查看原文
其他

MEDIA·五四观影 |《觉醒年代》对话觉醒当代


《觉醒年代》对话觉醒当代




推荐寄语:


“初看《觉醒年代》,感觉有一些反差。反差在于这部电视剧文学性较强,其它的正剧中毛泽东的形象一直都是正面、积极、伟大,这部剧中毛一出场感觉有些颓废,不仅毛如此,鲁迅亦如此。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那些耳熟能详的伟人们因为不断革命而真正成为了我们熟知的伟人们。”新闻1802的沈仁轨如是说。这就是“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新闻1802唐小沛感慨。


“为了让你们不再流离失所,人人都能当家作主,为了让中国的老百姓能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为了人人都受教育,少有所教、老有所依,为了中华民富国强,为了民族再造复兴,我愿意奋斗终生!”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觉醒年代》里的这段独白不断激荡着观众的心。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史上一段广为传颂的佳话。

1915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李大钊慷慨陈词“唤起民众觉悟、推翻封建思想、振作民族精神”,引起了流亡日本的革命者陈独秀的关注。遭到学生误解围攻的陈独秀,在李大钊帮助下脱困,二人相见恨晚,就中国的救国之道展开讨论。

《觉醒年代》以“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革命故事为线索,以1915年《青年杂志》(1916年改名为《新青年》)问世为始,全景式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段风云激荡的伟大历史进程,清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过程。


该剧以这样的叙事策略展现出,正是宣扬科学与民主的新文化运动以及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才使得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鲁迅、蔡元培、胡适等知识分子以及邓中夏、赵世炎、周恩来、陈延年等青年学生觉醒,这种觉醒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寻求救国之路的中国人真正的觉醒;在觉醒年代,他们虽也分化,但其中先进的知识分子们如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人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最终建立中国共产党。


该剧取名《觉醒年代》,既是对那个时代历史特征的高度概括,也是全剧叙事的主题和时空维度。众多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通过“觉醒”这根红线串联起来。从知识分子的觉醒到青年学生的觉醒再到工人的觉醒,在对觉醒主题的表达上,不仅叙述了建党的政治、经济历史背景,而且重点叙述了建党的文化、思想历史背景。作为年代剧,该剧讲述历史事件,刻画历史人物,还原历史场景,具有浓厚的年代质感和历史厚重感。


新青年杂志


爱国不是一个人的事业,同路人越多越好。由“我”而“我们”,正是爱国这一宝贵情感的升华所在。该剧从历史纵深处回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在对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中,在人生价值的选择中,在百家争鸣的时代中,描绘出气势庞大的爱国群像。这些闪耀着思想光辉的革命先驱追求真理一往无前,让不少观众为先辈们的赤子之心热血沸腾,“信念感”“触动”“震撼”“使命感”“做有为青年”等成为年轻观众的心声。

重温百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从这些人物身上看到的不仅是过去的历史,更是人生路上奋斗的坐标和向导。


正如李大钊在《青春》中所说,“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时值五四青年节,作为新时代新青年,应当有争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觉悟,认清当前世界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守望和平的同时,捍卫国家利益与尊严。作为新时代有脚力、眼力、笔力、脑力的传媒人,坚定理想信念一是要立大志、做大事,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二是要练就过硬本领,不断提升个人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实践技能,增强自身独当一面的生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把自己塑造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年。


★ ★ ★


一九一九年的风云还在激荡,一百零二年后的今天,《觉醒年代》再次对话觉醒当代,致青春,致未来!


图、文:新闻部 熊一鸣

排版:传媒记者团 栾晓慧

往期回顾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