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有情、有货、有心、有味”,沈坚教授为传媒学院全体党员上了一堂“师风师德”大课
10月15日下午,传媒与人文学院“学习时代楷模黄大年,创建传媒优良师德师风”党员交流会在橙厅举行,浙大城市学院党委副书记包迪鸿以及传媒学院全体党员出席会议。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沈坚做主题报告。浙大城市学院党委副书记包迪鸿对沈坚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感谢,并对传媒与人文学院的师风师德建设报以热切的鼓励和关注,希望传媒学院抓住学习机会,提升教书育人水平。
传媒与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孙福轩主持会议。
(浙大城市学院党委副书记包迪鸿出席会议)
(传媒与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孙福轩主持会议)
本次交流会,沈坚从“有情、有货、有心、有味”,四个“有”来分享他教学育人、立德树人的经验,并结合自己几十年的从教经历,深入浅出地阐述优良师德师风,频频激发与会人员的共鸣,赢得阵阵掌声。
“四有”师德师风
“有情”,就是对教学工作、学生工作抱有满腔热情。一方面,“有情”指的是教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而学生是教师衣钵的传承者,因此学生之事无小事;另一方面,“有情”来自于感恩。每一位教师在学生时代,都曾得到过恩师的关怀,做教师也应该怀着感恩之心去关怀自己的学生,就像曾经的恩师关怀自己那样。沈坚说道,“做好教学工作,培养好学生就是我们的初心。”“有货”,说的是作为老师,肚子里要有本领,更要注重平日里的知识素养和文化修养的积累。
“有心”,投入、用心。沈坚说道,“给学生上课就如同演员登舞台,那是天大之事。平日每一节课,老师们都要不断更新已有的课件,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为课件做准备。“有味”,就是上课要有趣味性。“思想性”和“生动性”是讲课的两大难题。将思想包含进生动的表达中,完成思想和生动的统一,才能将枯燥的理论讲的让学生爱听。“当然,老师在课上要与学生有眼神交流、语言交流。在上课时,要观察学生们的反应,必要之时,需要将信息点主动抛出,引导课堂交流。”沈老师补充强调。
传媒与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张兰欣在听完交流报告后,对沈坚老师表示由衷地敬佩,并多次感谢沈坚老师的莅临指导,为学院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建设性指导建议。
交流发言
报告结束,与会党员纷纷交流发言,场面活跃而热烈。
此次师德师风交流会使得全体党员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了沈坚教授作为教师对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敬畏,这也是提高本院教师师德修养的重要举措之一,今后学院将持续开展类似活动,助推师德师风建设。
沈坚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世界历史、法国史和世界文明史。多次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也多次曾获得省部级奖。2002年,被浙江省教育厅授予省优秀教师称号;2006年被评为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00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9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基于“博雅专精,明体达用”理念,构建按大类培养人文学人才的新模式》,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9-12,第三排名);主持建设的课程“世界文明史”(“人类文明史”)2006年被评为浙江省省级精品课程,并已通过验收;《文史哲通识课程建设的精品化与公开化》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7/11),2014年9月,证件编号:201463812013年12月;译著《儿童的世纪:旧制度下的儿童和家庭生活》获法国驻华使馆颁发的第五届傅雷翻译出版奖。2014年4月,该译著还获得国家图书馆评选的“文津图书奖”。(与朱晓罕共同获奖)2014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文稿:传媒记者团 何鸿凌
拍摄:传媒记者团 裴清华
排版:传媒记者团 黄博
审核:陆思远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