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 什么是王阳明的心学星球?——“我在读,你来听”橙厅夜读活动
“某于良知之说,从千死百难中得来,非是容易见得到此。”这是讲座后新闻1901班何鸿凌对生命敬畏而发出的感慨,而这也是王阳明先生对良知的解读,千百年来成为了无数信仰的碰撞。
屋外雨声,屋内书声。11月17日晚,“我在读,你来听”橙厅夜读之与师长共读一本书活动在文二橙厅召开。学院也荣幸地邀请到了商学院杨海锋老师与同学们面对面共读好书,解疑答惑。在老师的指引下,同学们与圣哲对话同行,走入王阳明的心学世界。
杨海锋老师首先围绕“为什么推荐这本书?读书所为何事?读圣贤书所学何事?”三个问题做出了解答。老师说:“读书所为何事?”并非为了学分也不是为了绩点,而是为了成人与安身立命。同时他也对人们关于宋明理学的误解做出解读,提到“中国文化的核心是生命的学问”。
老师通过对《传习录》重点内容的精读,不仅对经典进行了有趣的解释,也对同学们学习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解答。老师引用巴赫金《诗学与访谈》中一言“真理不是产生和存在于某个人的头脑里的,它是在共同寻求真理的人们之间诞生的,是在他们的对话交际过程中诞生的”进行了小结。对比古今的书籍学习与课堂,老师呼吁同学们不要仅仅只是被动地学习与接受,同样也需要思想的碰撞、需要积极的思考与发问。
从非同一般的王门弟子到阳明心学;从阳明格竹到龙场悟道;从“知行合一”之教到“致良知”之教;从雅斯贝尔斯的“临界体验”到海德格尔的“本体模式”;从《传习录》到毛泽东、蒋介石对其的理解运用,杨老师为同学们勾勒了一个深奥而又奇妙的全新的心学的世界。
《尚书·说命》云:“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知与行一直是中国思想史中的一个重要话题。而王阳明的知行观有何不同?其根本在于,在王阳明先生看来,知与行本就是一个事物,而非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老师全解同学们要明白,理论和实践密不可分,缺一不可,不要茫茫然知,也不要昏昏然学。
在师生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结合听讲过程中的疑问、目前已掌握的知识和人生中独一无二的经历向老师提出疑问。无论是同学对《传习录》的深刻思考还是同学对于自己人生的独特经历与王阳明先生坎坷人生的一丝相似的感慨,都得到了杨老师耐心而专业的解答和精彩的引证拓展,引发同学们深思,让同学们受益匪浅。最后,杨老师推荐了几本有关王阳明先生和《传习录》的书籍,希望有兴趣有余力的同学们继续深入研究。
合照定格了圆满结束的与师长共读一本书读书沙龙活动,读书沙龙活动,不仅是交流知识,更像是与作者进行灵魂上的交谈,进行人生的互换体验。一如杨绛先生所说:“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书给予了我们丰富的世界,使我们足不出户就知晓天下大事,使我们不必苦苦探索便了解泱泱历史。但正如《传习录》中的“知行合一”,人不能光读死书,将读书所得用于生活中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
文字:新闻部 孙雯雅
图片:新闻部 徐菥瑶
初审:俞律弘
审核:姜智敏
排版:媒体编辑部 杨苓灵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