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曙70年丨三代人的“衣食住行”

海曙统计 2022-05-17

70年,或许在漫漫历史长河里只是弹指一瞬,但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70年的风雨历程,70年的变化发展,70年的缩影尽在海曙三代人民的“衣食住行”。

代人衣着的变迁

单一 —— 多变

爷爷年代的衣服是粗布做的,上面打满了补丁,穿衣常常是新三年旧三年 缝缝补补又三年。

父亲年代,穿衣颜色上逐步打破了以蓝、灰、黑为主的色调;在面料选择上,除传统的棉布外,还出现了“涤卡”、“的确凉”等衣料,不过这些布料还是要受布票限制。这个时候的人们逛的是“东门口”,经常去“宁波第二百货商店”,本着“二百天地,老少无欺”的服务宗旨,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而今,小编的衣柜里,大大小小,春夏秋冬,各式衣服不下百件。小编在选购衣服时,不仅考虑衣服的功能,更多的会对衣服的款式、面料、颜色做出选择,通过着装体现自身的个性和修养。2018年,海曙区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2481元,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1007元。海曙服装、服饰品牌“雅戈尔”、“博洋”、“杉杉”、“太平鸟”等远销海内外。


代人饮食的变迁

吃饱 —— 吃好

民以食为天,爷爷年代的人们最渴望的就是“吃饱”。那时,人们的主食以粗粮为主,即使这样,也常常吃不饱。一碗香喷喷的白米饭,就是他们当时心中的美餐。爸爸年代,饮食上有所改善,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能吃上白米饭,但是白糖、肉类仍是奢侈品,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吃到。通常就餐也只是在家,很少出门用餐。那个时候去餐厅、酒店吃饭仍然是“稀罕事”。

除了主食,对于老海曙人、老宁波人来说,关于零食的记忆肯定离不开“宁波第一副食品商店”、“升阳泰”等等。

如今的人们,已经完成了从有啥吃啥到想吃啥有啥的跨越,饮食变得多样化、健康化。人们早已不把吃饱当做满足的标准,开始追求更高的享受。就餐也不局限于家庭用餐,往往是新式酒店、网红餐厅挨个光顾,更有各类小吃、美食,开启逛吃逛吃的旅程。2018年,海曙区城镇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10297元,恩格尔系数26.8%,较2014年下降1.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7013元,恩格尔系数32.7%,较2016年下降4.4个百分点。



代人住房的变迁

栖身之所 —— 宜居之选

海曙作为宁波的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一直较多。在爷爷的年代,房屋对人们来说,只是一个栖身之所,有了他遮风挡雨便已满足。

2018年,海曙区城镇居民拥有人均住房面积42.5平方米,农村居民拥有人均住房面积53.4平方米。如今的商品房,水电功能完备,周边设施齐全。



代人交通的变迁

出门靠走 —— 四通八达

爷爷年代交通基本靠走。那时候的交通工具,没有汽车、自行车,只有马车和小船,海曙的西塘河便是其中航运的重要通道。

爸爸年代,出门终于有了“二八大杠”,也有了公共汽车。但公共汽车很少,到车站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爸爸常说起单位让他开拖拉机的历史,觉得那时开拖拉机比现在开宝马都要威风。

小编年代,交通出行更是多样化。如今的海曙,拥有宁波地铁1号线、栎社国际机场、高铁宁波站以及四通八达的公交网络,出租车随叫随到。2018年,海曙区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53辆,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35辆。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私家车,“坐地日行千万里,朝发夕至一日还”在小编年代根本不是梦。



除了衣食住行的变化,城乡居民的收入来源也更为多样化。由以前单纯工资收入向以工资收入为主,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同时增长的多元化格局转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不断缩小。


三代人,伴着海曙的70年的发展一路走来

见证了东门口一砖一瓦的变迁

见证了月湖一日一月一年的流淌

见证了天一阁日久天长的文化传承

见证了四明山一草一木一树的成长

见证了它山堰历久弥新的坚守


下一个70年

愿海曙更加辉煌富强!


(文章图片来源网络、部分图片摘自《海曙变迁》)


作者:孙雁

往期精彩回顾:

海曙70年丨向往的生活

看完大阅兵之后……

统计人眼中的国庆@微信官方

万亿产业大佬们互换名片,看看谁的逼格最高

数说海曙|奋斗七十年 谱写新篇章

你的一点很“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