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新指南,大家谈|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

2016-06-06 刘爱玲,丁彩翠 阿瓦提镇零距离

摘要:别小看了“水一样”的饮料,它可能就是你长胖的原因
 作者: 刘爱玲 :中国营养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 丁彩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助理研究员

季来临,炎热空气马上如热浪般袭来,路边的报刊亭来一瓶凉饮、商业街饮料窗口来杯冷饮、晚餐后蜜们小聚来几瓶那叫一个畅爽。然而你注意过你手里拿着的饮料么?如果里面有添加入糖就要注意了!


含糖饮料指在饮料制作过程中人工添加单糖(葡萄糖、果糖)或双糖(蔗糖、乳糖或麦芽糖)的饮料,包括含糖的碳酸饮料、果蔬汁饮料、运动饮料、茶饮料、含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和咖啡饮料等。

国外一般把饮料分为液体牛奶、软饮料、水和含酒精饮料4类,包括碳酸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咖啡饮料和运动饮料等;我国《饮料通则》中没有软饮料的分类。软饮料是指酒精含量低于0.5%(质量比)的天然的或人工配制的饮料,如果软饮料中含有添加的单糖或双糖,也属于含糖饮料.


 
1. 什么是“无糖”和“低糖”?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如果每100ml饮料中含糖≤5 g,则可以声称为低糖饮料;含糖≤0.5 g可声称为无糖饮料。所以,低糖饮料如果在饮料中含有添加的单糖或双糖,则仍属于含糖饮料。 
2. 哪些饮料含糖量>5%?
    如果饮料包装没有特别标注“无糖”或“低糖”字样,一般碳酸饮料、果味饮料、茶饮料等的含糖量基本都>5%。例如,普通碳酸饮料(如可乐、柠檬味汽水、橙味汽水等)的含糖量约10%,茶饮料约5-10% ,常见凉茶饮料约9%。 
3. 谁在喝含糖饮料?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料的消费量逐年增加,根据2008年马冠生等对我国7城市的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饮料(包括纯牛奶)的平均每日消费量为715ml,其中碳酸饮料等软饮料占很大比例;2011年王培玉等对我国9地区的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生的软饮料平均每周消费量为962ml。目前还没有最新的全国数据,但儿童少年作为饮料的消费主体,他们对含糖饮料的摄入量不容乐观。

国内外许多研究显示,过多大量饮用含糖饮料可增加龋齿、肥胖和2型糖尿病等的发生风险。饮用含糖饮料后口腔里的细菌可以使糖和食物残渣发酵,参与形成牙菌斑;碳酸饮料有一定酸度,长期饮用也会酸蚀牙齿,增加患龋齿风险。由于直接的能量摄入增加以及较差的饱腹感、可能会刺激食欲等原因,每天喝碳酸饮料会增加肥胖的发生风险。

同时含有可迅速吸收的糖,过多饮用还可能降低一些营养素(例如钙、维生素B2)的摄入,使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另有研究显示,含糖饮料对血压、血脂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建议公众,不论孩子还是成人,都应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另外,还需要注意是,添加糖除了在含糖饮料中存在,还大量存在于含糖糕点、甜品中,同样也应控制这些食品的摄入。《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量》(2013年)建议,食品添加糖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比例不应超过10%,每天不超过50g。世界卫生组织(WHO)新制定的《成人和儿童糖摄入量指南》,建议不仅限制由生产商、厨师或消费者在食品中添加的单糖和双糖,还限制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和浓缩果汁中的糖分,WHO将这部分糖统称为游离糖;指南强烈建议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减少游离糖摄入量,成人和儿童游离糖摄入量应减至摄入总能量的10%以内;如能进一步将其降至低于摄入总能量的5%,会对健康带来更多好处。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添加糖虽然含有能量,但影响体重的是总能量,如果只限制糖的摄入,而忽略脂肪等其他能量摄入,还是会导致总能量超标。因此,人们应重视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积极运动,维持能量平衡,才能保持健康

 



最近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正式发布“2016中国饮料行业健康行动宣言”宣言明确了中国饮料行业将从营养标签更加清晰化等六方面努力,实现健康营养转型升级。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将引领饮食文化新食尚,追求健康生活方式。 
营养君:夏天了,很多人都是冰镇饮料不离手,这一天下来,糖摄入过多太容易了。下次可别怪自己,喝“凉水”也长胖了!

编辑:董洋  王静  泽泽
欢迎朋友们洽谈合作、来稿! 投稿邮箱:wj@cnsoc.org联系电话:010-8319411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