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十年潮人不完全养成史

2017-06-10 x X博士


有人曾经说,历史这种东西离普通人太远了,仿佛就是飞机大炮、大佬纷争。

我说不会啊,你回家观察你女朋友的衣着款式、材料、购买方式,再问问你妈那代的时尚,就能看到历史的变迁了。

从横切面上来看追求时尚,是一件很私人的事。但从纵切面上看,追求时尚的过程是市场、资本、甚至权力的多重作用。

虽然我总开玩笑说:“衣着决定命运,发型左右人生。”但把时尚的变迁看明白,你就会发现你无意间经历了一场可歌可泣的历史了。

 

1

在共和国进程的前三十年,咱们中国人民光忙着超英赶美、炼钢铁、其乐无穷了。在以前的年代,不光你有钱买不到时尚,而且时尚本身就是一个不该存在的落后概念。

当时的百姓着装是统筹划一的,一水的灰色和蓝色工装的海洋。但凡出挑一点,你就是一个危险的红点。

那个时代,造型千篇一律

但是正如禁酒令时期也有私酒流通,尽管明面上排斥时尚,那个时代的暗流中也有时尚icon。

就跟老炮里演的一样,那时候的时尚是绿军装,是将校呢,是锰钢大二八。穿了这个不管你是斗殴还是拍婆子都是虎虎生威。

那个时代为了身时尚造型能出人命

尽管军装的造价比工装高不了几个钱,但在一个资源匮乏,权力垄断的时代。一点点的高档就意味着与众不同。

常人无法染指。

 

2

76年松绑时代到来之后,世界上的资本和文化,悄无声息的从南方传入。

奇装异服的海外华人开始出现在内地的大街上,老百姓们惊讶同为中华儿女,他们却穿的如此洋气。这对几十年如一日穿臃肿蓝制服的内地人,不亚于一次时尚大地震。虽然他们不只是香港人,他们把这些洋气的华人统称为——港客。

港客的形象一般穿西服或花格子衬衫,喇叭裤,带蛤蟆镜,留一个大背头,足登白色旅游鞋,说一口粤腔普通话。

八十年代初潮男基本款造型

虽然还有被扣上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帽子,但出于本能,红男绿女们都颇费尽心思打听这些时尚潮货从哪来的?

面对这样巨大的空白市场,但凡脑子活分的青年都去广东那边倒货,把手表、高跟鞋、喇叭裤、墨镜、旅游鞋、花衬衫一麻袋一麻袋、一板车一板车的往北方倒。倒货的圈子不大,互相都认识,这买卖也着实让一批人发了。他们被人称为倒爷或者水客。

电影《本命年》里姜文就是靠这发了财,他要是好好卖广东来的裤衩,不用两年,就能积累出原始资本了。


也是靠着倒爷们蚂蚁搬家的流水线,不管你是在太行山以西,山海关以北,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少,那时候人们以穿戴上倒爷们带来的眼镜、喇叭裤为荣。

八十年代的东北潮妈

八十年代的云南潮弟

八十年代北京潮哥

虽说看着土中透着洋,却也穿出了改革开放的朝气,就像窦唯歌词儿唱的一样:“你的衣服很普通但是很漂亮”。

但是这种港客崇拜年代,产生了一段混乱无序的胡抡的时代,被解放了想象力的中国人民,有的也滋过头了,产生了一些神秘主义造型。

 

3

《推背图》和法兰西大预言家诺查丹玛斯,都说“啊,圣人出自东方”。但圣人打哪来这种事,我不知道,谁爱管谁管。

据我目所能及的是,七十年代末,一个威尼斯时尚仙人,怀着对时尚的热情和金元的渴望,不远万里来到了中国——他就是皮尔·卡丹。

皮尔·卡丹

鸡贼的威尼斯人皮尔·卡丹,看到了中国人民对于时尚的渴求,接连的用几场大秀震撼了当时中国人的眼界,此外令人震撼的还有其天价价格。

皮尔·卡丹在长城做了一场大秀,把百姓们震了


当时只有暴发户和明星才能买得起皮尔·卡丹,所以身穿一身皮尔卡丹就是上流社会的标志,有的人穿着连领口的商标都不舍得剪。

当时皮尔·卡丹想在中国设计一个时尚帝国:“用Pierre Cardin作牌子的一切都属于我。我可以睡Cardin床,坐Cardin软椅,在我设计的餐厅里进餐,用我的灯照明。去剧院看戏到展览会参观,都可以不出我的帝国。”

从此之后,中国人民产生了高端品牌的概念。

除了皮尔·卡丹,八九十年代的大商场常驻嘉宾还有老人头、老爷车、花花公子、到梦特娇、苹果。这些品牌都是人间富贵人的象征,透着气派。

 九十年代初,上海的一位打桩模子:上身梦特娇,下身太子裤,手拿大哥大

那时候的时尚审美就是穿上洋牌,就是美,就是酷。

1998年春节晚会,宋丹丹在小品《钟点工》中喊出了洋牌时代的最强音:“帽子阿迪达的,衣服普希金的,裤子克林顿的,皮带叶利钦的。”

这种时尚本质上就品牌崇拜和logo崇拜——必须把那些耳熟能详的奢侈品的大标识露在外面,生怕眼神不好的看不到我有钱有面。这种症候还有一部分残留,比如你去欧、美、澳玩的时候,都会碰到中国大叔大妈奢侈品扫货团。前一段我在罗马和佛罗伦萨都碰见急慌慌的大叔问我,“lv店这在这附近不”。

  

4

到了2000年前后,内时候有一个特别土的词形容那个时代叫——“e时代”。

如果让社会学家对那代年轻人的特点定位一下的话就是——兜里没钱,而渴望世界最新潮。他们买不起也看不上那些商场品牌,喜欢自己自己弯门盗洞的找点特殊的渠道和途径。从那时候起产生时尚小店——外贸原单店和古着店,是年轻潮男潮女改头换脸的地方。

凭着一股子一往无前的酷劲和荷尔蒙搭配出的美感。正如朴树在歌中所唱:“穿新衣吧剪新发型呀”。就是得突出一个酷字,不能让你知道我这货是从哪淘换的,必须穿着有个性。

大张伟照着green day的打扮,从西单的那种原单店买滑板大花T恤;新裤子乐队的彭磊,为了喜欢的皮夹克(皮搂),得赶大早坐车去天津的进口摊去淘。

世纪末潮流少年

但说句丧气的话,那时候的原单绝大多数就是小厂子做的山寨。上高一时候我喜欢涅槃乐队,内时候我也从一个所谓原单外贸那里,买一个科特柯本同款匡威波鞋,穿了半年,开胶了。

就是这款鞋

古着门道就更大了,当时传闻古着是从外国太平间里扒出来的,内时候觉得是都市传说,无稽之谈,一派胡言,直到后来听到这种新闻不断传来……

 


5

说到这,回忆了这些纷纷扰扰的潮流变迁历史,除了吐槽之外,你会发现这是一个趋势明显的函数图。就是一个潮流的选择面越来越宽,第二个特征就是购买者的选择对象越来越精准、越来越个人化。

就是由于选择过多,现在要穿出风格,一定要穿得够精专。

所以,无论是rick owens,山本耀司这样的先锋品牌;还是Harris Tweed的复古风格;还是上海街边某个西服定制店,都会有稳定的市场。这种风格越来越精细化划分的情况,这就是一个消费升级的过程,潮流演变的趋势。

所以有的朋友就问过,未来的服装生意怎么做呢?根据历史的演变,要么做买手店,要么就做定制啦。总而言之在这个选择如此之宽泛的年代,一定要做精选。

这个趋势,懂行的顾客明白,精明得商家也心知肚明。

当然了,现在时间这么忙,假如你未必有时间自己探索的话。你可以打开手机,随便翻翻唯品会,就会发现他们家正在做全球精选的服务。


这种大互联网公司的优势就在于,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轻松地把选货视野放置到全球,时间更快速,而价格,也可以通过大数据的比对,给到更低。

而他们更是准备了1600名买手,先期精选,平台上的一万多个品牌,加上智能推荐功能,不仅仅为你节省时间,还着实考虑了如何帮你省钱。


 你可以自己亲身体验,自由咨询。

这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便利所在吧。谁能更多的为消费者着想,谁就能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