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本期目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共建专栏)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话语体系专题研究
当代中国哲学形态如何可能——关于构建当代中国哲学形态的前提性反思
贺来
哲学研究
自然状态与人类学——恩格斯对社会形成的理解
吕宏山
求索善自由
韩东屏
孟子“四心”“四端”与“四德”的真实逻辑
涂可国
中国传统社会民本观念走向官贵事实的历史反思
周鸿雁 江畅
文学研究
明代诗坛上的台阁、郎署、山林和市井
陈文新
楚辞与汉代骚体赋流变
易闻晓
“赋者古诗之流”说在明清的嬗变
何诗海
管理学研究
论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内在逻辑
傅才武
人工智能时代老年健康管理的重塑与聚合
向运华 王晓慧
政治服务、社会服务与历史记忆:新世纪中国档案媒体形象
谭必勇 邹燕琴
政治学研究
使命型政党建设的理论基础与中国经验
唐皇凤
福利制度模式与公众政府信任的跨国比较
李艳霞
法学研究
准确认定黑恶犯罪的方法论思考
何荣功
论我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模式之变革
戚建刚
论文摘要
当代中国哲学形态如何可能
——关于构建当代中国哲学形态的前提性反思
作者:贺来(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社会学院)
摘要:当代中国哲学形态如何可能,这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我们应做的是努力营造符合哲学本性的哲学生态。这种哲学生态包括三个重要方面的内容:一是焕发哲学的批判意识,避免哲学的非批判的实证主义;二是焕发哲学的论辩和说理意识,避免哲学的话语霸权,推进哲学共同体内部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建立良性的哲学创新机制;三是进行充分的学术积累,以自觉的现实感为基础,批判性地吸取外来哲学学术和思想资源,为当代中国哲学形态的建构夯实基础。
关键词:当代中国哲学形态;哲学的批判精神;哲学创新机制;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自然状态与人类学
——恩格斯对社会形成的理解
作者:吕宏山(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
摘要: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家庭序列史的证伪式考察遮蔽了恩格斯的社会起源理论。事实上,恩格斯接受了古典人类学家用以说明社会形成的家庭—社会理论模型,且始终把社会如何构成的问题同激进的资本主义批判结合在一起。在古典人类学家对前社会状态构建方式的争论中,恩格斯最认同摩尔根的观点,因为一个没有规则的杂交状态能够最为有力地表明资本主义社会及其产物的非永恒性;而以性关系为基础的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血婚制家族——又将证实非资本主义的、“异质性”的社会的存在。因此,对恩格斯而言,杂交状态这个被人类学与古典学重新加工过的“自然状态”将依然被作为批判的武器来使用。恩格斯以原始群中劳动的集体性来论证人的社会性及社会形成的必然性,并把群生活、两性共有关系与从猿到人的转变三者指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史前史阶段。恩格斯在据此反驳原始社会史学中的个人主义的同时也指明,即便是隐私性的两性关系,也同样是经济—社会系统中的一部分。
关键词:恩格斯;摩尔根;社会形成;劳动;资本主义批判;《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社会起源;古典人类学
求索善自由
作者:韩东屏(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
摘要:在以往对自由的论述中,很少有人论及该如何追求自由的问题。依据“善恶自由论”,真正的自由即善自由,而人们对善自由的求索须从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三个维度展开:在客体方面的自然维度,通过提高改造自然的能力,突破自然既定状况对人的活动的阻限,扩大人的自然自由;在客体方面的社会维度,通过革除不合理的社会规则,破除其对人的活动的阻限,扩大人的社会自由;在主体方面的自身维度,通过提升五种素质来提升人的自由能力,以使自己可以在人生实践中,充分享用其已经在权利上拥有的所有的自然自由和社会自由。这三个维度的每一个求索过程都不是可以在某个时刻被彻底完成的,人类对善自由的求索乃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关键词:自由;善自由;自然自由;社会自由;自由能力
孟子“四心”“四端”与“四德”的真实逻辑
作者:涂可国(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与交流中心)
摘要:两千多年来,对孟子言说的“四心”“四端”与“四德”三者逻辑关系的诠释,主要形成了两条路线:一是认为“四心”是“四德”的外用、萌芽或体现,不妨称为“四心萌芽说”;二是主张“四心”为“四德”之体,是“四德”的情感本源,不妨概括为“四心本源说”。实际上, 无论是总体而言还是在具体上,仁义礼智既是德性,也是德心,更是人应当履行的责任伦理(德行);“四心”并非“四德”的萌芽、体现,它不但与“四德”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互为条件,更是构成“四德”的心理本源,为“四德”奠定情感根基。这是因为:一是“端”具有始基、原因的义项;二是孟子肯定了“四心”与“四德”是人的才质;三是“四心”为“四德”奠定了情感基础;四是虽然孟子承认“四心”和“四德”是内在的并凸显仁义内在的一面,但是他有时也肯定“四德”的外在性;五是最重要的,孟子明确指明过“四心”是“四德”的根源;六是把“四心”理解成为成就“四德”提供心性基础,更能彰显孟子对儒学的创造性贡献。
关键词:孟子;“四心”;“四端”;“四德”
中国传统社会民本观念走向官贵事实的历史反思
作者:周鸿雁(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江 畅(湖北大学哲学学院、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部)
摘要:中国传统社会的民本观念源自尧舜时代,到战国时期得到了理论上的系统表达和论证。在民本观念流行的同时,官贵观念也开始萌生,并自秦代始逐渐取代民本观念成为中国两千多年皇权专制主义时代实际流行的观念和社会生活的现实。官贵观念的产生虽然具有某种历史必然性,却存在着诸多弊端并导致了许多负面效应和不良社会影响。导致民本观念向官贵事实转变的根本原因是民本观念本身有问题:传统社会的以民为本是一种统治的手段而不是追求的目的,是在封建等级制下君主的以民为本,而不是人人平等意义上的以民为本;在任何制度下统治者都可能宣扬以民为本,但同时也可以在事实上以官为贵;它只是在道义上要求君主应当以人民为本,但缺乏法制保障。现代中国确立了人民主体地位,人民幸福是社会管理的最终目的,官本位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从官贵观念转向现代以民为本观念、健全民主政治,还必须将权力置于法律规范之下。
关键词:民本;官贵;官本位;入仕;以民为本
明代诗坛上的台阁、郎署、山林和市井
作者:陈文新(武汉大学文学院)
摘要:台阁、郎署、山林和市井是描述明代诗坛历史进程的四个关键词。大体说来,洪武至天顺年间,台阁体绵延相续,并在总体上主导了诗坛习尚;成化至嘉靖年间,前后七子的崛起导致“台阁坛坫移于郎署”,诗坛格局发生巨变;嘉靖、隆庆至万历初年,谢榛、王世懋等推崇王孟诗风,山林一脉渐成气候;万历至崇祯年间,公安派以其洋溢着市井气息的私生活描写,在诗坛呼风唤雨。明代诗坛的这一演变路径,既有文学自身发展的内部原因,又与特殊的政治、文化生态有关。
关键词:明代诗坛;台阁;郎署;山林;市井
楚辞与汉代骚体赋流变
作者:易闻晓(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汉人辞、赋不分,及王逸《楚辞章句》以书定名、南朝《文心雕龙》《文选》辞、赋二分,不害本来为一。屈原人格精神系于三代理想与楚人气性,屈《骚》等怨怼激发,以抒情为主线,重沓繁复,散语长短参差,广托名物,富于描写,多述楚地、楚物及远古三代“虚无”之事,迥异《诗》四言重章叠句的咏唱,别立一体,独守乡风,略无祖《诗》之证。汉儒将《诗》《书》等据为经典,从经义立场对屈原及其作品予以扬抑褒贬,固无所契。汉代骚体赋取效屈宋等,所祖不一,衍为弔屈与自悼、《太玄》与《思玄》、自我抒情或代为抒情、述志纪行, 以及骚体叙物,或参大赋,大都系于一己进退、宠辱、生死,或“心存魏阙”,以理节情,归于经义,叙事纪行,由虚转实,结构严谨,句式整饬,多以议论抒情,名物、描写为寡,卒至不克铺陈。
关键词:楚辞;骚体赋;屈原;《文心雕龙》
“赋者古诗之流”说在明清的嬗变
作者:何诗海(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摘要:“赋者古诗之流”是赋学史上的经典命题,体现了对赋的文体渊源、政教功用和敷陈写实的艺术特征等的普遍看法。明清时期,关于此论题的探讨依然热烈。文论家基于“赋源于诗”这一传统认知,反复阐扬赋对“六义”的涵摄性,强调赋的抒情功能、虚构特征以及对声韵的关注,丰富、发展了这一传统命题的理论内涵,也体现了明清文学思潮的嬗变轨迹。
关键词:古诗之流;六义;抒情;虚构;文体;声韵
论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内在逻辑
作者:傅才武(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
摘要:从形式上看,文旅融合体现为“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体”“用”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关系,文化为旅游提供内容,旅游为文化提供渠道,“体”与“用”协调统一;但从本质上看,文旅融合的内在逻辑是旅游者个体参与创造文化旅游体裁的过程,是文化旅游主体与作为象征意义(符号)系统的文化旅游装置(客体)通过个体文旅消费行为进行创造、转换和连接的过程,是客体与主体之间“唤醒”与“沉浸”的统一、“索引”与“凝视”的统一,体现为“吸收符号及被符号吸收”的互动过程。基于文旅消费行为,个体确证和重构了自己的文化身份认同,原本两种不同的人类生活方式——文化和旅游在文化认同的山顶上实现了有机连接。这一逻辑超越了传统的静态文化和旅游观,体现了旅游行为引发文化体验、主体参与旅游体裁创造过程的互动性和互渗性特征。个体的文旅消费行为具有促进文化认同的作用,成为连接文化行业与旅游业、个体文化需求与族群文化共同体建构需求的有效通道。
关键词:文化旅游;文旅融合;文化认同;文化消费
人工智能时代老年健康管理的重塑与聚合
作者:向运华(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王晓慧(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摘要:推进老年健康管理对于控制医疗支出、再造人力资本、创新产业服务模式等有重要的价值,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医疗卫生系统聚焦疾病治疗,关注医疗保险、长期照护等事后干预体系建设,老年健康管理严重缺位,资金投入、资源配置和健康管理意识都存在明显的不足。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布局的确立、人工智能技术的勃兴、智能健康管理产品的多元化以及老年群体结构的变化为重塑老年健康管理奠定了基础。人工智能时代,应通过老年健康管理产品的智能化、智慧数据库和平台的全面建设、智慧化方案的普遍供给,打造老年健康管理新模式——聚合模式。为此,应确立老年健康管理的聚合理念,助力老年健康数据的整合和共享,聚拢老年健康管理智能资源,反向汇聚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问题,从而实现老年健康管理流程的优化与健康管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老年健康;人工智能;健康管理;聚合模式
政治服务、社会服务与历史记忆:新世纪中国档案媒体形象
作者:谭必勇(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邹燕琴(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摘要:档案媒体形象是档案社会地位的重要体现,而主流媒体塑造的档案媒体形象会影响公众对档案工作的态度和意见、甚至公众的个人行为。2000-2017 年中国六大主流媒体的档案报道表明,档案媒体形象即为政治服务的幕后者、为社会服务的公益者和历史记忆的保管者。现有档案媒体形象的问题需从两方面解决:一是双向对话即媒体合作与公众交流,二是主动优化即主动传播与多元服务。
关键词:媒体形象;档案报道;主流媒体;历史记忆
使命型政党建设的理论基础与中国经验
作者:唐皇凤(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
摘要:使命责任既是从学理层面认知理解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维度和全新视角,也是彰显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特精神气质的显著标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为使命型政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一直将主动承担历史使命和切实履行政治责任视为组织激励和行为动力的根本源泉,具有使命型政党的鲜明特质。严格锤炼党性,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周期性地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积极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和全面从严治党,是使命型政党建设的中国经验。
关键词:使命型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执政党建设;中国经验
福利制度模式与公众政府信任的跨国比较
作者:李艳霞(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摘要: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是公众与国家紧密关系的集中体现。世界经济合作组织中以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为理论背景的 16 个不同福利制度模式国家的多层线性模型数据显示:在国家层面,社会政策包容度较高的国家,其公众的政府信任水平较高;国家公共福利支出的规模对公众绩效评价与政府信任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国家共识民主水平对公众意识形态与政府信任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自由市场—政府干预维度下的福利制度设置增强了绩效评价对政府信任的解释力,公众政府信任的成本—预期假说得到证明;协商共识维度下的福利制度设置减缓了公众意识形态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公众政府信任的合法性预期假说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证明。
关键词:福利制度;政府信任;公共福利;绩效评价
准确认定黑恶犯罪的方法论思考
作者:何荣功(武汉大学法学院)
摘要:准确认定黑恶犯罪是依法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基本要求。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存续的实际情况和其在整个违法犯罪构造中的地位决定了对其范围的认定应坚持限制节制的立场。黑恶犯罪构成要件的解释与认定不能偏离其本质,应注意区分“保护伞”与一般性帮助和保护行为的界限。准确认定黑恶犯罪还应重视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科学界定黑恶犯罪“参加”行为的含义与范围。实践中司法机关应避免以非刑法用语取代刑法规定。
关键词:扫黑除恶;黑社会性质组织;恶势力;宽严相济
论我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模式之变革
作者:戚建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摘要:在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主导目标、行政保护基础、行政保护作用、行政保护方式、行政保护对象、行政保护政治哲学观念等变项上,私益导向型行政保护与公益导向型行政保护的内容分别是:维护知识产权人的法定权利与维护和促进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知识产权属于私权与知识产权是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解决纠纷、查处违法侵权行为与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裁决、行政调解等与行政指导、行政补贴、行政扶持、行政信息公开、行政预警、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知识产权生命周期中的权利分配阶段与知识产权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特别是权利增值阶段以及消极国家观与积极国家观。私益导向型行政保护面临着难以解释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机关公共权力不断扩大的现实,也难以预测我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实践发展的挑战。公益导向型行政保护是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内容,是经济新常态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基本工具,也适应了知识产权领域的“放管服”改革需要。公益导向型行政保护对知识产权法治建设的要求在于:需要深化对知识产权行政法制的研究,知识产权法基本结构需要调整,后民法典时代我国应当制定知识产权基本法。
关键词:知识产权;公益导向型;私益导向型;行政保护
扫描二维码 阅读全刊电子版
点
阅读原文查看电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