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生了娃,但却根本没长大……

2016-06-01 吉吉 慢成长


慢成长·吉吉说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先祝所有的宝贝们节日快乐!然后呢,我想祝手机前的你,孩儿妈孩儿爸,节日快乐!

       但这不是因为我们都曾经是儿童,看过舒克贝塔黑猫警长蓝精灵花仙子圣斗士星矢,而是因为——

       我们并没有真的长大。在我们的成年人的身体里,其实还住着一个内在小孩儿,每个人,都像哆啦A梦一样,能从童年的记忆里掏出不同的东西来,有的是美好,有的是阴影。

       我想说说我这个“小孩”的故事,关于欢笑、关于受伤、关于困惑、关于释然……


(今天的配图,全都是吉吉小时候哦!可爱吗)


1

 

最近我父母从老家过来深圳,向我娃引进了一种非常“魔性”的游戏:悠啊悠。

 

其实就是一块大浴巾,孩子躺在上面,我爸我妈各拽一边来回悠。

 

魔性到了什么程度呢?孩子心情好的时候,咯咯咯地被点了大笑穴;哭闹的时候,才躺上去就立马大雨转晴。

 

我看的时候特别感慨,觉得躺在上面被悠的那个人,分明也是我。

 

我从很小的时候就爱躺在被子上,父母扯着被角,只要悠上那么几下子,我就乐得屁颠屁颠。这个游戏,一直玩到了我童年结束的时候,大概小学毕业。

 

不是摇晃本身。我喜欢这个游戏,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有爸爸妈妈同时在、有他们百分百的专注的陪伴、有强烈的连接与爱。

 

这个游戏的愉悦记忆一直在我心里,我猜想,它是我童年时的一种美好仪式,代表着我被父母强烈的爱着,它构成了我的一部分关于家庭的安全感。




2

 

然而也如大多数家庭不可能一直和谐,我心里有个疙瘩,多年后才被解开。

 

5岁那年,爸妈不知因为什么事儿,当着我面大吵了一架,扔东西还险些动手,真的吓到我了。

 

我当时的感受是,特别害怕、特别自责、希望能有魔法快进掉这段争执,用我的乖巧来换取他们的和平。所以我声泪俱下,把他俩各拉到一个房间隔离,然后分别开劝,“爸爸妈妈,为了我,不要吵了”,这应该是幼年版居委会style吧……

 

父母自然是被我镇住了,各自叹气、后来和好,也没和我多说什么,就念叨我“懂事”、“小大人”、“搁一般孩子谁理啊,咱家孩子不一般……

 



可是,没人安慰我向我道歉哎!

 

多年后,我在香港偶然参加了一个情绪四重奏课程,老师请我们像放电影一般回忆一个不太愉悦的童年经历,然后想象自己走进这个屏幕里,扮演童年的自己,课上的学员来演我的父母,向我道歉。结果,我泪崩了……

 

我曾开玩笑地向父母提起过这件事,以及对我的伤害,他们这样回答我:“哎呀,你看我们当时又不是那个意思,哪想到你还记到现在啊!”

 

绝大多数父母并不知道自己有在伤害孩子,甚至我们以为自己都忘记了,而其实,它们一直如影随形。长大后,某个场景的触发,童年的那个受伤小孩又会出现了,如果这种创伤没有被疗愈,问题出现时,Ta还是会采取和童年时一样的逻辑,害怕、自责、讨好对方……



 

3


长大后,我离开了家。最近10几年,其实并没有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可是,我却觉得自己在很多方面是父母的ctrl c + ctrl v。

 

小到一些生活习惯、兴趣爱好。

大到一些性格特征、重大决策。

 

神奇的相似。

 

我们经常会同时继承了父母的优点与缺点,甚至有些优点本身就是缺点。

 

比如我父母一辈子都只勤勉的做了一份工作,小富即安;我虽然有跳槽,却也喜欢在一个舒服的安全区内游走,喜欢准备得特别充分了再做突破。这是踏实,也是保守。


比如我妈心里装不住事儿,嘴比心快,我也是言语经常走在思维前,反应太快但是不经意间就会说错话;我常说您别唠叨了,其实我和老公说话也是废话很多。

……




4

 

好多人会奇怪,我的受害者心理从哪来?为什么我这么情绪化、爱批评人?我确实不生气没所谓啊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全部来自原生家庭:从小我们观察父母的言行,被如何对待,全都潜移默化的在影响着自己,就算周围环境有了再多改变,DNA里的深层烙印,还是刻在那里。


所以我们的内心都住着一个小孩,Ta还没有完全长大,需要你不断的通过学习、修炼,来滋养这个孩子慢慢的成熟,让Ta保留爱的能力、也有修复创伤的能力。

 

父母的心里,同样住着一个小孩。他们之所以会无意间给到孩子那么多他们以为是对的、但不恰当的“爱”,那是因为,这也是祖辈给到他们的。

 

我不由得想到:


  • 我们又会给到自己的孩子什么呢?

  • 我们给的是礼物?还是包袱?

  • 我们知道自己在给的,是什么吗?

  • 我们以为我们给的是好的,其实真的是吗?




写在最后


写这篇文的初衷,是想思考除了热闹的活动、汹涌的怀旧,儿童节的意义还有什么?

我想,我们在这天回忆童年,也是为了真正长大吧。

 

那些不快乐的部分,

我们可以不断觉察、去鼓励自己、学会放下与原谅。

那些快乐的部分,

我们会更有能力给予到孩子,爱对了方式,儿童节每天都过。


作者 介绍吉吉
慢成长联合创始人。前香港资深传媒人,现居深圳。正面管教、科学育儿实践者、专栏作者。追求细水长流,也爱勇猛精进,爱唱歌爱生活爱自我管理,愿与孩子一起慢成长,一点点接近更好的自己。


这些原创你可能也感兴趣哦:

岁月流过,我们是彼此最好的礼物

孩子要的安全感,你真的给了吗?

够了!别再给孩子贴标签了!


公众号已经有置顶功能了哦!

简单一步,让你第一时间收到精彩育儿文章!



点击收听,吉吉唱的六一儿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