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风靡美国,连AAP都提倡的Time-out育儿法是什么?怎么用?

2017-02-17 花时间 慢成长

我是花时间,香港资深编辑·童书译者·心理咨询师 

个人微信:baby_hours

我相信所有的家长,都有过因为孩子大发脾气而头痛不已的时候,我也不例外。

 

果果一岁以后,渐渐有了自己的小脾气,到了两岁,情绪的波动更加明显了。孩子知道自己是个独立的人,想要争取对周围事物的掌控权,其实是认知发育上的一大飞跃,本来值得我们欣喜,但与此同时,愈是不赞同“暴力育儿”,遇到孩子情绪失控就愈为难——如何有效地规范孩子的行为,又不伤害她稚嫩的童心呢?

 

今天就和大家介绍一下,近半年来我亲身实践并深感有效的Time-out(时间暂停)法。这个风靡西方教育界、被家长和幼儿园广泛运用的法子,也许不少人都有耳闻,但到底为什么这样受推崇?什么时候可以用?又怎么运用呢?咱们就从我的亲身经历讲起吧。

 


春节前家里爆发了一场不小的战争。那天上午,我正在屋里写作,忽然听到果果和奶奶在客厅里吵起来了。原来,小家伙把心爱的小猪佩奇有声书撕得稀烂,奶奶从厨房拿水果出来看到,立刻一把抢过来。果果不依,还要抢过来继续撕。奶奶批评她:“撕书对吗?你把佩奇都撕坏了,还能看吗?撕得这么碎没办法要了!”


果果将近两岁半了,早就过了撕书的月龄,无非是自己玩儿得无聊,做了错事又不肯承认,气鼓鼓地向奶奶发脾气:“你走!你走!你走!”奶奶不理她,她就越喊越激动,任性起来去推奶奶的腿。

 

我看不过去了,上前将耍性子的果果带到门厅。


这是我常用的一招。我家门厅有一面落地的穿衣镜,每当孩子闹别扭,言语相劝也不管用时,我就把小家伙带到镜子前,让她看着镜子里“张牙舞爪”的自己,平静地问她:“你看到自己现在是什么样子吗?大喊大叫还是大姐姐吗?”

 

孩子一岁半以后愈发有了小大人心态,尤其这半年,总叨叨说“我不是小宝宝,是大姐姐了”,所以通常让她看看镜子里自己发脾气的样子,她就会不好意思地偷偷笑了,负面情绪也能平静下来。

 

但这天却全然不管用。果果仍然怒气腾腾,一边大喊一边拍打镜子。看来不得不采取点儿升级措施了。


被撕碎、粘贴中的佩琪书


Time-out!时间暂停!


这次我将她带到门口,让她背对门站着,自己退后两米的距离,“你需要一些冷静的时间。现在开始,你就自己站在这里不许动,什么时候冷静下来再走过来找妈妈。”

 

果果当然不愿意,两三次尝试跑过来,都被我带回去重新站好。小家伙气急败坏,又大叫又跺脚,我就在不远处面对面看着她,终于,不出我所料地,孩子哭了出来。

 

其实,小猪佩奇有声书是近期孩子最喜欢的一本书,喜欢到黑白不离手。因为淘气撕坏了书被奶奶责备时,她就已经知道做错了,但又不愿意低头承认,面对大人的“生气”,只会用“我也生气了”来抵抗。做错事的愧疚、书坏了的懊悔,都被掩藏在气急败坏的大喊大叫里,直到哭出来的那一刻,小家伙心里的情绪才总算冲破了这层茧……


这时我对孩子说:“如果知道做错了,要道歉,说‘对不起,我错了,下次不再这样了’。”果果边哭边点着头说了一遍。我蹲下来张开双手,小家伙走到我怀里拥抱了我,我一边帮她擦眼泪,一边说:“妈妈很爱你。但要知道你发脾气的时候,自己会不开心,其他人也会不开心。所以有话好好说,不要着急发脾气。妈妈原谅你了,现在你还要去和奶奶说一遍。”

 

孩子乖乖去向奶奶道歉。最终,这件事以果果和奶奶和解,一起去外面遛弯,我留在家里将佩奇拼好作结。



时间暂停!科学靠谱的育儿魔法


我在处理这件事时使用的方法就叫做Time-out,是一种能有效规范孩子行为的非暴力教育方法,在西方现代育儿教育中非常普及,美国儿科学会AAP也提倡家长使用这种方法正面引导孩子。

 

Time out原本在体育赛事中表示“暂停”。在这里是指让孩子暂停手上的活动,远离有冲突的环境,在指定区域独处,给一点时间将情绪冷静下来。等孩子能够合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了,就可以重新加入其他人的活动。

 

有些翻译将Time-out译为“计时隔离”,但我更喜欢直译为“时间暂停”——听上去就像哈利波特挥动魔杖,施下的一个魔法,正在肆无忌惮、难以管束的小家伙就这样被平移到另一个时空里,等到他平复了、准备好,就时刻可以回来。看上去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但其实孩子的心智已经悄悄发生了改变。

 

事实上,时间暂停法也的确不是一种惩罚,而是让家长用一种正面的手段、技巧,让孩子有机会学习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和调整行为,而不是大喊大叫或是打人这种负面例子。

 

如何正确使用时间暂停法


1、多大孩子可以用Time-out?

 

美国儿科学会AAP认为一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采取时间暂停法,但只作为最终手段。对1-2岁的孩子使用这种方法时,可以让孩子坐在一个没有玩具分心的区域,和孩子简明地说清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只要孩子能安静下来就立刻结束。

 

我个人的观点是,最好在孩子2岁以后再使用这个方法。这是因为2岁以下的孩子,尤其是18个月以下的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很有限。如果孩子不能理解自己为什么被Time-out,整个操作就失去意义了,不仅孩子不会调整行为,还有可能很伤心,觉得自己不被爱,甚至一直大哭大闹。

 

如果孩子年纪太小,与其选择Time-out,我更推荐大家用“Time-in”方法。当孩子情绪失控时,可以邀请孩子一起读一本她喜欢的绘本,或者一起听一段音乐,总之,用一种平静的活动来转移注意力,引导孩子平复情绪。这种“切入时间”的方法更加适合小宝宝。


 

2、什么场合适合使用Time-out?

 

Time-out是在孩子发脾气时,家长和孩子理性沟通却无效后适合使用的手段,例如孩子多次故意将食物扔到地方,禁止后仍然不听话,或者是争抢玩具的过程中打人、咬人。

 

  • 如果孩子在伤心大哭,或者坐在那儿生闷气,那么她应该是觉得受挫折、失望了。这种情况下不太需要Time-out,最好的方法是和孩子肩并肩坐下来,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 如果是孩子不小心摔碎东西的情况,要知道学龄前,尤其是两三岁的孩子,就是很好奇,什么都喜欢探索,什么都喜欢摸,所以如果你将易碎的东西放在孩子能够到的地方,那就别怪孩子会打碎。

 

3、事先解释清楚

 

就像前面提到的,Time-out的重点在于孩子能明白给他这段暂停、独处时间的意义,所以必须事先和孩子讲清楚,告诉孩子为什么要让他独处。

 

可以让孩子选择:“宝宝你可以不喊不闹,好好说,告诉我你想要什么吗?如果现在不能好好说,你需要时间自己冷静一下,咱们让时间暂停,等你安静下来再说,好吗?”

 

很多时候孩子在发脾气时就知道自己做的不对了,只是不愿意“认输”,或者不知道怎么表达,如果能沟通好,不需要时间暂停法就能解决问题。拿果果举例,最近有两次哭闹的时候,我问她,“你能不能不闹,好好跟妈妈说你想要干什么?”她会爬到我怀里说,“我就是想你帮我拿蛋糕(过家家玩具)”,还有一次是“我就是想你给我讲本书”。你瞧,引发孩子情绪失控的未必是多么糟糕的原因,孩子有时只是太着急,不知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


 

4、不迟疑、不心软

 

如果该讲的道理、该解释的原则和Time-out的规矩你都已经说清了,但孩子还是发脾气,乱喊乱叫、拍桌子、扔东西,那么一旦决定使用时间暂停法,就要马上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孩子可能会反复离开指定区域,或者哭喊着来缠着你,但你都要坚持自己的态度和原则——等时间到了,或者情绪平静下来,才能回到大家中间。

 

如果你对是否开始执行犹豫不决,或者在这个过程中听不得孩子哭闹而终止,那么你在孩子眼中是一个“说话不算话”的大人,和孩子就无法建立信任,孩子也不会尊重你的话。


5、用多长时间、选什么地点

 

关于Time-out需要多长时间,AAP建议采取几岁即几分钟的原则,例如2岁—2分钟,3岁—3分钟,以此类推。现在手机都有计时器,设定好计时器心里就有谱了。

 

Time-out虽然说的是独处,但我不建议让学龄前的孩子独自待在密闭空间,可能会造成心理问题。建议是开放的、有其他人的空间,但与他人保持一些距离,例如客厅的一角。如果孩子年龄低于3岁,或者刚开始使用Time-out,我也不建议家长走开太远,可以坐在一定距离外等待,给孩子一些安全感。

 

(特别需要和一些爱絮叨的老人强调一下:在这个过程中,请不要喋喋不休地和孩子说话、讲道理,别忘了这是让孩子独处、学会冷静的时间,请你也保持安静吧。)

 


6、让孩子知道你的爱

 

我觉得这是时间暂停法中最关键的一环,在Time-out结束之后,第一时间拥抱孩子,让她知道你的爱

 

事实上,Time-out法在西方现代育儿中之所以被广泛使用,并且非常有效,正是因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获得足够的关注,孩子很少感到被冷落或孤立无援,所以一旦被要求独处,就会产生很强的威慑力。可见,要使Time-out奏效,是以爱为基础的。

 

另一方面,孩子从隔离中解放之后,及时修复亲子感情,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不是不爱你,而是帮助你规范行为”,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是必要的。当孩子的情绪已经恢复正常,能好好用语言沟通了,再一次重复“time out”的原因和目的。

 


使用Time-out时间暂停法,最忌讳的就是家长自己急躁、发怒。我们如果想让孩子少发脾气,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少发火,树立一个好榜样。


要知道,对孩子来说,尤其是情绪容易失控的孩子,关爱永远比指责和打骂更有效啊。


参考资料:

AAP. 2011a. Aggressivebehavior.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http://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ages-stages/toddler/pages/Aggressive-Behavior.aspx

 

AAP. 2011b. Whatabout punishment?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http://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family-life/family-dynamics/communication-discipline/Pages/What-About-Punishment.aspx

 

NemoursFoundation. 2009. Disciplining your toddler.http://kidshealth.org/parent/positive/talk/toddler_tantrums.html#


作者介绍

花时间


微信公众号“慢成长”

manchengzhang123创始人。

海归硕士,原香港著名传媒资深记者,童书译者,四语妈妈。坚持良心做公众号,用优质原创传播科学育儿知识、推广儿童阅读及公益。相信做妈妈就是要陪伴孩子一起慢慢成长,希望能与有共同价值观的你成为朋友。个人微信baby_hours。

现在关注“慢成长”,回复关键字,可以阅读300+篇育儿好文哦:

【言行】想要孩子听你话?别叨叨,用这招!

【误导】为何家会伤人?无意间,你也这样错误的引导孩子了吗?

【反抗】如何正面引导孩子度过“第一反抗期”?

【熊娃】“熊孩子”在懂道理之前该如何教育?

【哭闹】一哭二闹三耍赖?对付孩子“熊”的好方法,原来在这里!

【哭泣】孩子哭时,别再说这些让他伤心的话了……

【脾气】爱发脾气的宝宝,怎么破?

【说不】孩子总说“不不不”,原因竟然是这个?

【说不】不要打开这篇育儿好文!

【礼貌】孩子不打招呼就是不礼貌?请别再逼孩子了!

【天才】每个孩子都是全能天才,关键看你怎么教!

【打人】熊孩子打人,家长该怎么办?

【吼叫】面对孩子犯错,不发脾气有那么难吗?

【沟通】你真的会和孩子沟通吗?3个表格7张图,教你聪明减少亲子冲突

【批评】孩子超市“偷”东西,这位爸爸的做法值得被点赞?

【打架】孩子被人扇耳光,反要我道歉?

【脾气】孩子惹毛你,比发脾气更好的是……

【吵闹】带孩子外出,最怕遇到这样的尴尬……

【自信】想让孩子自信,你却一直在打击他?!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300+篇原创好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