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真,别再逼孩子分享了!

2017-11-02 吉吉 慢成长


前几天带孩子到小区遛弯儿,秋千处排起了长龙,都在等待一个叫“佳佳”的小女孩。


佳佳已经玩了好一会儿了,但是意犹未尽,她奶奶看到这么多人排队,面上有点挂不住,催促了好几次,“该下来了啊!你看好多人等着!”


佳佳使劲儿摇头,奶奶有些生气,“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自私不爱分享?!我数10个数,必须下来,10,9,8……”


“我不要!!我不要!!”佳佳眉头皱得更紧、手也攥得更使劲儿了,到了“1”,她还是坚决不下来,奶奶佯装要走,没走出两米又停下来,“我真走了啊!你还不下来?”


到最后,没招了,奶奶一边诱惑着“走,我们去那边看钢琴”,一边生拉硬拽把佳佳从秋千上弄下来,还和一旁的我们嘟囔,“不好意思啊,你们玩吧,她事儿可多了,回回都这样,太自私不懂事。”



转眼小叶子玩好了秋千,又在不远处被一群小伙伴吸引,有小朋友推了个小猪佩奇小推车,还有几个小朋友聚在一起,摆弄着厨房过家家道具。


小叶子站在那,看得出来她也想玩,有几个邻居赶紧招呼自己孩子:


“妹妹来了,她也想玩,快带她一起!”

“睿儿,把你的小车给姐姐推推吧!”


“——不要!”

“——我的!”


孩子们原本松弛的情绪,一下子像上了个小警报钟,有的着急捂住、有的马上伸手阻拦……


“真是的,怎么不懂得分享。来,给你,一起玩吧没事儿!”家长们又看不下去了……




几乎每次带娃出门、一群小朋友一起玩时,都会遇到“看上对方玩具”、“抢公共物品”的冲突,家长出于成人的社交面子和“分享是美德”的传统观念,很容易就替孩子做了“必须谦让、必须分享”的决定,如果孩子不乐意,各种贴标签、批评、说教、威胁也随之而来。


让孩子学会分享是件好事,可是,不爱分享,就是自私吗?


如果娃会表达,他们肯定要说,“妈妈,我比窦娥还冤!大人啊,为什么你不懂我的心呢?”



美国儿科学会、耶鲁大学数十年针对孩子的分龄研究都发现,孩子对于“分享”这件事的理解,是随年龄慢慢从无到有的:


2岁以内:“分享”是个毫无意义的词儿,每个孩子都认为自己才应该是被关注的焦点,而且对属于他的玩具,有非常强的占有欲,会经常爆发争夺玩具和关注的冲突。


2-3岁: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天生更关注自己的需要,只从自己的需求和欲望出发看世界,甚至表现得很“自私”,经常拒绝跟人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他们甚至认为,每个人的想法和感觉都和他们一模一样,因此,用“如果他这么对你,你会怎么想?”之类的话去约束孩子,是完全没有作用的。


3岁以后:到了3岁以后,孩子已经不会像2岁时那么“自私”了,自我意识正在完善,在与他人的游戏过程中,会开始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3岁多的孩子,大部分时候已经可以用轮流玩耍或交换玩具等方式,自己解决跟伙伴之间的纷争。



所以,不分享不等于自私,我们必须要尊重孩子对物品的所有权,孩子只有拥有了支配自己物品的权利之后,才会发自内心地乐意跟别人分享,而且,要不要分享,需要由孩子决定,哪怕过了3岁,他也“有权”不分享:


前不久Facebook上有一个叫Alanya的妈妈火了,她带儿子Carson去公园找朋友玩,迎面走来6个小男孩要求Carson分享自己的变形金刚、乐高玩偶和玩具卡车,面对这些要求Carson不知所措,但在妈妈的坚定鼓励下,Carson勇敢地拒绝了。


Alanya的行为在Facebook上获得了十万个赞。


明确了“尊重孩子不分享、尊重孩子支配自己物品的权利”这一前提,我们就懂得不要轻易替孩子做决定:要不要交换、怎么换,必须征求孩子同意,有个事先约定,而且最好等一等,先不着急出手,看看孩子们自己能想到什么方式去解决。


我还有一些具体的实践过的小策略:




1加强孩子的“所有权”和“顺序”概念。


从女儿快2岁开始,我就会在平时,努力让她知道一些“所有权”的概念,什么是“你的”、“我的”、“别人的”,而不是一到外面,才发现“这个也不是我的”、“那个也不是我的”。


比如有阵子女儿迷我的手机,总希望抢过去“看宝宝”,我都会告诉她,“这是妈妈的,我可以拿给你,但是需要上闹钟,然后你要还给妈妈”,闹钟一响,和善坚定地拿走。


在外面碰到有人要拿女儿的东西,我也会征求意见,允许孩子拒绝:“这是你的,你想要分享吗?你也可以说不。”“你要玩妹妹的小兔子吗?那你要问问她哦!”


但对于公共的物品,比如家里的pad、食物,外面的滑梯、秋千,我会慢慢影响女儿知道,“要按先后顺序轮流限时使用”,不会因为她是小孩就让步,她也逐渐明白,现在别人用,待会也能轮到自己,而不是没有了。所以在户外荡秋千时,小叶子通常更容易接受必须“等待”。



2让孩子有“交换”的资本。


我一般出门前,会让孩子至少选两样占地儿不大的、她喜欢的玩具放包里,这个好处是,除了出门有的玩,遇到小伙伴能大大派上用场!


孩子们都不喜欢被“空手套白狼”,每次小叶子被拒绝不知所措时,我会提示她,“你想玩这个是吗?包里有两样玩具,你想拿哪个和姐姐交换着玩下?”二选一给了孩子选择的权利,心爱之物又不至于都被拿走,孩子往往愿意尝试这样的“交换”。



这张图片,就是女儿用自己的“儿童玩具手机”,交换了对方的小推车,交换的孩子,也特别地高兴。如果担心孩子玩上瘾了不撒手,一定要记得快到时间了提示孩子,“再玩3分钟还是5分钟?”、“你要自己还,还是妈妈帮你还?”不要措手不及直接抢哦!


3让孩子发挥创造力融入吧!


即便孩子手上没有交换的“筹码”,也一样可以融入别的孩子们的小世界。


我喜欢启发孩子观察,把家里、大自然、小区里见到的东西都变成自己的玩具,甚至随意排列组合。


比如,我会故意“混装”一些玩具,过家家茶具、恐龙、穿衣拼图,孩子自己能琢磨出把穿衣拼图放盘子里、然后喂小恐龙吃饭的游戏;到了外面也是一样,随手捡个小石头、放在路边的水坑里,这就是在“给石头洗澡”。


类似的引导多了,孩子也会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比如孩子们在拿碟碗玩过家家,一开始女儿只是站在外面,很快,她想到了去旁边摘几片叶子——这正是过家家需要的“食材”啊,结果她不但带动了其他小朋友一起摘食材,还成为了“烹饪”的小主力,一群小伙伴玩的超级开心!



一个“私有物品所有权”被尊重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大方的分享,拥有很强的安全感;而一个从小被说“自私”、被强迫分享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出现“讨好”、“不懂说不”的困扰。


所以,讲真,别再强迫孩子分享了,也请停止无谓的干预和贴标签:没有“小气”的孩子,只有控制欲过度的家长,咱的娃,都好着呢!


作者介绍

吉吉:美国注册正面管教家长/学校讲师,生涯规划师,斜杠妈妈。前香港资深传媒人,现居深圳。追求细水长流,也爱勇猛精进,爱唱歌爱生活爱自我管理,吉吉21天打卡社群创始人。相信育儿就是育己,愿与娃一起慢成长。微博/个人公众号:吉吉pure;微信:mancz321

现在关注“慢成长”,回复关键字,可以阅读300+篇原创育儿好文哦:

【争抢】我把孩子教得很乖,但被抢玩具、总吃亏,怎么办?

【玩具】关于玩具的真相:买的那些孩子不玩,就爱玩纸巾、塑料袋、纸盒子?

【安全】公安大学教授亲自演示“儿童安全操”,防走失一定要会!

【哭闹】孩子一言不合就哭闹、耍赖,除了吼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标签】那些被夸懂事、乖巧、漂亮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礼貌】孩子不打招呼就是不礼貌?别再让误会伤害孩子了!

 ↓↓↓ 点击阅读原文,送你一本实用育儿秘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