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讨厌妈妈”,当孩子说了这样伤人的话,我该怎么办?

2017-12-15 花时间 慢成长


上周的一个晚上,我倚靠在沙发上看手机留言,果果站在对面的沙发上蹦蹦哒哒,老公在餐厅收拾东西。就在我心平气和感受家里的温馨美好时,果果突然大声说:“我不要你做我妈妈了!”


我抬起头,看到她居高临下地扬起下巴,皱着眉瞪我,心想,“这是哪一出儿?”只见果果光从鼻子里出气,哼哼唧唧地在沙发上又走了两个来回,再次说:“哼!我不要你做我的妈妈了!”


我放下手机一骨碌坐了起来,好奇地气问:“那你想让谁做你的妈妈?”


“我想让奶奶做我的妈妈!”她理直气壮地回答道。



可能嫌扔出的炸弹杀伤力还不够,她紧接着又补上两刀:“奶奶能做我的妈妈吗?奶奶来做我的妈妈多好呀!”


即使是婆媳关系再和谐的家庭里,孩子的这句话,对妈妈也同样具有杀伤力吧?我也有点气恼和伤心,但更想和果果再聊聊。因为听上去,“换妈妈”是个“解决方案”,隐藏在后面的那座冰山——她的真实需求是什么呢?她究竟是想奶奶了,还是真的想要把我这个“不合格员工”换掉?


于是我尽量顺着她的思路去说:“哦,你想让奶奶来做你的妈妈……可是奶奶是爸爸的妈妈呀,如果奶奶做了你的妈妈,爸爸就没有妈妈了。”


果果扭头看了看她爸,老公正摆出一副“你看我也没用,我不会让你!”的表情看着她。她只好悻悻地转过头,对我反驳道:“爸爸已经是大人了,不需要奶奶当妈妈了!”



我:“哦,你觉得大人就不需要妈妈了,只有小朋友才需要。”

果:“对,小朋友需要妈妈陪她们玩儿,大人可以自己玩儿。”

我:“哦,我明白了,你想让奶奶来当妈妈,是因为奶奶能陪你玩儿。”

果:“嗯,我喜欢奶奶,奶奶来当我妈妈多好啊!”


说到这里我明白了——她只是想要我陪她玩儿。我这才看到沙发上散落着一个玩具茶盘、两个茶杯、两块木头甜点,还有两本书,但她一直都没有玩过,而是在沙发上漫无目的地走来走去,已经持续好几分钟了。


我有点愧疚,刚才怎么没有注意到呢?我走到果果身边,对她说:“奶奶要做爸爸的妈妈,不能来当果果的妈妈。而且我还想当果果的妈妈,想陪你玩儿,给你讲书。你告诉妈妈想听哪本书,我们现在讲好不好?”小家伙的眼睛立刻就亮了,到书架上选了一摞书抱过来。那天晚上我们讲了好几本新书,第二天她还想听,我们又讲了一下午。



我相信对每个妈妈来说,最让我们伤心的话,莫过于孩子说“我不喜欢你”、“我讨厌你”了。孩子亲口说出的话,戳中了我们隐秘的担心:“你做的不好、不对,你不是个好妈妈。”能让我们难受、委屈好久,觉得自己兢兢业业付出了这么多母爱,却得到这样负面的回应。但有时却忽略了,孩子稚嫩的这句话,并不是批评,而是想表达诉求。


就像我,直到我和果果聊过才知道,她并不是真的不爱我了,也不是喜欢奶奶胜过喜欢我,她只是觉得我没有陪她玩儿很无聊——“妈妈怎么还不理我?妈妈怎么不跟我玩儿,自己在看手机?我都等了好久了……”很自然地就想起奶奶陪她玩儿的时光(前阵子我生病,她住奶奶家),于是觉得“如果是奶奶在这里,就有人陪我玩儿了”、“奶奶当我的妈妈多好呀!”


孩子的心里并没有我担心的、对妈妈的积怨,她只是顺着一个孩子的思路,给自己找到了一个看似可行的“解决方案”。我也思考过,为什么果果没有直接来找我,干脆说“妈妈你陪我玩儿”?


很喜欢这句话,分享给大家:当你成为一个母亲,永远不要单线思考。一个妈妈往往需要想两遍,一遍为自己,一遍为她的孩子。


应该是因为,以前曾经有几次,我在写稿或者通过手机微信沟通工作时,会告诉她“妈妈正在工作,宝宝稍等一下”。久而久之,果果知道我打开电脑或回复手机的时候就是“工作”了,会给我一点时间不来打扰。原来,这是一个3岁孩子的体贴。原来我不仅没有被讨厌、被嫌弃,还正在被炽热地爱着。


在很多时候,孩子可能会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会直接向我们表达自己,而是把自己的语言“编码”。有时可能是体贴,有时可能是畏惧(怕家长责怪自己),有时可能是不自信(怕说出来丢脸),有时可能是因为年龄小、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情绪。


只有当我们解码正确的时候,才会拨开误解,听到孩子心底真正的声音,进而更重要地,能够帮助孩子听到他们真正的需求,知道自己要怎样表达、下一步要怎么做,而不是从小就沉溺在愤怒、忧虑、恐惧、赌气里。


我想,也许随着果果逐渐长大,我们这样“剥洋葱”式的对话越来越多,有一天她能坦诚地随对我说:“妈妈,其实我想要的是……”到那时就说明,孩子对我有了百分百的信任了吧。


在此之前,我应该还会有许多时刻,要面对果果的“我不喜欢妈妈了!”、“妈妈真讨厌!”。我也不是铁打的心肠,怎么办呢?我想来想去,要减少我们彼此的不快,还是绘本最好用了。


花时间读:和大家分享好书


在众多缓解亲子冲突的绘本中,我和果果最爱读的是两本来自日本的作品。果果最喜欢《我把妈妈变成了鳄鱼》,而我最喜欢《我讨厌妈妈》



《我把妈妈变成了鳄鱼》是个会让妈妈和孩子一起大笑的故事。小男孩菊千代有一天早上起床,看到厨房里站着一只大鳄鱼!这只鳄鱼和其他的鳄鱼可不一样,不仅会两脚直立,而且还会说话,“妈妈去买东西了!”——她竟然说自己是我的妈妈!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妈妈总是唠唠叨叨,催我“快点儿、快点儿”,于是我就在图画本上把妈妈变成了一只鳄鱼。


没想到妈妈真的变成了鳄鱼!可这时候菊千代开始担心了,鳄鱼妈妈会把我吃掉吧?


而且刚才鳄鱼说出门了,她会不会在回来的路上,到处吃人呢?


这样警察就会把鳄鱼抓起来,关进动物园的笼子里,很多人都会来围观,因为她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会两脚直立,还会做饭的鳄鱼!


想到这里,菊千代觉得“不行!”,他不要妈妈关起来。怎么办呢?有了!我再把妈妈画成她原本漂亮的样子,写上“真正的妈妈”。


妈妈!你要是偶尔想说“快点儿”,你就说好了,我会努力想办法让自己快点儿的!


结果,我的妈妈真的回来了!而且和我画的一样漂亮!最近这段时间,我做事一点点快乐起来,而且妈妈再也不说“快点儿”了!


读这本书的时候,果果会特别聚精会神,目光紧紧跟随画面中的小男孩、鳄鱼和妈妈的角色,一会儿担心地睁大眼睛,一会儿开心得哈哈大笑。《我把妈妈变成了鳄鱼》的魅力就在这里,故事的情节特别紧凑,每翻开一页都揭开一个全新的场景和情节进展,起起伏伏,不仅是孩子,连我读着也特别过瘾。


妈妈催孩子“快点儿、快点儿”是一个特别常见的生活片段。妈妈对孩子表达的是爱,但无论我们的初心是多么好,对孩子来说都是被限制了自由,不可能毫无怨言。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允许孩子有负面情绪?我们又如何引导孩子的负面情绪呢?


《我把妈妈变成了鳄鱼》运用了孩子天真的想象,在孩子眼里,那个爱唠叨的、爱发火的、不可爱的妈妈,不就像一只丑丑的、张着大嘴的、不讨喜的大鳄鱼吗?那如果把妈妈变成了鳄鱼,是不是就能解决问题了呢?然而当我们跟随菊千代想象,发现妈妈变成鳄鱼之后造成更多问题呢——她会不会把我吃掉?会不会到街上到处吃人?


这里最让我感动的,是鳄鱼被关进笼子那一幕。兴致冲冲参观鳄鱼的人群中,唯有一个小男孩眉头紧锁,看上去忧心忡忡,原来是菊千代啊。即使担心妈妈会把自己吃掉,或者到街上吃人,他都没有露出这样难过的表情。可是一看到妈妈被关在笼子里,他立刻决定要把妈妈变回来!而且连之前最讨厌妈妈说的“快点儿、快点儿”,都愿意承担了——这就是孩子对妈妈的爱呀!


《我讨厌妈妈》,说实话,我第一次看到书名的时候,是有点犹疑的。果果正在“鹦鹉学舌”的阶段,如果把这句话当做口头禅怎么办?但是我们第一次讲这本书,她就给了我一个大惊喜。


当时我们在医院嘈杂的人群里,我指着书名,一个字一顿地说“这本书叫‘我、讨、厌、妈、妈’。你讨厌妈妈吗?”她低头看了一眼封面,忽然抬起头笑着搂住我的脖子:“我不讨厌妈妈,我喜欢你!”那一刻我的眼泪都快涌出来了,忽然好庆幸和这本书相遇。你瞧,孩子是没有分别心的,很多时候,情感更脆弱的那一方,正是我们自己。


于是我抱着她说:“谢谢!妈妈也喜欢你!”然后再次把书拿到她面前:“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兔子为什么讨厌妈妈,好吗?”



和《我把妈妈变成了鳄鱼》相比,《我讨厌妈妈》的画风更加简单、宁静。故事主要是一个孩子在叙述自己为什么讨厌妈妈。而那些理由,也都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场景。例如,星期天的早晨,妈妈喜欢睡懒觉——到了周末,小家伙早早就起来闹腾,爸爸妈妈却想多休息一会儿,是不是很熟悉呢?


还有,妈妈就知道自己看电视剧,却不让我看动画片。


妈妈说生气就生气……


妈妈总让我快点、快点,就知道催我,可自己却慢吞吞的。(唠叨快点儿的场景又出现了^_^)


小兔子吐槽了很多,最后总结说:“所以,我讨厌妈妈,我不要这样的妈妈了,我要走了!一个人!走得远远的!再见了妈妈!”说着,他真的关门走掉了。


逆反期的孩子,说“不要妈妈了”,说要“离家出走”,简直太熟悉了!大部分妈妈可能都会遇到吧。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书里的妈妈。在小兔子吐槽的全程,妈妈都没有发言,也没有反驳。在孩子夺门而出的时候,她也没有阻止,一直躲在被子里。


或许她也觉得,孩子说的都是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情吧,孩子生气也没有错呢。画面中的她有点儿哀伤、有点儿气馁,不知道是不是在反思,在淡蓝色背景的房间烘托下,她显得格外孤零零——就像每一个被孩子的话刺痛,有点儿受伤、自责的妈妈。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是很感同身受的。那直愣愣不知如何是好的身影,该怎么办呢?


就在这时,忽然,大门打开了一道缝,光照了进来。

“咦,怎么啦?忘了什么东西吗?”

“嗯,忘了球,我要带走的。对了妈妈……”

“什么?”

“又见到我,妈妈高兴吗?”


“当然高兴啦!”


即使孩子说讨厌,说要离开,《我讨厌妈妈》都没有让妈妈去解释、辩驳,或者挽留,而是毫无保留地,将妈妈的脆弱、受伤,通过那个孤零零的身影表达出来,去唤醒孩子心中的爱。看到妈妈独自在房中的那一页,孩子会禁不住想要抚摸画面中的妈妈,想给她一个抱抱。而看到最后小兔子回来和妈妈拥抱在一起的时候,又会从心底为他们开心、拍手。


对我来说,这本书教会我们双向的“共情”,它让给孩子读书的妈妈看到孩子的感受,也让更加理解那个“强大美丽”的妈妈也会有需要拥抱的时刻。其实,小兔子对妈妈的爱,在故事的一半就上演了。小兔子说了那么多讨厌妈妈的理由,而他最讨厌妈妈的地方竟然是:“妈妈说,即使我长大了,也不能和我结婚。”



原来,所有的讨厌都是“妈妈请再爱我多一点”,在所有的拒绝、愤怒、撒娇、耍赖、吐槽背后,永远都是我们对彼此的爱和思念,包容和妥协。


这么一想,我就再也不怕孩子说出那句话了:)。


本文作者:花时间。资深编辑,童书译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PET父母效能讲师。联合国跑过会,法国游过学。创立公众号慢成长,分享具有国际视野的早教发育、儿童心理、亲子教育知识。既要陪娃慢成长,也相信诗和远方。微信公众小号: 花时间说 (ID:huashijianshuo)。



现在关注“慢成长”,回复关键字,一起来当靠谱爹妈:

【英语】孩子英语班一年一万六,有必要上吗?怎在家教娃英语?

【启蒙】0-3岁英文启蒙有啥难?这三个字你做到没?

【入园】孩子马上要进幼儿园,你真的准备好了吗?这份checklist快看看吧!

【语言】孩子还不开口说话好着急!语言启蒙真的做对了吗?

【争执】我把孩子教得很乖,但被抢玩具、总吃亏,怎么办?

在公众号内回复“花时间”,可以阅读更多绘本深度解析!

读过百本儿童性启蒙书,开出的精选必读书单!

四语妈妈的绘本单,孩子0-5英文启蒙读什么都在这里!

家长英语不好怎么启蒙?

原来英文绘本应该这样读

买来的绘本孩子不爱看,怎么办?

孩子被嘲笑、被欺负了,怎么办

即使你成了精,我也愿意当你妈

你不在的时候,孩子在想什么?

原来不是孩子吵,是我们忘了教“什么是安静”

我这样给孩子讲24节气,原来传统文化竟这么美!

 ↓↓↓ 点击阅读原文,送你一本实用育儿秘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