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娃还在肚里,我花900万成为学区房房奴,然而……”

吉吉 慢成长 2020-08-20

慢成长

两个海归硕士妈妈、儿童心理咨询师,用好文、好物、好方法,一起让育儿更轻松


后台回复“优质动画”,免费领韩国启蒙动画

  

前几年有部赵薇主演的连续剧《虎妈猫爸》特别火:


他们一家为了让孩子上重点小学,几乎掏光所有积蓄,把家里的大房子换成了9万一平的学区小房。

 

然而房子买了,政策却变了,需要在新房住满一年,于是,赵薇又想让孩子推迟一年上学……


 

当时看觉得好夸张,这太牺牲生活品质了吧!


不过,今年,我算是在现实中,深深体会到赵薇式父母的苦心了。


我和老公当年在深圳买婚房时,主要是考虑小区整体环境、我们的经济能力以及离老公上班近。


对于是不是学区房,几乎没有概念、也没在意,而且因为小叶子跟我的身份生在了香港,我也觉得,学区房之争应该没我们啥事。



 

今年对学区房的敏感,开始于我和老公的一对好朋友。

 

他俩被公司派驻海外多年,刚刚回国就发现怀孕了,本来他们是在公司的员工公寓租房,这下子,买房提前提上了日程,而他俩的目标非常明确:学区房一定要学区房!

 


朋友是怎么做的呢?倒推:

 

深圳历年高考中,找出升学成绩排名前10的高中,然后再找,这些学校里的学生,最多出自什么样的初中、小学、幼儿园,再把这些学校对应的小区一一找出来、研究户型、房价……

 

在这当中,房子距离俩人上班是不是远,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了,他俩花了3个多月,最终敲定了一套快900万、80多米的两房。

 

因为是炙手可热的学区房,还要交不少豪宅税,他俩手上的几百万也不足够、家里又支援了一些,终于买上了。


 

我当时第一反应:两房啊?如果有老人、再加上二胎,可能不够住啊……

 

而且,在海外辛苦挣来的积蓄,差不多都贡献给这几年深圳暴涨的房价了,每月还贷又将近两万,这……不又踏上了房奴之路……

 

不过他俩很坚定,这笔钱是一定要花的。我们问,为什么?

 


准妈妈说,因为环境对孩子影响很大。


从她个人的经历看也是,上没上好学校,个人的发展真的不一样。

 

而且她说,“你知道吗,深圳的孩子,初中考高中的升学率,只有40%多,剩下的,只能去职业高中、或者直接工作……”

 

啥???

 


虽然后来我去查了查,没有民间流传的只有40%多这么夸张,公办普高录取率,去年大概是53%,算上民办可以到74%……


但这句话还是让我触动很大,可能因为我是深圳的新移民、不了解这些背景,我自己又是高考的既得利益者,之前确实没有想过:


原来,仅仅在升高中的时候,就有着这么残酷的分水岭,我本来以为,上高中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

 

朋友的女儿正在深圳念初三,她说,女儿最近挺难过,她被老师约谈了,而她很多好朋友却没有。



我问为什么,她说,“老师说了,距离中考只有30多天了,顾不过来那么多孩子,只能挑能考上好高中的约谈、重点辅导!

 

听到这话,也是妈妈的我,觉得特别戳:

 

我们谁能保证,自己的孩子,不会是被“放弃”的那一部分呢?

 


所以朋友说,他们俩,只是在为孩子拼一个上重点学校的概率,他们所买的房子,对应的也仅仅是深圳10大重点学校的其中一个分校。

 

那些更重点的学校一步步倒推所对应的房子,才是名副其实的寸土寸金。


而且,你光有钱还不行,入学时还有各种条件,比如,看住满几年,所以,他俩才着急,必须“赢在子宫里”啊……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当然也希望,我的孩子也能在好的学校环境里成长,没指望孩子必须在世俗意义上多优秀,但总是有颗不想耽误孩子的心。

 

结果,我和老公认真地研究了幼升小、还有学区房后,惆怅了:

 

我们遇到的情况,要特殊得多。



如果想上公立重点,就算买学区房也没用,因为孩子的香港身份,属于第四类的非深户籍,按积分入学标准,肯定竞争不过前三类户籍。


如果上国际学校,学费15万一年就不说了,校方很明确的告诉我,国际学校是没有学籍的,孩子的教育也和传统学校完全不同,主要是奔着出国那套体系……


如果上中西结合的私立双语学校呢?也要按片区录取,我家所在的学区还真没有,如果想跨区,也得换房子……


那如果回香港读呢?呵呵,其实那边差不多,也是要赢在子宫里,一步一步倒推的。即便是夫妻分居、或者让孩子每天跨境,她也读不了那边多好的学校……

 


这下,我们感受到挫败,也深深理解了:


在教育这件事上,房子是孩子入学最重要的通行证,房子意味着“钱”,在有些地区,可能还关乎着“权”,从来就没有、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公平。

 

这还仅仅是在深圳,各省市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就更不用说了,不然,也不会出现高考移民这样的事情了…… 

 

可是,上“重点学校”的,永远只是极少数人啊,如果我们的孩子,会是多数的那部分,是不是孩子就没希望了?

 


我和老公脑补了,假如以深圳50%多的高中升学率,我们两个人都是研究生学历,孩子却可能连普通高中都上不了,那,还真是扎心啊……

 

丧了几天,允许自己为人父母的本能情绪发作,也有一点自责,觉得当时没有考虑得那么长远,可是,倒带回去,我俩当时,就是想不了那么远。

 

很快,我们平静了,是因为,我们问了自己这几个问题。


如果你也能跟着思考,也许,会觉得宽慰一些:

 

1)我们养育孩子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养孩子会有很多目标,成绩、学历只是其中之一,每个人的心里也有不同的答案。但在我和老公心目中,这些都pk不过:我们希望孩子幸福。

 


买学区房、上名校、有了好工作,是不是意味着孩子一定会获得幸福?没上名校,是不是意味着孩子一定会和好大学、好工作、幸福生活say byebye了?


——也不是啊……

 

它们从来都不是因果关系,只关乎高考分数的高低概率,不但不能保证孩子一定幸福,甚至,那都不能叫真正的“成功”。


 

2)什么样的孩子,在未来会过得很好?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个世界也在变化。

 

在《未来的工作》一书中,作者提出,现在90%的全职工作岗位,在未来20年会消失。也就是说,那些我们处心积虑才让孩子上的学校、从事的工作,从来就不是铁饭碗,很可能会随时失业。

 

什么样的孩子最可能战胜人工智能、在新世界里不但能生存?还能生存得好?

 


是那些拥有机器所无法取代的品格和技能的孩子

 

比如——

 

孩子有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掌握知识与迁移知识的学习力与创新思维。

 

孩子拥有能适应未来生活的挑战,能应付改变、灵活沟通、解决困难、理解新事物的社会情感技能。

 

孩子能自我感知幸福、也有能力为别人带来幸福的积极乐观、社会情怀。

 

……

 

这些在学校里、名校里一定能获得吗?不一定,但是,家庭教育是可以的

 


3)家长可以做些什么?

 

有很多因素是我们无法左右的,但有一些可以,我和老公觉得,应该关注在我们俩可以做的部分。


想啊想啊,我们觉得,这些可能更重要,比如:

我们日常会怎么和孩子沟通、在孩子面对挫折和挑战时如何鼓励她、怎样培养孩子对阅读、对学习的终身爱好和兴趣,以及怎样带孩子感受多元文化、去到美术馆、博物馆、不同的城市和国家开眼界(今年夏天就会去)……

 

这些,都会指向适应未来社会所需的核心能力。

 

父母的角色、父母本身在做什么样的示范和引导,实在太重要了。

 


前几天,我有幸成为正面管教创始人简尼尔森2019年中国唯一讲座的灯塔演讲嘉宾,候场时,我和另一位嘉宾、一所深圳九年一贯制中小学的校长聊天时,她的话也很启发我:

 

“很多家长焦虑地把孩子送进名校,是因为期待学校帮自己把孩子培养好,但其实,教育是一场长跑,如果孩子对学习有兴趣、有良好的沟通力社会情感技能、有解决问题积极乐观的品质,成绩好,一定是水到渠成的事,就算不能,未来也一定会脱颖而出。

 


我和老公也因此觉得越来越光明,老公还特地和我说,“你看,孩子去上英语兴趣班,咱俩有陪伴她一起做作业吗?

 

我说,“没有啊,怎么了?这么小就要开始陪作业了吗?”

 

老公说,“做作业做得多好不是目的、也不是说做作业是家长的事,但是咱们要告诉小叶子,学习是要有‘预习-上课-复习’的步骤的,这样,她以后自己就知道该怎么学习。

 

嗯!是的呢!

 

如果能以未来的视角,反观并选择我们当下的育儿方式、能带给孩子什么样宝贵的品质和核心技能,我想,我们都会更从容。

 

  

现在,我们还在了解一些信息,没想好孩子以后到底是要在国内读、还是去国外。


如果二者能结合,能既有传统教育扎实的知识基础,又能有西方相对创新的思维和自由的灵魂,多好。

 

老公泼冷水:也可能考不上高中、直接就工作了……

 

是是!别企图控制孩子,成为我们想要的样子。

 


我认真地问了问自己:如果孩子只是一个平凡的、普普通通的人,没有上什么名校、没有从事多风光的职业,我会爱她,如她所是吗?

 

答案是肯定的。

 

教育的金字塔顶端,所要真正教会一个人的,乃是自我认同:

 

不管Ta做什么、有什么背景,Ta清楚知道自己是谁、热爱什么、有主见并深深地认同接纳自我,以及愿意为自己的选择负全责。

 


至于我和老公,在孩子成人、独立生存之前,我想,会是站在身后支持她的人:有精神上的,也有物质上的。

 

该花钱的时候,我希望我们能努力不差钱儿。但是,我们也绝对不想,仅仅以孩子为中心,仅仅因为焦虑而去盲目的、超出负荷的去换学区房、搞什么孟母三迁。

 

把我们自己变成终身成长者,做为人父母可为的、也真正有意义的那部分努力,我其实有信心,我们和孩子,都会过得很好。


 

—END—

  吉吉碎碎念:


周末我又在给心灵充电的路上,回来后充满喜悦和平静。现实中的烦恼一定会有很多,为什么有的人会跟着焦虑走,而有些人不会呢?


清楚我们自己是怎样的人、想往哪走,非常的关键。


老师说的一句话让我很感触:生命是由一个又一个时刻所组成的,而这些时刻,是由我们所创造的。知道目的地并享受安然当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了


这是我的私人微信

添加时,请一定记得备注一个理由哈

👇👇



关注“慢成长”,回复【】关键字看更多:

【绘画】画画好处多多,千万别让错误的启蒙毁了孩子的天赋

【专注力】不知不觉间,你可能毁掉了孩子的专注力

【分龄】1~2岁宝宝适合啥玩具?好玩又安全才是王道!

【挑选】0-6岁玩具剁手指南!买得多不如买得对!

【积木】玩遍各种积木后选出9大类经典!适合什么月龄?如何挑?怎么玩?看这一篇就够了!

【文氏】美国幼儿园都这样教孩子,难怪能越玩越聪明!

【睡眠】孩子夜醒频繁、晚睡、不肯午睡,睡眠倒退究竟怎么破?

更多陪娃小方法,关注我的微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