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明这么爱他,他怎么还这么不知好歹?”
两个海归硕士妈妈、儿童心理咨询师,有好文、好物、好方法,一起让育儿更轻松
你好,我是慢成长创始人花时间欢迎扫码添加我的私人微信▽
前几天的周末,临睡前我们一家小三口坐在一起聊天。
本来刚开始时大家都开开心心、充满期待,没想到最后,老公整个人脸上都是掩饰不住的挫败。
这是咋回事呢?
我发起了一个沟通主题:我们眼中的彼此。
因为我和老公想借这个机会,了解了解娃心里的我们。于是,我画了这样的图,尝试着和儿子进行互相打分:
孩子心里的妈妈、爸爸 VS 爸爸、妈妈心里的孩子
其中有一项叫做:是否尊重宝宝的想法(0~10)。
儿子给我打了满分,但给老爸打了0分。一瞬间,我看见老公眼里的光暗了下去,明显没了兴致。
我特理解老公的心情,虽说孩子的言语不能全当真,但其实我们也挺希望获得孩子的认可。
这份认可,不是说要得到啥回报,但全心全意地爱着孩子,自然还是希望娃能感受到:爸爸妈妈都很爱很爱我,爸爸妈妈都做得很棒。
但儿子的打分一瞬间就打碎了老公的这份“好爸爸自恋”,我知道,老公心里估计挺挫败的。
晚上哄睡了娃,老公很不服气地问我:我明明那么爱他,他怎么会觉得我不尊重他呢?
看着老公吃醋的样子,我安慰老公:你确实很爱孩子,对他也很好,但爱不等于尊重,平时你不太爱听他的想法,遇到问题都只想让他听你的。
老公听着点点头,但我知道,他肯定还是迷迷糊糊的。
慢
当时我正在卧室工作,娃跑了进来,一头就扎在我怀里,非常委屈的样子,老公随后就跟了进来,一副“我管不了了,你管吧”的表情。
我抱起小家伙,对他说:你看起来还挺不开心的,愿意告诉妈妈吗?
小家伙抬眼看了下爸爸,撅着嘴不想说话。
看着儿子的小表情,我大概猜出了几分,于是我对他说:“如果你不想让爸爸听见,你可以趴在我耳朵上悄悄说,好不好?”
图源|电视剧《不完美的丈夫》
这下小家伙没有再拒绝,他趴在我耳边跟我说:我想吃冰激凌,爸爸不让我吃。
我说:你想吃冰激凌,爸爸却不让你吃,你肯定很不开心吧?
儿子不高兴地哼哼着说:嗯,爸爸说今天天冷,不能吃。
我说:哦,爸爸是觉得天气冷,担心你吃了冰激凌肚子不舒服吗?
儿子点点头,但接着又有点着急地说:但我就是想吃。
说到这儿,我看到老公更是有点不屑的表情,那意思大概是:看吧,这次我没做错吧,就不能让他吃吧。
我没接老公的眼神儿,转而对小家伙说:嗯,你很想吃冰激凌,但爸爸真的很担心你吃了会肚子疼。那你能想个办法解决一下吗?
儿子停顿了一下,看着我,突然眼睛一亮,他比划着自己的小手,说:有了,我可以吃一小口吗,就像玉米粒大小?
我点点头:我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你可以跟爸爸商量商量。
受到了我的鼓励,儿子还蛮高兴的,他笑着扭头跟爸爸问:爸爸,我就吃玉米粒大的冰激凌可以吗?
大概是被儿子的笑容征服了,但更有可能,是觉得儿子的解决方案还不错,老公竟也点头同意了。
这下,老公不得不服气了,“为啥孩子这么愿意听你的?”
“因为我并没有想让孩子必须听我的。”我回答。
慢
自从儿子三岁多起,我开始跟着花时间学习PET父母效能课程,当时让我觉得最受用的一个方法就是:第三法。
说到第三法,估计你会疑惑,那第一法和第二法是啥?
说一个我小时候的故事吧。
大概是小学3、4年级的时候,当时学校特别流行穿健美裤,作为一个爱美的小女孩,我自然也不例外。
有一天早晨,我穿上新买的健美裤,正要去上学。老妈却喊住了我,说是今天有雨要降温,死活要我换条厚裤子。
可我也是个倔脾气,老妈就急了:“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说着就要动手了。我生气大哭起来,边哭边换了裤子,可心里却难受极了。
看,老妈使用大人的权威迫使我听话,老妈赢了,我输了。但如若老妈因为我大哭大闹而妥协,那么就是我赢了,老妈输了。
在PET里,就把“孩子输,父母赢”叫做“第一法”,把“孩子赢,父母输”叫做“第二法。
用第一法的时候,父母往往使用权威、恐吓、指责等方式,但这么做的话,看似孩子听话了,其实很伤害亲子关系,也不利于孩子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
用第二法的时候,虽然孩子满意了,却容易让孩子养成骄纵、以自我为中心的脾气,而父母虽然妥协了,心里也非常的憋闷。
你看,无论是第一法还是第二法,都仅仅满足了其中一方的需求,忽视、压抑甚至剥夺了另一方的需求。长此以往,亲子关系就被这样消耗殆尽了。
慢
听父母的话不行,听孩子的话也不行,当个爹妈简直是太难了。
我原来也是这样以为的,直到学习了PET,我突然被点醒了:其实,育儿不是比赛,并不是必须要争输赢。
第三法就提供了这样的一种新视角。
它认为孩子的需求重要,但我们的需求也很重要,所以第三法使用时,不会指责对方的想法,也不会觉得自己的需求、情绪高于一切。
当我们和孩子闹矛盾时,比起必须由我们给出“最好的”解决方案,不如和娃在真实开放自我的基础上,一起商量着,看能不能找出满足彼此需求的解决方法。
因为建立在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不涉及双方权力的争夺,解决方案又是大家都同意的,所以,在冲突解决后,没有人赢也没有人输。
PET书里的第三法步骤,写得比较板正,我理解起来是这样的:
1) 界定需求和问题
2) 头脑风暴解决方案
3) 选择满足所有人需求的解决方案
4) 制定实施计划和规则
5) 试行一段时间
6) 询问对方的对解决方案的感受并作相应调整
看着是不是有点头大,你说当我和娃闹矛盾的时候,都快急死了,哪还有能力去背1、2、3、4、5、6呀。
但实际用起来,发现根本不用背,只要我们想着,要找一个“双方都可接受的解决方案”,就是关键了。
比如有一次晚上,我家小主子也不知道哪根筋不对了,临睡前坚决不肯刷牙。
这要是以往,我估计会很着急地跟他说:
你怎么能不刷牙呢?(你信息+质问)今天必须刷牙(权威),不刷牙嘴巴里会有很多大虫子的(警告、威胁),我觉得你现在刷牙是最好的(给建议)。
👩🏻我:看来你现在不太想刷牙?(尝试积极倾听孩子)
👦🏻娃:没错,我不想。上次刷牙都把我呛着了,我不喜欢这个味儿。
👩🏻我:哦,看来你是不喜欢这个牙膏。宝贝儿,我会很担心不刷牙,你的牙齿坏了,我们要去看牙医。(用我信息表达我的担心)这可怎么办?你能想个办法解决吗?(寻求解决方案)
👦🏻娃小声说:那今天少抹一点牙膏,就一点点儿,然后你明天买个新的。(娃开始头脑风暴)
👩🏻我喜出望外:我觉得你的建议非常好,那我们今天就抹一点点儿,然后明天我一定会买个新的牙膏。(双方满意,并制定计划实施)
在这种方法里,我不再抱着“你必须刷牙、听我的命令”的决心,娃也不会觉得我特别不讲道理。
尤其在解决方案的阶段,我故意让他想办法,他会觉得自己就像在做一个承诺。主动权和责任意识被激活,他更有自信心,也会做出更值得被信任的行为。
我想孩子觉得被尊重,就是这样一种体验:爸爸妈妈允许我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允许我按自己的想法做事,而我也愿意为自己想法负责......
这种体验也会让孩子,在心里埋下了如何处理冲突的种子。
就像有一次,他和小伙伴在楼下玩沙土时,两个人为挖洞还是盖楼发生分歧时,他也会主动说:诶,要不我们一起商量个办法解决吧?
看,这就是尊重的力量呀,一种可以传递温暖的力量。
慢
但我很高兴,第三法至少让我学会,如何用尊重的方法让孩子和我建立起更好的沟通渠道。
它提供的是一种帮助和信念:
“好的亲密关系不是不发生冲突,而是当冲突来临,我们可以抱有怎样的心态。”
就像我老公一样,他不是不爱孩子,他只是不知如何向孩子表达内心的爱意。而当他受挫的时候,嘿,也是他和孩子关系改变的开始。
花时间·说
你好,我是花时间
一个当妈四年后赴美国读研
爱知识、有温度的心理学科班生
请一定记得备注一个理由哈
👇👇
【男孩】你可能没有想到,男孩正在受到这样的歧视! 【扑克】我教孩子打扑克,如何玩出“高智商”?全动图分享 【自律】孩子自觉全靠“管”?别逗了! 【英语】四语妈妈怎么给孩子英语启蒙?我整理了免费sight words学习资源 【专注力】锻炼孩子的专注力,我要吹爆这个小方格!
点 “在看” 让孩子的安全问题得到更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