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暴乱中,因为我一句话,两位教授写信来约谈…

花时间 慢成长 2023-05-17

慢成长

两个海归硕士妈妈、儿童心理咨询师,有好文、好物、好方法,一起让育儿更轻松


你好,我是慢成长创始人花时间

欢迎扫码添加我的私人微信▽


朋友总让我聊聊读研的事情,说:“你读个书都快两年了,怎么悄无声息的,读者可能都不知道你忙成什么鬼样子还在坚持更新,大家其实挺好奇的,你晒晒呗。”

我也不知道说啥,可能恰恰是全心全意在读书,所以根本无暇想那么多。

尤其最近沉浸在令人愉(xiang)悦(si)的期末作业中无法自拔。用学姐的话说,在我们学校读下来学位都跟扒层皮一样。大家想,扒皮这种体验谁乐意没事儿回想。😹

不过最近的确有2件在学校发生的事情,让我感触挺深的。第一件是上月末,我突然收到一位教授的邮件,要单独约谈我。

(春季开始美国疫情就很严重。学校所有线下课都停了,改线上。老师跟我约谈也是约线上视频会议。)

邮件里也没说清前因后果。因为时差,我看到邮件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了,错过了老师提议的会面时间,顿时很紧张。

而且我发现,这不是第一封。教授之前在我们教学系统里发过一封站内信message,估计因为我没回,又发了一遍email。


我当时不仅很懵,还很担心到底要干啥——有种小时候被老师叫“下课到办公室”的赶脚。😳

我们这届一共就仨中国学生,所以拉了个微信小群,平时会讨论作业进度啊,吐个槽快累死了之类的。

我赶紧到群里问他们有没有收到“约谈”要求,同学回我说:完全木有


想象一下我此时的心情……😨

然后我想起来,教授在邮件里提到,“I know Dr. Cole contacted you…”

另一个教授也找我了?!我怎么不知道?这是谁啊,我不认识Dr. Cole啊……于是我去学生邮箱翻邮件,终于找到了这封信(学校的通知太多,沉下去了)。


读了这封被我错过好多天的邮件,我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我这学期有门课会分小组,另一个教授的学生比我们高一届,被派来做组长。


有一次课上我心情不好,因为前一天刚和朋友吵了架,所以提了一嘴想聊负面情绪。组长如实报给老师后,两个教授都担心我的情况,写信约我meeting。



说实话,我心里真挺温暖的。这话绝不是矫情

从小到大读书这么多年了,海内外也都念过,通常老师顶多关心下学业,这是第一次有老师问(其中一个教授,我甚至没上过她的课):“你心情还好吧?你上课提到了抑郁,需要多聊聊吗?”

在这个快节奏、人人都自顾不暇的时代,有人能对我说,"I'm available for you."——这种被关心的感觉真的很好。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们学校是个心理学研究所,从老师到学生都是学心理的,所以才这么有爱。


我知道的是,在这个不太平的2020,我确实看到学校在给学生提供各种支持,包括心理上的,和思想上的。


例如从美国疫情开始,除了邮件通知大家可以随时寻求学校的帮助,还由资深教授带领,提供免费的正念减压练习,持续到今天已经80多天了。



而今天分享的第二件事,大家估计也知道:一位非裔美国人George Floyd在逮捕过程中,因被警察压住无法呼吸,送医无效而殒命。

这件事引发了美国近几十年内规模最大的平权运动——“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

疫情还没过去,又发生了这样让人愤怒、难过的事件,再加上一些地区有打砸抢,很多人的情绪都受到了影响。

老师们发了好几封邮件,除了表达悲愤,也提到为学生提供心理援助,举行线上会议倾听大家的声音,讨论校园内的平等和尊重,等等。


而后,院长直接在周报里写了封公开信,点名写给白人(他自己是白人):

“我们不能继续宣称自己是少数族裔的盟友,而不挑战美国每个社会机构中都存在着的、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以及存在于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隐性偏见。”



信挺长,我上面只截图了一个开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后这段话:如果你是白人,这条有针对性的信息,让你心烦意乱或者不舒服,那就应该如此。


我们应该感到不安,并意识到,我们从社会上其他人没有的特权中获益的事实。你也许没有要求过,但你从这些特权中受益匪浅。


我希望你能挑战,去感受愤怒并克服它;克服我们大多数人在种族和隐性偏见问题上受到挑战时,所感受到的防御性,并为促进种族公正而努力。”



信的后面给了很详细的指导,关于面对歧视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内省、克服障碍,以及采取行动。


对这种说法,我深深赞同。在去年的多元文化课上,教授就和我们探讨过:

无论怎样不愿承认,我们都无法脱离自己所属的社会群体,这就造成了我们潜意识中会或多或少有着,对其他群体的无视、偏见,乃至不自知的歧视。


去不断修正这些,挑战自己,会是我们一生的课题。


而我的一个体会是——这些思想,虽然不是任何学科的要求,却贯穿在高等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校会一直提倡和提醒我们,去关注这些议题。


学校周报提醒我们,疫情和黑人运动之外,别忘了六月是LGBTQ骄傲月▽


其实不只是高等教育,在任何年龄的教育中都是如此因为关注这些议题的根源是——维护我们每个个体的权利。


这次“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中,走上街头的青少年▽


所以,从孩子们上小学开始,学校就会给孩子们讲,什么是“孩子的权利”

这个话题,对大多数国内长大的孩子来说,还真挺陌生的。我们从小都是被要求“听家长的话”、“听老师的话”,我一个孩子有什么权利呢?


当然有!而且知道了这些权利,孩子才会更懂得爱自己、爱他人,也会懂得在需要时捍卫自己、不受欺负




说起给孩子讲“权利”,大家可能一上来摸不到头脑。分享一本珍藏好几年的绘本,非常好用,可以直接用来给孩子讲。

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孩子的权利》,来自法国。内容基础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国在1990年签署了公约,1992年生效。


我是一个孩子,我有一双眼睛、一双手,我能说话,我更有一颗心。当然,我还有我的权利。——那么都有哪些权利呢?


我有权拥有一个名字,她是属于我自己的;有权拥有一个家,她是温暖的;有权拥有自己的国籍;这些都是我的权利。”


我有权吃饭,有权喝水,有权健康地成长



有权住在一个温暖的房子里……我不需要太多,但我有权利远离贫穷。


当我生病的时候,我有权利得到医治;我有权跑、跳、攀登、高声叫喊……


我有权享受国家的免费教育



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作为孩子,我都拥有同样的权利



无论肤色、种族、外型、贫富,无论我出生在哪里,我有权获得尊重,享受和大家同等的待遇。


如果我的身体不像大多数孩子那样健全,我有权得到爸爸妈妈、朋友和国家的帮助。


我有权不受暴力的伤害。任何人无权利用我牟利——绝对无权。因为我是孩子。


上学读书是我的权利,没有人可以逼迫我辍学去工作。


有权得到大人的保护,免受灾难的袭击。



有权远离战争和炮火的怒吼。


我有权呼吸新鲜空气


我有权玩耍、创造、想象;我有权选择自己的朋友


我有权学习如何尊重我们的地球,尊重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动物和植物。


我有权自由表达自己的真实的想法,不管爸爸高兴还是不高兴,我有权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即使这样会惹妈妈生气。


我觉得最后这两页是写给大人们的:什么时候,世界上所有的孩子才能真正拥有他们的权利?明天?后天?二十年以后?


我们的权利,现在,此刻,就应该得到尊重因为我们,现在,此刻,就是孩子



我买这本书的时候,果果才1岁,现在已经能自己捧着书,读出一些字了。


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非常感动。回想我是孩子,里面很多话都能点亮我,让我换个角度看世界。书中很多说法,也会提醒孩子捍卫自己,例如:


没有人可以利用我牟利,没有人可以暴力伤害我;

我有权选择自己的朋友,我有权玩耍,有权得到保护;

我有权自由表达自己的真实的想法和感受,不管爸爸妈妈高不高兴

……等等。


我会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懂得这些,是根植着这种价值观长大的。相信有这些信念的她,以后也会更懂得尊重和关心他人。



我去搜了一下,这本《孩子的权利》现在参加当当的满100-50活动,这书的贵州出版社我也不熟,咱团不了,喜欢的话就自行购买吧。


别忘了咱还有折上折满减优惠码,可以叠加使用更便宜(点链接到文中领取)。识别下面小程序码,进入当当活动页面,在搜索栏输入“孩子的权利”,第一个就是这本书。



此外我还找到了给孩子看的、这本书的视频讲解版按下面的步骤操作就可以领取了哈:



识别二维码,关注“慢成长”
回复关键词“孩子的权利
领取绘本的视频讲解版



也不知道今天絮叨读书日常,大家是不是爱看,文末留言来告诉我吧。喜欢的人多,我再接着写~😊

—End—

你好,我是花时间
一个当妈四年后赴美国读研
爱知识、有温度的心理学科班生
慢成长是我和吉吉的原创亲子号
致力于为妈妈们输送解决方案、希望与勇气
加我的私人微信,可看更多带娃日常和福利
请一定记得备注一个理由哈
👇👇
关注慢成长,还有更多花时间和吉吉用心写的文字:

点 在看” 让更多孩子了解自己的权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