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成长两个海归硕士妈妈、儿童心理咨询师,有好文、好物、好方法,一起让育儿更轻松
你好,我是慢成长创始人花时间欢迎扫码添加我的私人微信▽
如果说昨天文中主要说的是小朋友发生矛盾、被打了等情况,那今天我想说的是另一种——孩子被冷落、排挤,被拒绝交朋友。
听上去像霸凌?其实也没那么严重,孩子的小小社交圈中还挺常见的。果果最近就遇到了。
上周有天晚上,果果睡前和我说了一件让我十分意外,又有些担心的事情——她点名说班里有三个小朋友,不肯跟她玩儿。觉得意外是因为,果果属于性格随和、教养也很好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从没有过没事儿耍性子、打人的行为,男孩、女孩里都有相熟的朋友。在我看来,她应该属于比较受欢迎的小孩,社交不至于出问题。而且,她点名的三个小朋友都是我特别熟悉的——不只孩子们在一个班,我们同学家长之前也关系很熟那种。正是因为这几个孩子我都认识、见过,也知道家教靠谱,所以我就更意外。幼儿园里正在画画的果果▽
不过我提醒自己,不要一上来就下判断,张口对孩子说“不可能”、“你多想了”,要好好听听孩子怎么说。
“她们不跟你玩儿,果果伤心了吧。”我说。“嗯,她们嫌我小,觉得我什么都不懂,所以不愿意跟我玩儿,我很生气。”
说实话,这个理由我是可以理解的。不少孩子都会有这么一个阶段——喜欢和比自己大的玩儿,不喜欢和比自己小的玩儿。但理解归理解,果果感觉自己受到冷落是实实在在的。她一颗热热乎乎的小红心捧出来,被一盆冷水浇下来,肯定难过。
于是我就顺着果果的话题往下聊,听听到底小家伙们之间都发生了什么事儿,让果果觉得自己被排挤了。
- A有一天唱《兰花草》,找B一起唱,不找我。明明我们一起学的,她忘了我也会唱;
- C就喜欢别人听她的,谁要和她一起玩儿得给她贴纸,而且玩的时候她想怎么着就怎么着;
- D总觉得我小,她和C总一起玩儿,就不带着我,说我听不懂……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我听着,在心里觉得可爱又真实。作为大人,这些我看上去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对果果来说,就是这个年龄的小天地里很重要的。所以,我绝不会说“你别小心眼儿”这样粉饰太平、让孩子感到批评的话,而是用PET积极倾听的说法:“那果果当时一定难过了,因为你很想和她们一起玩儿。”先疏通疏通她的情绪。然后我觉得这个话题还是需要和孩子聊聊的。果果越来越大了,等秋天进了小学,社交中的问题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明显。这是孩子心理发育很重要的一部分,甚至会影响性格、价值观。小时候做好铺垫,到了青春期,孩子遇到的坎儿就会少一些,未来走上社会人际上也会顺利很多。听果果说那些事,我觉得关键不是这些事中谁对谁错,而是能看出果果是个心细敏感的孩子。如果不注意引导,任她顺着那个逻辑往下,可能会影响自信心。例如,同学A唱歌,找B一起唱,可能只是碰巧了,但她会觉得是“把我忘了”,甚至归类到“我小,她们不和我玩儿”,就是因为她积累了很多事例和细节。所以我首先要拆分这个逻辑。我跟果果说:“听上去A唱《兰花草》的时候,不是嫌你小,是忘了你会唱呢!”“对!她就是忘了,她什么都不记得。上次她还忘了……还有……”果果很快接过话头,跟我聊起班里的小趣事。能让孩子从“她不喜欢我所以不和我一起唱”的认知上转移开,我的目的就达到了。这个话题聊差不多了,我又说:“我记得D还送过你铅笔,红色那支是吧?你放哪里了?”“对,她送了我一支,我忘了放哪里了,我还用自己的铅笔和她换过一支蓝色的。”果果说。“看来你们也有玩儿得不错的时候呢。”我说。“有的时候能一起玩儿,”果果说,“但她还是比较喜欢和C玩儿……”
虽然我希望果果不要把什么都归因于,“因为我小,所以别人不愿意跟我玩儿”,但不能否认这种情况的确也是有的。
也许以后孩子还会遇到同学说这样的话,重要的是,让她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择友观打底。我问果果:“如果你把脚摔伤了,走路不方便了,有个小朋友因此就不跟你玩儿了。你觉得她这样做是对的吗?”
“不对。”果果回答,但显然没明白我为什么打这个比方。我接着说:“那如果有小朋友,因为你生日比她小,就不和你玩儿,你觉得是对是错呢?她能是真正的朋友吗?”“不对!她不是!”这次果果底气更足了。我说:“那如果是别人做错了,犯了错误,我们却因此不高兴,是不是很亏呢?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找,对的人交朋友,一起高兴呢?”果果点头表示同意。但过了一小会儿,情绪又反复了,皱着小眉头:“可我找不到对的嘛……”果果说到这里,也戳中了我的心事。今年疫情带来的难题之一就是,孩子正常的社交被阻断了。果果的学校一直停课,到现在也没恢复。她跟我说的“别人嫌我小,不跟我玩儿”,其实说的是上学期了,估计也是这半年社交少给憋的,越想越不开心。我们小区里,疫情中邻里自成默契,大人孩子都带着口罩,而且尽量不扎堆、各玩儿各的。入夏之后才稍微好些了,孩子们有了交流。所以我鼓励果果在小区认识些新朋友。当社交圈扩大了,原来的不开心自然就小了。小区有个儿童游戏区,算是孩子们社交活动的中心。果果很喜欢去那里打滑梯,但她在社交上属于慢热型,会偷偷观察别人,很少主动搭讪。儿童四岁半以上就迈入“合作游戏”了,但也有可能会像果果这样,越大了,因为懂事、对陌生人有戒备,反而腼腆了。所以很多时候还需要我们推一把。
我鼓励果果,对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主动做自我介绍。例如:“我叫果果。你们在玩儿什么?我想一起玩儿行吗?”果果扭捏的时候,我甚至给她打了个样板,主动问候了一个在玩儿滑梯的小姑娘,得知她和果果差不多大,都不到六岁。
果果在旁边一听来了兴趣,主动和人家互换的姓名,一起开心地玩儿了起来。后来,两个小姑娘就成了好朋友,每天晚饭后约在小区里玩一会儿。
果果后来还主动结识过已经上学的大哥哥,想要一起玩儿。“那个大哥哥已经四年级了。我看他们在那儿玩儿,我就跟着玩儿了一会儿。后来他们说去别的地方,就不能带着我一起玩儿了。”她叨叨叨地跟我讲,被拒绝了也完全没有不开心的神色,进步还挺大的,让我放心了许多。当孩子说自己被冷落、被排挤的时候,当妈的一定会揪心。我也担心过,果果善良又天真的性子,上学后遇事吃亏怎么办?看了《少年的你》也会想,孩子青春期万一遇到霸凌怎么办?我觉得适当的焦虑也不是坏事,对自己是个提醒——提醒我要教会孩子怎么保护自己。好的价值观、择友观,能为孩子一生的社交保驾护航。而在此之前,所谓“保护”,我觉得就是从家长对孩子那些小心事的重视、倾听开始的。《少年的你》里面,无论是周冬雨饰演的陈念,还是易烊千玺饰演的小北,其实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他们真正的孤独来自没有父母倾听过他们。如果有这样一个安全的港湾、有力的靠山,即使可怕的青春期霸凌,或许也可以离孩子们远一点了。
最后给大家准备了一些下载资源,文末留言来说说你的想法吧!
你好,我是花时间
一个当妈四年后赴美国读研
爱知识、有温度的心理学科班生
请一定记得备注一个理由哈
👇👇
支持倾听孩子,就点 “在看”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