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中和朋友女儿一起搭车,孩子这个举动让我深深反思……
两个海归硕士妈妈、儿童心理咨询师,有好文、好物、好方法,一起让育儿更轻松
你好,我是慢成长创始人花时间欢迎扫码添加我的私人微信▽
之前出差去参加CCBF上海国际童书展,我临时改道衢州,去蹭了一下吉吉和朋友的静心营。
期间发生了一件事情,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那天白天,我在衢州的山里,陪孩子们一起撸狗、撸猫,度过了很快乐的一天。
我原本很想留下参加下面的活动,但无奈学校还有课,我只好订了机票提前结束行程。
走之前的那天晚上,我搭乘朋友的车下山。车里还有她女儿,只比果果大一岁。我就和孩子一起坐在后座了。
上车后,我发现后座没有儿童安全座椅。朋友那天车子装东西,临时拆掉了。
因为我们一开车走的都是山路,弯弯绕绕的,山里一到晚上又黑,我还是担心有些风险的。
所以我那种老母亲的保护意识不自觉就浮现了出来。
往常我和果果出门,如果打出租车,我们又没有带折叠安全座椅,我通常是坐在孩子右侧,全程都伸出左手一直扶着孩子。(当然,这是万不得已的情况,提醒大家使用安全座椅的重要性!)
这样即使出现急刹车的情况,我也能迅速反应过来拦住孩子前倾,避免撞到脸。
所以车子一发动,我就和朋友说了句:“我扶着点儿孩子吧。”然后就一直把左手放在孩子右胳膊上,一直轻轻护着。
白天在山上的时候,我有陪朋友的女儿玩儿,能感觉到出来,小姑娘是性格比较腼腆、慢熟的类型,话比较少。
车子发动后,她也不说话,倚在宽大的车座里,有点儿想睡觉的样子。我有问孩子:“是不是累了呀?要不要睡一会儿?”
孩子摇摇头,也不说话。
我们就这样一路相安无事,开了十来分钟。直到一个岔路口,朋友发现我们好像拐错路了。
朋友把车停到一条平坦的路边。我们俩一边交流一边查路线,我也放开了朋友女儿的手。
只见小姑娘如蒙大赦一般,将手缩了回去,然后把手腕反过去,玩起手背上的花朵形状的腕带装饰。
我找不到同款玩具,找个类似的示意一下
刚才我们出发前,小朋友先进的车,周围光线暗,我根本也没注意到她戴着一个很可爱的玩具。
这会儿小朋友摆弄起来,我才发现。而且如果拨弄花瓣,花朵还可以旋转起来,小朋友明显特别喜欢,爱不释手的样子。
看到这一幕,我如初梦醒,甚至忽然有点儿愧疚了。
我怎么就没注意到这些小细节呢?
我不由自主就给自己安排了一个“保护者”的角色,满脑子想着“安全”,自顾自去抓住小朋友的手,可小朋友其实可能并不愿意被抓着呢?
慢
我真不觉得这是玻璃心。
因为我想起,夏天时带果果去参加乐享自然的亲子夏令营,自然引导员在和孩子们互动时,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其中一点就是,自然引导员会让孩子们尽量独立自主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当发现孩子们遇到困难,需要大人帮助时,也不会马上接手,一定是先蹲下来,在和孩子视线差不多的高度,认真询问:
“你现在需要我帮助你拿XXX吗?”或者,“我可以帮助你拿XXX吗?”
如果孩子回答“需要”,或者点头,自然引导员们才会伸出援手。
虽然事情的结果可能是一样的,但简单一句话,体现的是我们成年人对孩子们意愿的尊重,也能让孩子们获得能力感和掌控感,相信自己是有自主权的。
这道小程序,也避免了我们大人误把关心变“干涉”,或者越俎代庖替孩子做事情。
虽然,我对朋友女儿的关心,并不是替她拿个东西什么的小事,而是关系到人身安全的问题。
但其实,我依然可以问孩子一句,“阿姨担心下山的路上万一急刹车,可能不安全,可以扶着你吗?你愿意让我扶着你吗?”
而不是简单和朋友沟通就做了决定,仿佛完全无视了小朋友的意愿。
原本在这一路上,小姑娘可能想一路把玩自己的花朵腕带,甚至可能还会愿意展示给我看这让她如此喜欢的玩具,我们可能会更加熟悉、有话可聊……但这些可能性我都错过了。
慢
后来我也不禁想,在果果成长的过程中,我是不是也有很多这种不由自主“为你好”的时刻?
“都是为你好”,是我们小时候最经常从父母那里听来的、让人难受的句子;也是我们自己当家长后,最容易掉的坑。
最大的原因就是,我给的“好”,到底是不是孩子需要的、想要的?我有没有问过孩子呢?
其实一两岁的孩子就能看出一定的自主性了,三岁后孩子对“自我”的认知越来越清晰,跟我们的小反抗、发脾气,往往都是围绕这个核心。
现在果果上小学了。我越来越体会到,随着孩子长大,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尊重有多么重要。
让她能潜移默化感受到,她不是我们成人的附属品,她可以有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并不为此感到“自己做错了”,“自己的想法、需求是羞耻的”,可以勇敢地、合理地表达自己。
而这一切,可能都是从我在提供任何资源、帮助前,简单的一句“你需要妈妈……吗?”就可以开始做起的。
真的不难,不是吗?
慢
从衢州回来之后,还发生一件小意外。
我出差几天,回到办公室第一天就惦记着赶紧去浇花。
之前给办公室添置了一批绿植,其中有不少竹芋类植物,还有一盆大大的龟背竹。
虽然龟背竹听上去很常见,我是真的没养过。北方比较干燥,冬天天气也冷,并不是这种植物适宜的原生环境。
这盆龟背竹刚来没几天就掉了黄叶。所以我一直很担心这几天没人浇水,是不是很受影响。
没想到,我回到办公室,看到的却是龟背竹在无人照料的这几天,默默抽出了全新的枝叶。
那时候我体会到了什么叫“白操心”。
我忽然意识到,孩子就像这些绿色植物一样,会自己找到适合的土壤,顽强地扎根,认真地生长。
无论我们看得到,看不到。
我们自以为的“精心呵护”,未必是真的那么有效。我们不如去相信,孩子有能力抓住自由的阳光、空气,长成自己期待中的样子。
今天的一些小感悟,就写到这里。咱们共勉!
——爱你们的,花时间。🌺
你好,我是花时间
一个当妈四年后赴美国读研
爱知识、有温度的心理学科班生
请一定记得备注一个理由哈
👇👇
你的每个分享、点赞、在看,都是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