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为什么会得癌症 日本借助沃森踢肿瘤君屁股
每天三分钟 纵览国际医药事
鼓励一下我们,今天就转发推荐健点子吧!
FDA批准百时美施贵宝PD-1免疫疗法Opdivo(nivolumab)用于晚期肾细胞癌。
适应症是既往曾接受过抗血管生成疗法的晚期肾细胞癌(RCC)患者。该药同时也成为首个唯一在既往已接受抗血管生成疗法的晚期RCC患者群体中展现出总生存(OS)利益的PD-1免疫疗法。
今年9月,FDA已授予Opdivo治疗先前已接受抗血管生成疗法的晚期RCC患者的突破性药物资格。此次批准,也标志着Opdivo在横跨3个独特的肿瘤类型收获的第五个监管批准,再次突显了Opdivo在多种肿瘤中的治疗潜力。
美敦力首个起搏器远程监控App获FDA批准。
这种新型的名为MyCareLink的智能监控刚刚通过补充PMA应用程序获得FDA批准,该监控设备是一种手持便携设备阅读器,其可以将起搏器同相应的智能设备(安卓或苹果设备)上的App连接起来,通过联网或Wi-Fi连接,远程监控服务就可以被100多万名使用设备的心脏病患者所使用。
日本利用超级计算机沃森踢肿瘤君屁股。
2015年2月,日本千叶县柏市的国立癌症研究中心启动了将最新的遗传基因解析用于癌症治疗的产学合作项目。
如果该项目能过顺利进行,日本在癌症治疗方面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比如肺癌,目前会根据病情决定药物的选择,将来则会根据患者的基因组(遗传基因)尝试选择最佳的抗癌药。这是因为即便是同一种肺癌,从遗传基因水平来看,也会是完全不同的病。“估计同一种药发挥药效的比例最多只能有20%”
除了选择抗癌药之外,“根据解析结果,还会有免疫疗法这一选择,而非动手术或者使用抗癌药”。
该中心计划与日本全国约200家医疗设施合作,耗时2年时间收集4500名肺癌、大肠癌患者的遗传基因信息。
关于基于基因组的癌症治疗,庞大的数据分析至关重要。因此还出现了能够对人工智能加以利用的研究人员。
“将超越原来的生物学和医学,开启一个全新的世界”,东京大学医科学研究所教授宫野悟把目光投向了美国IBM的认知型计算机“沃森”(Watson)。
输入大肠癌患者的基因组数据后,沃森会将其与高达数千万份的临床试验数据、论文以及药物专利等遍布全球的信息进行比对,不到10分钟的时间就能筛选出最佳的治疗药候选项。据称,如果单靠医生判断的话“这个工作需要1年的时间”。
宫野在美国的一档游戏节目中了解到沃森的活跃程度完胜人类,坚信其“可以用于医疗领域”。
周一美国药品福利管理公司CVS表示,将选择安进公司的高胆固醇治疗药Repatha,而不是赛诺菲和再生元的PCSK9抑制剂Praluent。
这个消息导致安进的股票上涨1.8%,而再生元公司下跌1.2%。
这两个相互竞争的治疗方法,它可以削减“坏”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过60%,在今年夏天由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属于一类新的药物称为PCSK9抑制剂。
但两种药物的成本已引起批评,正当人们关注重点转向不断增加的医疗费用,特别是由消费者自己承担的费用。
PCSK9抑制剂的销售因此受到影响,CVS说,他们超过14,000美元的每年价码太高了,因此严格控制服用和其他药品福利管理。其他独立的机构也支持这一观点。
赛诺菲与Regeneron公司表示,病人和医生应该有自己的治疗选择。 “我们正在与其他保险人提供获得Praluent为合适的患者进行的讨论,”该公司表示。
研发和科学进展
孩子们为什么会得癌症?
科学家们一直认为将基因视为这个问题的关键。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癌症患儿的癌症易感基因比人们想象的还要普遍。“即使家族史中没有出现过癌症,儿童也可能携带癌症易感基因,”费城儿童医院(CHOP)的John M. Maris说。他以评论的形式在同期《新英格兰医学》上发表了文章。
St. Jude'儿童研究医院的研究人员对1120份儿童癌症样本进行分析,发现有8.5%的儿童和青少年患者携带已知的致癌突变,这一比例过去被认为是5%。令人惊讶的是,儿童癌症患者携带不少成年癌症的致病基因,比如乳腺癌和卵巢癌。这些基因是成年癌症的主要驱动者,似乎与儿童癌症没什么关联。
利用基因编辑,科学家发明了抗疟疾的蚊子。
研究人员周一表示,他们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在印度城市中传播疟疾的一个蚊子基因中阻断其传播。
这种技术可以插入,替换或删除基因组中的DNA。
疟疾是通过受感染的雌性蚊子的叮咬传播给人类的寄生虫引起。研究的目标是释放转基因蚊成与野生蚊子交合,使得它们的疟疾阻断基因进入基因库,并最终丧失感染人类与寄生虫的能力。
“通过它可以有极高的效率扩散,在10代蚊子重从1%上升到超过99%,这对于蚊子来讲约一个季节,”加州圣地亚哥分校的生物学家Gantz说。
加州圣地亚哥分校的生物学家Bier称这是“疟疾的可持续控制的有力工具,”在一个给定区域内的所有的蚊子将携带抗疟疾基因。
“我们不建议单独使用这一策略来根除疟疾,”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分子生物学家安东尼·詹姆斯说。
(来源:FDA, EMA, PMDA, FiercePharma, Pharma Times, Forbes等)
【健点子iHealth环球药讯三分钟(health_ideas)是医药行业最大最全的微信资讯平台,由资深医药媒体人和健康投资人共同出品。欢迎个人转载分享。联系和建议请发至healthcarewriter@hotmail.com 让我们为健康为明天,今天就转发推荐健点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