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无健康损害的接种差错,怎么处理?

汪曦 包包聊疫苗 2023-10-14

接种疫苗带来的健康收益远远大于其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90%以上的疫苗不良反应都是暂时的、轻微的一般反应,都可以自行消退。


不过,在现实中,如果出现“明明打错针”,却“没有发生任何不良反应”的现象,应当如何处理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


何为“接种差错”

01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免疫接种安全性监测》中,将“接种实施差错”定义为“由于疫苗准备、处理或接种中的差错引起的事件”,归属于“预防接种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


我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置的相关文件中,虽然没有明确定义“接种差错”,但仍有相关条文。

《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2010年


据此,本文将“接种差错”定义为“在预防接种过程中,违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等规范性文件的行为”。


接种差错的常见情形

0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AEFI监测数据分析显示,多年来,全国每年因“接种事故”而引起的疑似异常反应数呈上升趋势(如下图)。


2012-2018历年我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分析


注意,上图中的数字仅指导致了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的接种事故,而并不包括未造成健康损害的接种差错。


国内一篇汇总了某地10年接种差错案例的文献显示,常见的接种差错情形为用错疫苗、剂量过大或重复接种、接种途径和部位错误、接种起始月龄错误等(如下图)。


张冬梅,徐英. 63例预防接种差错原因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5,13:2461-2463



常见的接种差错类型有:


情形一

符合接种程序,但擅自调整接种计划


案例:8月龄的儿童小芳预约好今日去接种麻腮风疫苗。医生发现其6月龄的流脑疫苗还没打,于是直接给其接种了A群多糖流脑疫苗。


严重度:⭐  (违背知情同意原则,但不属于接种差错,一般不会造成纠纷)


常见处理方式:需和受种者充分沟通未接种已预约疫苗的原因,以及推迟接种是否会影响保护效果等内容,以取得受种者的理解和信任。在内部对接种人员做好培训教育工作,严格执行知情同意再接种疫苗。


情形二

符合接种程序,但未使用同种产品全程接种


案例:

1)18月龄的儿童小明已接种3剂五联疫苗,今日打算接种第4剂。医生未查看接种证,直接给其接种了百白破疫苗。


2)儿童小红在8月龄已经接种了2剂乙脑灭活疫苗,在2周岁时本打算继续接种乙脑灭活疫苗,但医生直接给其打了一针乙脑减毒活疫苗。


严重度:⭐⭐(不属于接种差错,但由于无法补救,可能造成纠纷)


常见处理方式:需和受种者监护人合理解释未使用同一产品完成全程接种的原因。如沟通效果欠佳,则可能造成投诉甚至经济补偿。内部对接种人员做好批评教育工作。


情形三

违反接种程序,接种年龄错误


案例:

1)8周岁的儿童小军被打了一针EV71疫苗。

2)30岁的成人阿伟在我国内地被打了一针九价HPV疫苗。


严重度:⭐⭐⭐(属于接种差错,很可能造成纠纷和投诉)


常见处理方式:密切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免除相关的疫苗费用。内部对接种人员做好批评教育,并给予一定惩罚措施。


情形四

违反接种程序,超量或重复接种


案例:

1)儿童小玲已接种4剂五联疫苗,19月龄去门诊时,医生又给其打了一针Hib疫苗。

2)20月龄的儿童小雅被接种了2剂0.5ml的成人流感疫苗。


严重度:⭐⭐⭐⭐(属于接种差错,极可能造成门诊纠纷)


常见处理方式:密切观察和监测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果出现需及时就诊并对症治疗。妥善处理并负担可能出现的医药费用。内部对接种人员给予适度的惩罚措施(如扣取奖金等)。


情形五

接种途径或接种部位错误


案例:

1)8月龄儿童小良的麻疹减毒疫苗被肌肉注射。

2)新生儿小玉的大腿上被注射了卡介苗。


严重度:⭐⭐⭐⭐⭐(属于接种差错,极可能造成纠纷和投诉)


常见处理方式:密切、持续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果出现需及时就诊并对症治疗。妥善处理并负担可能出现的医药费用。内部对接种人员给予适度的惩罚措施(如扣取奖金、停职培训等)。


情形六

违反接种程序,使用错误的疫苗


案例:

1)2月龄的儿童K被打了一针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2)6月龄的儿童L被打了一针乙脑减毒活疫苗。


严重度:⭐⭐⭐⭐⭐(属于接种差错,极可能造成投诉甚至上升为法律诉讼


常见处理方式:密切、持续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果出现需及时就诊并对症治疗。妥善处理并负担可能出现的医药费用以及其他费用。对接种人员给予适度的惩罚措施(如扣取奖金、停职培训甚至吊销执业证等)。


导致接种差错的常见原因

03



随着预防接种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支疫苗从生产、储运到接种实现“全程可追溯”已成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瑕疵”甚至“差错”也无藏身之地。据分析,导致接种差错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验证”,对工作流程不够重视;

2)工作负荷大,工作环境嘈杂,人均服务时间短;

3)培训指导不够,人员能力不足,存在知识空白;

4)信息系统设置或提示错误,接种人员未及时纠正。


是否有处理依据?

04



目前,对于上述情形,如未出现健康损害,确实缺乏统一的、明确的、有参考意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编“侵权责任”第六章“医疗损害责任”中,全部条文的前提是“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第六章“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理”中,仅规定了“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后的各类情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同样如此。




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指出,医疗事故是指“……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年版)》中无相关规定。但在将来可能将其列为接种门诊等级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于是,往往在实践中,小则吵闹投诉,权责不清,最终为了息事宁人而双方“私了”,具体金额也无明确测算依据,各地差异较大;大则诉诸法庭甚至媒体,造成不良的社会舆论和氛围,不利于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不光受种者及其监护人十分不满,接种门诊和相关医疗机构也是叫苦不迭。


如何避免接种差错

05



1)接种单位加强培训教育,使其提高专业人员知识水平,使其熟练掌握各种疫苗的接种对象、剂次、剂量、途径及间隔(如定期开展实战演练、模拟测评);

2)疾控中心加强督导考核,及时发现接种人员存在的漏洞和错误,要求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验证”和知情告知,强化接种人员的责任心;

3)利用新媒体(如家长微信群、公众号等),提高接种人员沟通能力,与受种者及其监护人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

4)合理安排接种时间,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好接种预约、预检登记和记录工作,保持良好的接种环境,降低差错发生概率(如扫描疫苗追溯码后,语音播报本次接种的疫苗品种);

5)建立健全接种差错处置办法,开展预防接种差错事件的随访跟踪、风险评估和舆论监督,保障国家免疫规划工作有序健康开展。



参考资料:

1.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6.

2. 刁连东 孙晓冬. 实用疫苗学[M]. 2015.

3. 疫苗Vaccine(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4. 儿童和青少年的标准免疫接种:概述.Uptodata临床顾问.

5. 朱绍莉. 预防接种中差错事故的预防[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09):753-754.

6. 张冬梅,徐英. 63例预防接种差错原因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5,13:2461-2463.

7. 焦丽, 郑军, 郭新莉, et al. 卡介苗误种63例分析[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3, 2(001):55-55.

8. WHO, WPRO, Immunization Safety Surveillance[J].



包包,复旦大学硕士,公共卫生主管医师。

长期从事疫苗接种管理和科普工作。

本号所有原创文章只代表本人观点。

本文原创且首发于“听听专家说”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