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人感染,全家共治!从源头切断“致癌”的幽门螺杆菌,家庭防控中国共识发表GUT

医学新视点 医学新视点 2023-05-13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了全球一半人口,也是中国家庭和社会的一大健康威胁。尽管在持续干预和科普教育的努力下,过去30-40年里,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缓慢下降,但分析显示2006~2018年期间中国人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总患病率仍高达46.7%

根除幽门螺杆菌以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尤为重要。
  • 目前已知所有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均会出现组织学上的胃炎

  • 部分感染者无任何症状和体征,25%~30%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恶性肿瘤等;

  • 幽门螺杆菌感染还与多种胃肠道外疾病有关,如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等。

  • 特别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最明确的胃癌风险因素之一。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口幽门螺杆菌感染归为1类致癌物(即确定会对人体致癌)。


近日,《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与管理共识报告(2021版)》(下称“共识”)在消化道领域知名医学期刊GUT发表,为普通居民提供了与日常家庭生活息息相关的防控策略。

截图来源:GUT


共识形成16条陈述意见,覆盖三方面:(1)幽门螺杆菌在家庭成员中的感染和传播,(2)家庭内儿童和老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预防和管理,(3)家庭成员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预防和管理策略。

此次在国际期刊发表,共识也指出,针对幽门螺杆菌的这些防控经验不仅对中国有益,对感染率高和相关疾病负担高的全球其他地区也具有参考价值。

为什么家庭内防控如此重要?


共识指出,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家族性疾病。随着临床实践和公众意识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多认识到家族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健康危害。

传统的防控策略包括“测试-治疗”和“筛查-治疗”策略。这两种策略在过去几十年里对于幽门螺杆菌根除发挥了重要作用。
“测试-治疗”:针对未经调查、有消化不良症状的<60岁患者,在低感染率地区具有成本效益“筛查-治疗”:适用于感染率较高地区,或有胃癌家族史、有报警症状且生活在胃癌流行地区的患者。


然而,日常临床实践中也发现,在中国,幽门螺杆菌的低流行区和高发感染社区难以区分;治疗过程也受到患者依从性、治疗人群选择等影响;而且,如果受感染的家庭成员没有参与,很难从源头上控制感染。

因此,引入基于家庭的管控理念与对应防控策略,不仅解决就诊患者的问题,还关注到随后的再感染和其他家庭成员的感染,以及胃黏膜病变进展等多个相关问题,有助于阻断幽门螺杆菌的家庭内传播,促进幽门螺杆菌的根除,并防止根除后再感染。

图片来源:123RF


共识:幽门螺杆菌在家庭内的传播


共识1.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细菌病原体,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尤其是在家庭成员之间传播。

家庭内传播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要途径。家庭成员的感染风险与家庭生活习惯、种族、卫生情况、社会经济状况和家庭规模等有关。

中国与全球的大量研究均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
  • 当父母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其子女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显著升高;

  • 配偶之间和同胞之间也存在传播现象。


共识2. 幽门螺杆菌在家庭内主要通过经口途径传播。

口-口传播:
  • 传播途径:共用同一食物器皿、咀嚼食物喂食;食用受污染的肉、牛奶、蔬菜等食物,饮用受污染的水;卫生习惯差等。

  • 预防措施:推荐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等,食用健康且安全的食物,避免咀嚼喂食婴幼儿。


共用器具传播:
  • 传播途径:共用食品容器或牙科设备等。

  • 预防措施:清洁食品容器并使用安全的牙科设备。


粪-口传播:
  • 传播途径:食用被排泄物污染的食物,饮用受污染的水,以及井水等未经处理的水。

  • 预防措施:仅食用卫生、安全的食物和水。


共识3. 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家庭成员始终是潜在的传染源,具有持续传播给其他家庭成员的可能性。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不经治疗很少痊愈,与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家庭成员共同生活时,其他成员感染风险增加,但是否感染与接触的亲密度和遗传背景有关。

共识4. 大多数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成年后也会感染。

家庭内传播是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主要途径,主要由父母尤其是母亲传播。中国多地调查研究结果提示,儿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共识5. 对家庭中所有的成年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均应考虑给予根除治疗。

国际共识普遍建议,除非有抗衡因素,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消除感染源,降低人群感染的可能性,并防止严重并发症发生,在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出现前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降低胃癌风险。

共识:家庭内儿童和老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处理


共识6. 儿童与青少年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否会引起胃黏膜癌前病变?仍需进一步研究。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儿童中引起的胃黏膜病变相对较少,但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的地区,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的发生可能更常见。

共识7. 家庭中的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是否需要消除感染,需根据风险获益评估和疾病状态而定。

中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推荐:
  • 必须根除治疗:有消化性溃疡、胃MALT淋巴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

  • 可给予根除治疗:有慢性胃炎、胃癌家族史、不明原因的难治性缺铁性贫血、计划长期服用NSAID(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监护人或年长(12~14岁)儿童自己强烈要求治疗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

  • 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的检测指征:包括上述情况和一级亲属中有胃癌患儿,但未建议将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作为常规检测项目。


相似地,日本共识也详细提出了患儿检测和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具体指征。

共识8. 家庭中的老年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当根据个体情况制订处理策略。

老年人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根除治疗可使老年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得以改善,并在某种程度上阻止或延缓甚至部分逆转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的发生。然而,老年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常同时患有多种其他系统疾病、合并用药复杂,因此,在根除治疗前,应评估风险获益,选择个体化、规范化的治疗方案。

共识:以家庭为单位防控幽门螺杆菌感染


共识9. “以家庭为单位防控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阻断幽门螺杆菌感染和传播的重要策略。

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经口途径传播,加强宣教、防控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间交叉感染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感染的发生。

共识10. 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家庭成员进行共同治疗,有助于减少根除后的再感染。

研究结果提示,幽门螺杆菌根除后的再感染和复发率为0%~10%,不同地区有所不同。

生活习惯相似、共用生活器具、密切接触等原因可能导致幽门螺杆菌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传播,这也是部分患者幽门螺杆菌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小规模研究显示,家庭共同治疗可有效切断幽门螺杆菌在成员间传播,并降低复发率和提高治愈率。

共识11. 对胃癌或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应对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进行幽门螺杆菌筛查。

胃癌患者的家属是胃癌的高风险人群,应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者进行根除治疗;对于家庭中出现胃黏膜癌前病变如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的患者,也应明确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并定期进行内镜检查。

虽然其他因素如遗传、理化因素、饮食情况、生活习惯、年龄等与组织学上的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也密切相关,但幽门螺杆菌是已知最重要的致病原因。

共识12. 适用于家庭成员幽门螺杆菌根除的治疗方案首选铋剂四联方案。

推荐含铋剂的四联方案(PPI+铋剂+2种抗生素)作为主要的经验性治疗方案。该方案目前的根除率超过85%,在某些情况下超过90%。

近年来经初步验证的新选择包括:大剂量、高频次的PPI+阿莫西林二联疗法,根除率与四联疗法相似;以及基于钾离子泵阻滞剂(P-CAB)的方案。

共识13. “首次治疗即根除”的理念适用于家庭成员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

近年来随着根除治疗的广泛开展,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逐步升高。首次根除失败容易导致细菌耐药的产生,使再次治疗时的用药选择范围缩小。

共识14. 适用于家庭成员的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有尿素呼气试验、血清抗体检测和粪便抗原检测。

以上检测均为非侵入性方法,目前临床常用且被海内外多部共识推荐。实际需根据其特点和优势选用。多种方法结合使用,有助于有效检测。
  • 尿素呼气试验:准确性和特异度相对较高、操作方便、不受幽门螺杆菌在胃内斑片状分布影响。但当检测值接近临界值时需谨慎判断结果。此外,结果易受到临床药物使用影响,胃内残留食物、胃部分切除术后、胃出血、胃肿瘤、胃黏膜严重萎缩或胃黏膜菌量少也会干扰检测结果。

  • 血清抗体和粪便抗原检测:不受以上因素影响,但对于根除治疗后的患者,由于血清抗体长期存在,无法确认现症感染和用于随访。


共识15. 从公众和社区层面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措施,应当包括以家庭为单位的综合防控。

共识16. 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预防新感染和根除已有感染均是较为有效的感染防控策略。

图片来源:123RF


小结


共识最后指出,“以家庭为单位防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新策略变了目前的临床实践,从只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转变为积极管理整个家庭的感染和疾病状态,不仅有助于消除家庭内传染源,也可以减少家庭成员的胃黏膜癌前病变,同时有望推动家庭改善卫生习惯,预防其他传染病。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即可访问GUT官网阅读完整指南。

相关阅读

以最少尝试实现根除,AGA更新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指南 


参考资料

[1] Ding S, Du Y, Lu H, et al., (2021). Chinese Consensus Report on Family-Based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Control and Management (2021 Edition). Gut, doi: 10.1136/gutjnl-2021-325630

[2] 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 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学组,等. 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J]. 中华消化杂志. 2021,41(4): 221-233. DOI: 10.3760/cma.j.cn311367-20210219-00108.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医学新视点」微信公众号留言联系。

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分享在看,传递医学新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