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躺玩手机而眩晕恶心,竟引发这种疾病!5类综合疗法快收藏!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不久前,有新闻报道,一女子因连续3天躺玩手机而引发耳石症。据新闻中该女子介绍,她躺着玩手机然后翻身或坐起来会头晕,而且是天旋地转的那种晕。在去医院耳鼻喉科诊治并进行前庭筛查后,医生确诊其患了耳石症,同时还表示,经常熬夜及躺着玩手机的群体得耳石症的情况很常见。
耳石症易复发,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场景下发作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如患者开车时发作,可能会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风险等。因此,我们还是要引起重视。不过,光听耳石症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并不是很了解该种疾病是什么?如何发生的?应该如何诊治?……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图片来源:123RF
耳石症可反复发作,临床上可按病因和影响部位分类
耳石是由多种糖蛋白和蛋白聚糖构成的内芯基质与表明沉积的碳酸钙组成。而耳石症在临床上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所诱发的、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眩晕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1 min)和特征性眼球震颤为表现的外周性前庭疾病。耳石的退化和碎裂被视为BPPV发病的主要原因。BPPV的临床症状包括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头晕、头重脚轻、漂浮感、平衡不稳感以及振动幻视等。
BPPV在临床上可按照病因和受累半规管(半规管是维持姿势和平衡相关的内耳感受装置)进行分类。
按病因分类:BPPV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特发性BPPV(病因不明,约占50%~97%)和继发性BPPV(继发于其他耳科或全身系统性疾病,如中耳炎、偏头痛等)。
按受累半规管分类:可分为后半规管BPPV(最为常见,约占70%~90%)、外半规管BPPV(约占10%~30%)、前半规管BPPV(少见类型,约占1%~2%)、多半规管BPPV(为同侧多个半规管或双侧半规管同时受累,约占9.3%~12%)。
耳石症受体位改变影响大,发病率呈季节性变化
研究表明,BPPV受体位改变(弯腰后直力、抬头、平卧坐起、翻身等)影响较大。而患者活动减少、内耳缺血、人口因素及环境因素也是主要的诱发因素。
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BPPV的发病率也会增加。此外,BPPV的发病率可呈季节性变化。在太阳辐射低的月份及冬春季节中,BPPV患者人数明显上升。门诊观察到的BPPV发病率与人群中血清维生素D随季节的变化情况相关。季节相关的发病率变化可能取决于患者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在阳光充足的季节,皮肤维生素D合成也会较高,BPPV发病人数明显减少。
5种耳石症疗法,耳石复位最为主要
一、耳石复位
耳石复位是目前治疗BPPV的主要方法,操作简便,可徒手或借助仪器完成,效果良好。复位时应根据不同半规管类型选择相应的方法。此外,患者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复位。
1. 手法复位:
后半规管BPPV:建议首选Epley法,其他还可选用改良Epley法或改良Semont法等,必要时可重复或交替使用这几种方法。
外半规管BPPV:水平向地性眼震可采用Lempert或Barbecue法及Gufoni法,这些方法可单独或联合使用。
前半规管BPPV:可采用改良Yacovino法,尤其适用于患侧判断困难的患者。
可作为一种复位治疗选择,适用于手法复位操作困难的患者。对于难治性BPPV或特殊病例(腰部外伤、重度肥胖者),可采用耳石复位椅,不过这些机械或电动椅的缺点表现为受试者可能出现恐惧等问题。
二、药物治疗
原则上药物并不能使耳石复位,但鉴于BPPV可能和内耳退行性病变有关或合并其他眩晕疾病,因此下列情况可考虑药物辅助治疗。
当合并其他疾病时,应同时治疗该类疾病。
复位后有头晕、平衡障碍等症状时,可给予改善内耳微循环的药物,如倍他司汀等。倍他司汀是头晕和眩晕相关疾病的辅助治疗药物,手法复位加倍他司汀治疗BPPV有效率高,复发率减少,且能够改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和眩晕障碍量表。此外,前庭抑制剂如苯海拉明等,可短时间应用于BPPV急性期,减轻眩晕症状及恶心呕吐,也可以减少复位后的残留症状。
因前庭抑制剂可抑制或减缓前庭代偿,故不推荐常规使用。
三、手术治疗
对于诊断清楚、责任半规管明确,经过1年以上规范的耳石复位等综合治疗仍然无效且活动严重受限的难治性患者,可考虑行半规管阻塞等手术治疗。
四、前庭康复治疗
前庭康复治疗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可作为BPPV患者耳石复位的辅助治疗,用于复位无效以及复位后仍有头晕或平衡障碍的病例,或在复位治疗前使用以增加患者对复位的耐受性。有研究发现,接受额外平衡前庭康复治疗的患者比单纯接受耳石复位治疗的患者在动态平衡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效果。
推荐阅读
参考资料(可上下滑动查看)
[1]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7, 52(3): 173-177.
[2] 徐雯琰, 赵博, 姜辉, 等. 不典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J].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22, 20(3): 487-492.
[3] 王振华, 吴子明. 慢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研究进展[J].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22, 20(2): 365-369.
[4] 谷永胜, 秦璐, 李琳, 等. 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维生素D的关系[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2, 57(1): 69-71.
[5] 乔琦, 陈钢钢, 张春明, 等.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筛查问卷的设计与验证[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2, 57(6): 677-682.
[6] 何倩, 蔡艳芝. 眼震试图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基层医药, 2022, 29(10): 1490-1494.
[7] 宋玉玉, 张祎, 刘博.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J].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1, 45(6): 351-354.
[8] 纪小龙. 耳,“听”不容易[J]. 家庭用药, 2012(7): 46-47.
[9] 徐隽莹, 李萍, 杨芳, 等. 两种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分析[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 37(28): 64-66.
[10] 章燕幸, 吴承龙, 肖桂荣, 等. 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三种自我治疗手法的疗效比较[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2, 47(10): 799-803.
[11] 毛永侠, 汤勇. 手法复位治疗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分析[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4, 13(1): 55-56.
[12] 陈丹萍, 熊姗姗, 崔勇. Yacovino法在上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的应用[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5, 29(1): 17-19.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医学新视点」微信公众号留言联系。
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分享,点赞,在看,传递医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