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纪念毛岸英 怀念毛泽东

2017-10-24 林爱玥 林爱玥

今天是毛岸英诞辰95周年,英雄早已早去,英雄的名字依然被铭记。中国人对毛岸英是偏爱的,因为他有一个伟大的父亲,当然,就算没这层关系,他也应该被铭记、被尊敬,因为他曾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因为他是不朽的共和国的英雄。

 

坦白说,作为毛泽东的长子,对毛岸英来说,或许,并不是一件好事。他的父亲很早的就离开了他,甚至在童年还流落街头,忍饥挨饿,受尽白眼,尝尽人世间的人情冷暖,在小小年纪,就和弟弟一起到异国他乡接受学习和磨练。等到他学成归国,父亲已成了伟大领袖,不过他依然什么好处也没有,不仅工作从基层干起,甚至他的父亲还严禁他在人前提到自己是毛泽东的儿子,因此他自己也很自觉的时时、事事严格要求自己,父亲的告诫就像鞭子一样时刻警醒着他,鞭笞着他,“不要说你是毛泽东的子女”,“工作了,对同志们说时,不要把我挂在你们的嘴边上去唬人。还是要靠你们自己去努力,去奋斗”,面对这样“狠心”且严厉的父亲,毛岸英还能指望有什么“好处”呢?

 


有人为了污蔑毛泽东,故意将毛岸英说成什么“接班人”,问题是,毛岸英虽然是“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之一,却从未被考虑过成为毛泽东个人的接班人。有一点很明确,如果毛泽东真想培养毛岸英当自己的“接班人”,他就绝不可能将毛岸英送到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上去,有人说是为了“镀金”,这种说法简直幼稚到可笑,干什么不能“镀金”,偏要送到朝鲜去“镀金”?让毛岸英在后防搞搞调度,偶尔去前线慰问慰问,不能“镀金”?就算一定要到朝鲜战场上去“镀金”,等形势好点再去“镀金”不行么?偏要在局势完全不明朗,甚至还很危急的时候去“镀金”?

 

打了大半辈子仗的毛泽东对战争的残酷性和偶然性是有着深刻的认识的,如果他真的想将毛岸英培养成他的“接班人”,他就断然不会让毛岸英冒着生命危险去朝鲜“冒险”,理由很简单,毛岸英只有一个,一旦发生意外,“接班”岂不就成了泡影?所以,答案就很简单了,“镀金”一说根本就是无稽之谈,那些持有“镀金”和“接班”观点的人不是蠢就是坏,绝没有第三种可能。

 

当毛岸英在朝鲜牺牲后,彭德怀老泪纵横,说“为什么死的是他(毛岸英),而不是自己”,有人据此说彭德怀害怕被毛泽东“报复”,这么说的人同样是非蠢即坏。彭德怀与毛泽东从井冈山时代开始就并肩战斗了,他们俩对彼此都是再了解不过的,彭德怀之所以痛苦,完全是因为他根本不知道如何像毛泽东交待。最终,彭德怀也没有直接将毛岸英的死讯告知毛泽东,而是告知了周恩来,周恩来也没有第一时间告诉毛泽东,而是过了段时间才向毛泽东报告了毛岸英的死讯。当听闻毛岸英的死讯后,毛泽东的表现却异常的冷静,只是大口大口的抽烟,并淡淡的说了句:“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我一直在想,如果毛泽东在周恩来汇报后,当场大发雷霆或者痛哭失声,或许,那样周恩来和彭德怀的心里反而会更好受点,但是,毛泽东并没有那么做,因为就像毛泽东自己说的那样,毛岸英只是数十万志愿军战士中的普通一员,并没有什么特殊,别人能牺牲,他的儿子一样能够牺牲……或许,那一刻,毛泽东想起了自己给刘胡兰的填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作为父亲,除了悲伤,他应该是为毛岸英感到骄傲的!

 

我们普通人可以昧着良心说毛泽东并不是一个“好父亲”,因为真正的“好父亲”应该是蒋介石那样的,为蒋经国将路铺好,坐等接班。但很显然,毛泽东并不是蒋介石,毛泽东心中装的是全中国人民,而不是他的儿子一个人,所以,我们才说伟人的境界,普通人是难以理解更是难以达到的。

 

当然,毛泽东在得知毛岸英死讯时到底有过怎样的心理活动,已无从考证。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毛岸英生前没有得到毛泽东的什么特殊照顾,死后一样没有得到毛泽东的特殊照顾,这点从他和其他很多志愿军战士一样长眠在朝鲜就可以看出来。这么说,好像显得毛泽东“六亲不认”了,难道毛泽东真是那么“狠心”的一个人?显然,事实并非如此,否则毛泽东也不会默默的收藏毛岸英的遗物整整二十多年,他将自己的父爱藏在了心底,一个人默默的承受着老年丧子的痛楚,在得知杨开慧的死讯后,毛泽东曾说“万箭穿心不似这般苦”,相信在得知毛岸英的死讯时,那种“万箭穿心”都无法比拟的痛楚一定又一次侵袭了毛泽东那颗柔软的心吧,只是他又能向谁倾诉呢?

 


毛泽东是孤独的,曾有人丧心病狂的借毛泽东先后丧妻丧子讽刺挖苦嘲笑毛泽东,这种人纯粹是畜生心态,他们也不想想毛泽东的亲人们的血是为谁而流的?如果不是为了新中国,如果不是为了新生的中国人民,毛泽东会一次次承受失去亲人的痛楚?但,毛泽东却又并不孤独,因为他是人民领袖,他的人民懂他,他的人民爱戴他,他的人民愿意为了他粉身碎骨!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敬请战友们在阅读之余点击一下文章后面的广告(点击后迅速返回即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