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内蒙古·韵|马头琴:与世界新的对话

2017-09-18 中国草原

“从日出方向过来的

以草为食的你

血肉之躯的我

我撇开你怎能行动

你离开我如何生存。”


【中国网原创视频】

       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网制作系列双语微视频《内蒙古•韵》(Charming Inner Mongolia),讲述内蒙古的迷人文化、内蒙古人的精神情怀和当代内蒙古的活力风采。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549x4c1pp&width=500&height=375&auto=0


在蒙古族文化中,马与人是亲密的伙伴、家人、战友。蒙古族人把马头刻在他们最心爱的乐器上,称之为“马头琴”。


乌审马头琴交响乐团曾登台国家大剧院,舞台上的马头琴交响气势磅礴,而在人烟稀少的草原上,马头琴曲就是一个牧民与整个世界的对话。它的音色深厚、遥远,那么地能说故事。


马头琴古老而神圣,但与此同时,它从没有停止过创新。乌审旗民间文艺家协会会长哈斯朝格图介绍说:“从羊肚蒙制,到羊皮蒙制,再到蟒皮蒙制,马头琴的制作已经有了三个质的飞跃。后来齐·宝力高老师和达日玛老师又把这个改造成木板马头琴。上世纪60年代,毛泽东主席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指示和号召,三弦马头琴就是当时的产物,使用的钢丝弦也比较接近提琴。”


如今的马头琴制作已经大量地使用机械,但是最为精美的部分依然要靠手工打造。机器与工匠结合出新的美。现代化的手段增加了马头琴的产量,也拓宽了销路。沙漠腹地的工坊里生产的马头琴,可以通过互联网,远销到北京、上海,甚至海外。


如今,演奏马头琴的技艺已经不再只靠家族里的代代相授,学校里也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学习马头琴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有蒙古族,也有汉族;有老人,也有孩童;有人来自草原,也有人生活在城镇。


从古至今,马头琴的变迁同步着内蒙古的变迁。马头琴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的涵义在变,但琴声里藏着的民族精魂不变;同飞驰的骏马一样,马头琴和草原人民向前的脚步也将永不止歇。


(来源:活力内蒙古 、中国网官方微信)



推 荐 阅 读


1、美得醉人的草原秋色 让人想谈恋爱


2、阿云嘎《八步半的房间》:时光化成了烟 捻碎誓言


3、走近草原狼:生命的意义在于不屈服(劲爆组图)


4、"弦歌逐梦"西部丝路之旅音乐会开幕 五色风乐团演绎时尚民族风


中国草原

中国草原(http://grassland.china.com.cn)是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主办的草原文化官方平台,致力于打造成为特色鲜明的草原文化外宣第一网,主要关注草原文化传播、草原生态保护、草原旅游资源合理有序开发,分享草原美图美景、美食美衣、美文美声,讲述草原儿女的草原故事。


中国网

       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自2000年成立以来,陆续实现了用中、英、法、西、德、日、俄、阿、韩、世界语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访问用户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