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草原大拜年丨大年三十,总把新桃换旧符

苏文彦 中国草原 2020-09-07

     春节将至,不少人家开始在大门两侧贴上一副红色的对联,既喜庆又充满了对来年的美好期许。


      春联又称“桃符”,顾名思义最早就是两块桃木板,上刻传说中的恶鬼克星“神荼郁垒”之名,悬挂在大门两侧用于辟邪。五代时期,人们开始在桃木板上书写吉祥寓意的句子,相传第一副春联是五代时后蜀主孟昶所书,内容是“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后来,春联的载体从木板变成了纸张,一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更是为贴春联这一年俗实力“代言”。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联的内容不断与时俱进,不但“抢红包”“吃鸡”等新事物、新词汇出现在了春联上,使用各种少数民族语言甚至外语书写的春联也屡见不鲜。


内容有趣的英语春联


      在雪域高原西藏,藏族出现最早的“春联”是用糌粑在墙上写的字。大约在300多年前,每逢遇到重大节庆日,西藏以东康巴地区的人们开始在纸上写祝福语,贴到家门口。这种写在纸上的祝福语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春联”。


      藏文春联的出现只有十几年的历史。据拉萨藏文春联的创始人南杰旺扎介绍,2005年之前藏文春联还未在市场上出现,许多藏族家庭为讨吉利购买汉文春联挂在门口,但是他们并不完全理解春联中的寓意。于是,擅长藏文书法的南杰旺扎买来红纸,将春联上的文字翻译成藏文,在拉萨街头书写、销售。


拿到藏文春联的市民们(摄影:何蓬磊)


      此举立刻受到了藏族民众的追捧和欢迎。南杰旺扎说,受农历春节年俗文化影响,藏历新年的文化也变得丰富起来。为了新年开门见到吉祥话,藏文春联也成了藏族家庭中必不可少的“吉祥物”。


西藏林芝市文联的书法家们现场为当地民众书写藏文春联(摄影:何蓬磊)


      在内蒙古,蒙古文春联也成为不少农牧民的必备年货。在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人们以文化助推精准扶贫,文联、图书馆等单位纷纷开展“扶志·扶智”精神扶贫送书送画进农家等活动,将脱贫攻坚、文化惠民、美丽庭院建设、文明家风创建等相结合,进一步激发百姓投身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以勤劳努力的奋斗,向幸福生活迈进。


蒙古文书写的春联


反映脱贫攻坚内容的春联


      当然,除了“正经”春联之外,广大“脑洞清奇”网友也创造了不少“非主流”春联,比如“学霸版”“音乐家版”,甚至还有“AI版”。微软就开发了一款对对联的AI(http://duilian.msra.cn/app/couplet.aspx),小伙伴们可以自行创作一句上联,然后期待AI的“神来之笔”。


元素名撰写的“学霸版”春联,上联是:“迎新纳福家和美”(银锌钠氟镓铪镁),下联是:“来喜得金身康泰”(铼𨭎锝金砷钪钛)


“音乐家版”春联,上联是:都发都发都都发,下联是:发啦发啦发发啦,横批是:发啦都发


“汪星人版”春联



      最后,用一副小编拟上联、AI对的下联的春联,祝中国草原的粉丝们新春快乐,来年也要继续关注中国草原哦~~


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

作者:中国网记者 苏文彦


推荐阅读


1、“美丽内蒙古”长什么样?(视频)


2、刷屏!这组版画日历在内蒙古政协委员朋友圈“火”了


3、乌审旗乌兰牧骑《胡日呼赞》全新MV暖心发布!


4、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寄语祝福“新时代”(视频)


中国草原

中国草原(http://grassland.china.com.cn)是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主办的草原文化官方平台,致力于打造成为特色鲜明的草原文化外宣第一网,主要关注草原文化传播、草原生态保护、草原旅游资源合理有序开发,分享草原美图美景、美食美衣、美文美声,讲述草原儿女的草原故事。


中国网


       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自2000年成立以来,陆续实现了用中、英、法、西、德、日、俄、阿、韩、世界语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访问用户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