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音热点】“文化养老”新趋势 老年大学成热点

远见 广西老干部 2021-09-23
点击“广西老干部” 关注我们!

夕阳无限好,相伴有知音。疫情可以阻碍《老年知音》杂志的投递,但阻碍不了《老年知音》与您相伴,总有一种方式让《老年知音》来到您的身边。更多精彩在《老年知音》微信端等您~



近年来,在国内一些城市,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现象频发,这种现象开始为社会各界所关注。根据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的数据显示,国内现有7.6万余所老年学校,包括参与远程教育在内的老龄学员共有1300余万人,而当前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2.49亿,供求矛盾十分突出。有关人士分析指出,在老年人“入学难”这一看似奇怪的现象背后,充分显示老年人从单纯关注物质养老,到追求更高层级的“文化养老”的新趋势。

“僧多粥少”的老年大学成为稀缺资源

2019年秋季,正是各地老年大学招生的旺季,但是僧多粥少,严重供求不足。据媒体报道,在北京、上海等地都出现了老年人排队报名,甚至连夜排队的情况。北京市东城老年大学校长杨书章对媒体说:“我们一开始报名,首先学校内就全满了,老班全满、新班也满。新生5点多就来报名,有的最早头天晚上11点多就来排队报名。”事实上,不仅仅是北京,在全国各地,近年来老年大学受追捧的现象更是轮番上演。中国老年人服务市场爆发之惊人,从老年大学的排队报名现象就可见一斑,背后所折射出的问题是,中国老年大学的发展数量可谓稀缺。

据了解,我国老年大学大多依靠财政拨款,是近似于公益性的政府服务机构,入学门槛低,年均学费不过几百元。很多建校时就来上课的“老学霸”,有的一上就是10年、20年,“老生不离开,新生进不来”,让一报即满的热门课程更加难以扩容。巨大的入学缺口,让很多有“大学梦”的老年人,不得不一再等待。然而,与公立老年大学“风景这边独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办老年大学的尴尬处境。尽管老年大学火爆,但市场上优质的民办机构并不多见,民办老年大学要把老年教育做好,就必须引入更多创新的模式,提供公立老年大学所欠缺的多样化服务,激发老年人的学习兴趣。

有关人士指出,对于一些地方出现老年大学“一座难求”或一个课程很难报到名的情况,首先和主办单位的相关管理方式有关,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公办或政府办的老年大学中。更重要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人的收入水平提高了,对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大为增加,这也是引发“老年大学热”的核心原因。加之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上老年大学可以有效排遣空巢所带来的寂寞感。由于老年大学稀缺,很难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所以许多老年人只能对能给他们带来知识和快乐的“老年大学”望洋兴叹。

应该说,近年来国家对于老年大学建设越来越重视,不少地方的老年大学被视为社会基本公共服务、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来对待。但目前我国公立老年大学经费的主要来源是政府财政拨款,民营机构则靠薄利经营勉强维持,短时间内要大量增加学额不容易。而在发达国家,比如美国,除了政府投入,老年大学也会引入市场机制、吸收社会捐赠,以不同方式提高老年大学的自我“造血”功能。我国人口众多,老龄化又在不断加剧,如何做好老龄化社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在国内外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对策,尽量满足老年朋友的需求。

民办老年大学靠服务开拓出新空间

事实上,在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背后,缺少毕业机制是一个重要原因,那么该如何实现老年教育资源的均等化呢?有关人士认为,老年教育已成为一种持续性刚需,最重要是解决供给的问题。例如,很多城市的公办老年大学设有入学门槛,只招收机关单位的离退休老干部,这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是,这也给了市场化企业一个生存的机会。民营力量如果能配合公办老年大学,一起把老年教育的供给量提上去,老年教育将渐成风潮。毕竟今天“文化养老”开始风靡,私立机构凭借课程和服务体验方面的优势,一定会受到大家认可。

目前,一些地方的老年大学建立了“毕业机制”,这种做法似乎不妥当。也就是说,你让老人们毕业后去哪儿呢?他们离开老年大学会一下子失去归属感,身体健康状况也会跟着下降。况且老年人在你这儿学得十分认真,没有违法乱纪,愿意付费继续学,你也没有理由拒绝他们。老年大学不同于学历教育,它属于一种休闲式教育,鲜有“毕业机制”的概念。老人上老年大学,一是为了学习新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找到一个集体活动的场所,所以说只进不出并不奇怪。

为解决老年人“入学难”问题,有关部门和机构应该看到时下老年人追求更高层级的“文化养老”新趋势。也就是说,有关部门和机构应该将老年大学引入“下沉市场”,积极引导老年教育资源下沉,多推出社区/村一级的老年学校,甚至一线城市知名老年大学到二三四线城市办学,也不失为发展老年文化养老市场的一种思路。有关人士认为,作为民办老年大学,除了更多推广社区办老年大学外,可通过多种方式推广老年教育,不一定非要在当地开办一所学校,借助现代科技的手段来辅助老年教育的发展,也是一种方式。毕竟部分老年人出行不是很方便,需要把文化资源送到他们身边。例如通过新技术手段推动老年大学的发展,必将是未来老年教育下沉的一种表现方式。同时,实现政府和民营资本的有机结合,还可以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政府没必要事事亲力亲为,但必须积极有为,政府购买服务等于间接支持了民营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

公办老年大学要积极为老人开拓新渠道

从社会角度来讲,人们应该树立一种观念,那就是老年人不是社会负担,而是社会的财富。所以说,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老年大学,投资老年教育皆是一件有回报的事。例如,2017年广州曾发布过的一份《长者义工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广州长者义工的数量超过10万,平均年龄68.3岁,他们参加义工服务的人均次数达到13次,成为社区第二大义工群体。因此,如果老年人想打发时间、扩大圈子,不一定要用上老年大学的办法,做义工也是一个途径。相应地,老年大学若能针对老年人需求,提供相关的义工技能实操培训,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选择。

实际上,目前多样化的服务恰恰是公立老年大学所欠缺的,而民办老年大学在多样化服务上就做得较好,虽然他们收费较高,但却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一些民办老年大学除了开设传统的琴棋书画课程外,还开设一些接地气、活学活用的课程,如智能手机和网上购物的使用操作等,非常受老年人的欢迎。这些课程得到老年人的认同后,他们会将自己的同龄朋友也带来体验,可以说,这样的民办老年大学给老年人搭建了一个退休后开展新社交生活的平台。

因此,公办老年大学要积极借鉴民办老年大学的办学方式,在办学上既要积极开拓新渠道,同时也要学习他们将老年大学引入“下沉市场”的做法。今天,“新老年人”的消费偏好已经改变,彰显出对生活品质的高要求。过去单纯的“老有所养”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要,“老有所乐”“老有所学”正成为老年人的新追求。无论是公办老年大学、民办老年大学,还是教育培训行业,都可以积极推出线上兴趣课程,以满足老年人学习摄影、书法等技能的热情,这样有益于缓解老年大学供不应求的现状。所以说,不论是什么形式的老年大学,都要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消费需求,而在满足他们的需求上“走心”最重要。此外,还要加强办学市场监管、细分涉老学习内容、创新办学模式,这样才能在发展壮大老年大学的同时,让老年人的日子过得更舒心。



编辑:巧巧  

审核:圣宇


【知音热点】“证明自己还活着”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难题如何破解

【知音热点】您愿拿房子换养老金吗?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