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职业教育丨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彭贤杰:树立“大职教观” 提升职教适应性

谢群莹 在线学习 2022-04-28


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彭贤杰认为,如何借助在线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在线教学的难点和痛点。目前,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


文/《在线学习》撰稿人  谢群莹



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彭贤杰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某些原因,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中考分流被公众视为“教育分层”的手段,职业教育被贴上了隐形“标签”。如何消除大众对职教的歧视心理?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如何?就此话题,本刊对话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彭贤杰,请她厘清社会对职教的误解,展望职业教育的未来。


改变教育观念 提升技术人才待遇


在线学习  

职业学校出现专业不对口、强制加班等实习乱象,您认为应该如何解决?


彭贤杰:实习乱象的产生是多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要针对不同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首先,要理顺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的关系,使其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相适应,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要符合产业的最新发展要求。其次,要增强职业院校自身内涵建设,传统职业院校追求数量与规模的发展模式,尽快转变为内涵与质量建设的发展模式,不断加强职业院校的品牌建设,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办出具有一流水平的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最后,要持续完善职业院校学生的实习管理规范和劳动保障,加强教育主管部门、人社部门对职校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的监督管理职能,这是避免各种乱象产生的最直接办法和最有效手段。

解决实习乱象,有效提升企业实习质量和职业教育的社会声望是一个渐进过程。短期来看,需要继续落实好已出台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等相关政策,尽快出台实习企业的认证和管理办法,依法依规肃清违规的劳务中介,明确各方在实习过程中的管理责任,打破围绕学生企业实习的利益链条。长期来看,实习乱象问题的实质是校企合作始终存在的“校热企冷”老问题,打破这一局面需要社会多方主体的积极参与。第一,不断提升职业院校的教师水平、生源素质、专业设置的合理性与教学质量;第二,不断强化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责任主体地位,深化企业在职业教育办学中的参与程度;第三,发挥行业组织在校企合作中的纽带和桥梁作用,推动构建协调性的劳动力市场;第四,突出政府的监管和服务职能,在职业教育办学的规范化水平提升、激发社会各界主动参与和支持职业教育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在线学习  

您认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会成为未来职业发展的分界点吗?如何消除大众对职教的歧视心理,让更多孩子愿意报考职教院校?


彭贤杰:职业发展通常是指个人基于对自身情况的把握,对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进行充分了解后,制定不同发展阶段的职业目标并为之努力的职业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伴随的是个体的行为与心理变化,以及个体社会身份的变迁,存在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的影响。教育必然会对个人的职业发展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多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进行综合化分析,将之归咎于某一类型教育作用的认识是不全面、不客观的。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都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一方面,两类教育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职业道德与观念、积累职业知识、提升职业能力以及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等方面,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两类教育调节着社会人才结构,都是社会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供给途径。职业教育帮助学生发展成为技术技能型人才,传承技术技能;普通教育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需要的文化知识。因此,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不是层次上的差异,而是类型和功能上的互补,二者都具有为社会提供更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为个体谋求更好职业发展的功能。

造成当前大众对职业教育歧视心理的最直接因素是:中考阶段的教育分流与职业教育毕业生长期在就业市场中所处的不利地位。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中考被公众视为“教育分层”的重要手段,加之中职学生升学受限、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等政策的影响,职业学校被贴上了隐形的“标签”。破除大众对职业教育的偏见,需抓住当下国家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契机,树立“大职业教育”观念,从教育体系内外两部分同时着手。在教育体系内部,要致力于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在教育体系外部,要培育良好的文化环境,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地位、社会地位。


在线学习是刚需 在线职教成趋势


在线学习  

当前在线学习成为刚需,以技术技能传授为主的职业教育,从传统教育转向在线教育是否会成为一种趋势?


彭贤杰:职业教育从传统教育转向在线教育必然会成为一种趋势。

从政策推动视角来看,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政策文件,都强调借助互联网平台、利用各种新技术,开发在线职业教育资源,推进在线职业教育的发展。尤其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中强调要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鼓励职业学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推进“互联网+”“智能+”教育新形态,推动教育教学变革创新,提升教育教学效益和质量。同时,以在线学习的新需求倒逼教师和管理人员提升信息化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优质在线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从社会需求视角看,发展在线职业教育,是实现职业教育优质资源跨地区、跨时间的关键所在,是弥补不同地区之间职业教育发展不均衡局面的手段之一,可以使欠发达地区的学生能够摆脱当地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强、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较低、专业课程知识内容陈旧等因素的影响,也能帮助该地区的学生接触到发达地区最新的产业发展现状与先进的技术技能要求,有效弥补传统职业教育课程的局限性。

从技术发展的视角看,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兴起,以及教学数据分析、考核、评价、在线课程管理等手段为职业院校教师的在线教学和在线课程开发提供了技术基础,同时也为因材施教和提高教学的精准性、有效性奠定了基础。


在线学习  

从传统教育向在线教育转变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困难?您有何好的建议?


彭贤杰:从传统教育转向在线教育会遇到很多困难,例如在线课程开发标准建立、课程资源建设、学习过程的评价和考核,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在线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等。尤其对于职业教育来讲,要充分考虑其以技术技能传授、职业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特点,如何借助在线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在线教学的难点和痛点。目前,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智能化的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实训环境,更新教学方式,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和普遍应用。

职业教育从传统教育转向在线教育应以信息化为引领,构建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新模式,引导职业院校及社会力量开发信息化背景下基于职场环境与工作过程的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开展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混合实训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探索人工智能环境下的教师人机协作支撑体系建设,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实训教学融合创新发展,推动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常态化应用,实现创新实训教学新模式、提升实训教学质量的效果,这些都是职业教育在线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确立企业主体地位 深化产教融合


在线学习  

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有何联系与区别?您认为应该如何发挥企业的主体性,深化产教融合?


彭贤杰:校企合作是院校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寻求企业的合作形成合力所建立的合作办学模式,从而实现资源互惠、信息共享的“双赢”。产教融合是产业和教育之间的相互融合,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作为主体,在深度合作的过程中双向整合成为利益共同体,进而形成产业与教育规范而深入的产教结合的理想状态。因此,校企合作的参与主体主要是院校和企业,开展形式多采用“订单培养”“定向培训”“现代学徒培养”等;而产教融合的参与主体则不仅限于两者,还有行业、工会及社会团体等的参与,实现产业和教育的全方位对接,形成政府、行业、工会、院校、企业合作参与和承担的办学机制。

如何发挥企业的主体性,深化产教融合?首先,要从法律上明确产教融合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体地位。例如,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以企业为主体,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确立了德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体地位,成为企业积极参与“双元制”职业教育的重要保障。

其次,应当落实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权责,着眼于发挥企业重要的主体作用。宏观上,政策方面要着力完善体系,综合运用投资、财税、用地、金融等政策,形成激励、保障、协同、支持机制,强化组织实施。要全方位推动“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激励政策的协同支持,提升产教融合型企业开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微观上,要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组织教师进行企业实践,落实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的各项规定。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支持校企协同开展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由人才“供给—需求”单向链转为“供给—需求—供给”闭环圈。另外,职业教育师资也应包括企业内的“师傅”(或培训师),发挥其规范指导学生在企业中的实习和职业教师的企业实践的积极作用。

最后,应发挥好政府统筹作用,同步规划经济社会发展和产教融合,优化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促进教育和产业联动发展。


提升职教质量 履行社会职责


在线学习  

如何评价一所学校的职业教育是成功的?


彭贤杰:对一所学校的职业教育的评价既包括对其办学质量的评价,也应包括对其履行的社会服务功能的评价。

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与时代要求相适应,始终是职业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一方面,在当前产业转型升级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要突出职业知识和技能与产业发展的对接水平评价;另一方面,教师作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主导,其技术技能水平和师德素养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加强对职业学校教师群体技术技能水平、双师型队伍建设以及师德水平的评价,对于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群体的综合素质和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声望意义重大;此外,还要强调职业教育的育德功能,将工匠精神等职业素养和精神的培育融入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发挥职业教育在培育大国工匠、培养既拥有理想信念和高尚情操又拥有高超技艺水平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中的重要作用。

履行社会职责并做好社会服务是对职业学校进行评价的必然要求。首先,一所成功的职业学校需要不断为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输出高质量的毕业生,以支撑产业升级和发展转型需要。其次,要重视为区域内在职员工、军人、进城务工人员、转岗人员、城镇化进程中的新市民、城乡待业人员、残疾人、农村实用人才等社会群体提供高质量满足需求的职业培训和教育,以扩大职业教育受益人群,发挥职业教育在脱贫脱困、技能提升等社会责任履行上的积极作用。最后,职业学校需要进一步密切与中小学的合作关系,为地方中小学提供更多更优质的职业体验及教育资源,以帮助中小学生更深入了解和探索职业世界,这对于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构建技能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来源:《在线学习》杂志2021年9月刊(总第74期)

精彩活动

2021(第二十届)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成功举办!

日程发布!11月22日-26日,首期课程思政示范建设研修班将于青岛开班

精品悦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