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丨广东开放大学在多方面取得骄人业绩
文/《在线学习》主笔 刘增辉
广东开放大学成立四十余年来,扎根南粤大地办教育,为普及高等教育、提升全民素质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确立了“一体两翼三化”的发展战略。“一体”是指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一体化发展,“两翼”是指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发展,“三化”是指全面推进信息化、特色化、国际化发展。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广东开放大学在多个方面取得了骄人业绩。88 所基层电大已全部更名为开放大学;学校在办学规模、学分银行建设、老年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等领域均走在全国前列。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重点开展体系发展共同体的建设,深入推进职继融通的一体化办学,开展高质量开放办学,朝着国内一流开放大学的既定建设目标迈进。
特别关注
云浮模式,乡村人才振兴的广东方案
广东乡村振兴教育“云浮模式”推广会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 这个在唐朝受到厚待的岭南水果,在互联网时代通过各种网络营销手段被送到了千家万户。在 2021 年广东“520荔枝节”上,活跃于荔枝园中的“农产品网络直播师”尤受大众关注。这是广东开放大学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成果之一。
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要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由此,如何服务乡村振兴成为摆在全国高校及高校继续教育面前的新课题。
事实上,早在2019年初,广东开放大学就与云浮市委、市政府开展校地合作,依托云浮开放大学共建了云浮乡村振兴学院,饮得乡村振兴教育改革的“头啖汤”,开始了乡村振兴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云浮乡村振兴学院的设立是一个大动作,而背后支撑这个大动作的,是广东开放大学的三大优势。一是深厚的现代信息技术基础。学校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办学40多年来,积累了大量信息化教学经验,培养了5000多名具备较高信息化素养的专任教师。二是抢抓转型发展契机。全省开放大学体系整体转型发展,其中一项重点任务就是面向农村,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三是职业教育专业优势。广东开放大学与广东理工职业学院采取“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管理模式。学校利用职业教育专业优势,通过“互联网+涉农专业”和“传统专业适农改造”,迅速打造了一批服务区域乡村振兴发展的涉农、适农专业,如农村电商、无人机植保等专业,有效满足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学习需求。
云浮乡村振兴学院深入乡村一线,扎根村镇基层办开放大学,强化涉农专业支撑,创新“三农”教学模式,解决了乡村振兴本土化人才培养等关键难题,逐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教育“云浮模式”。
“云浮模式”主要有三个特点:
其一,提升乡村振兴教育适应性——“两历提升、技能立身”。两历提升是指在学历层次提升的同时,学员的工作能力也要提升。由于实践技能型课程可以通过学分银行转换成所对应的不同学历层次的课程学分,所以学员的工作能力的提升也就意味着学历层次的同步提高。技能立身强调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以“三农”职业技能习得为主,确保在生产实践中“懂生产、会经营、善管理”,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其二,创新教学组织体系——“村镇课堂、岗位成才”。村镇课堂是指破除目前城乡办学分离的隔阂,将开放大学办学网络延伸至广袤的村镇,在村镇开办乡村振兴学院分院,在村里设置乡村振兴教育教学点,形成延伸到村镇的省、市、县、镇、村五级办学网络体系,方便村民在田间地头、村镇岗位和家门口学习。岗位成才借鉴了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学员以村镇所在工作岗位为技能实践平台,教授、博士送课下乡强化基础理论学习, 由学校聘任的村镇干部、致富能手、能工巧匠负责实践技能型课程教学,50%以上的课程学习在村镇岗位上实施,边工作、边学习、边成长,以培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本土人才。
其三,探索成才路径通道——“学分转换、终身职教”。学分转换是指充分考虑学员在职在岗学习成才的需求,通过学习成果的认定、累积与转换, 将实践技能型课程学分转换成学历教育的课程学分,建构了新型职业农民成才的“立交桥”。终身职教是指按照学习型社会发展规律,满足“三农”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需求,逐步形成新型职业农民“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技能习得和技能提升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保障。
“云浮模式”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不到三年时间里,在云浮乡村振兴学院大专层次专业学习的农村籍学生由160多人增加到1700多人。其中,各村镇分院(教学点)接收了400多名村“两委” 干部、镇上公务人员等参加专业学习。同时,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训规模达 20000 多人次。比如,新兴县天堂镇“粤菜师傅”培训,培训了乡村厨师1000多人;龙湾镇的南药种植等培训,开展就业培训了贫困劳动力300多人次,帮助贫困户掌握实用技术,加快了上岗就业和脱贫致富步伐。“云浮模式”已成为村镇党政的好帮手,村镇干部学习的好平台,培育村镇人才的好载体。
2021年4月20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导的广东乡村振兴教育“云浮模式”现场会在云浮市召开,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的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谢俐以“印象深刻,做得很好,值得推广”对“云浮模式”予以充分肯定。
特别关注
混合多元、学养结合:将学习融入养老全过程
2021年10月14日,广东省教育厅公布了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新增高校重点建设学科名单,广东开放大学老年学名列其中,成为全省首个省级老年学重点学科。这是广东开放大学学科建设的历史性突破,是特色发展道路上的里程碑。有了首个省级老年学重点学科,就有了学校在全省乃至全国老年学领域的“江湖”地位,为发展专业硕士及推进构建专本硕博学历提升通道,和以高起点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学科基础。
客观而言,广东省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阶段,虽然因为大量外来青壮劳动力的涌入,人口老龄化程度相比全国其他省份程度要轻,但老龄人口规模很大。广东开放大学清晰地认识到,老龄化是大势所趋。广东省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数量大,服务老年人,大力开展老年教育,既是积极响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需要,也是对广东老年教育的未雨绸缪和提前布局。学校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2009年率先在广东开办社会工作(养老方向)专业,开始了举办老年教育的探索。随后又成立了广东老年大学,开展老年教育实践探索。经过多年努力,形成了“混合多元、学养结合”的老年教育模式。将学习融入养老全过程是该模式的鲜明特点,在“医养、康养”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上,率先探索建立完善“医养、康养、学养”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
一是构建了覆盖全省城乡的老年教育办学网络。2019年,广东开放大学加挂“广东老年大学”牌子,并依托开放大学办学体系,构建起老年教育办学网络,截至2021年10月,近50所市、县开放大学获批加挂地方“老年大学”牌子。
二是高规格、高投入、高标准建设示范性老年教育基地。学校投资8000万元,购入市中心一栋6300平方米大楼,作为老年大学办学场地,并按照老年教育的特点,高标准进行整体装修设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聘请名家名师开班授课,迅速形成老年教育品牌。如聘请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声乐家协会副主席李素华开设民歌演唱班;聘请中国九孔葫芦丝的创始人彭超开设葫芦丝班;聘请世界太极拳冠军陈伟杰开设太极拳、太极扇班等,推动广东老年大学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老年教育示范基地。
三是建设优质资源供给链。学校聘请北大、清华、人大等高校的思政名家,录制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微视频,面向全省城乡社区推送使用;与省证监局、省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联合会、中国人民银行等合作,面向老年人开展投资教育、金融教育进社区等活动,增强老年人投资、金融防骗意识。这些优质资源,通过覆盖全省城乡的办学体系,源源不断输送到城乡社区,形成了省内老年教育优质资源供给链。
四是学养结合。老年人的生理与生活特征,决定了能够到线下参加实体学习或通过线上网络学习的老年人是少数,广东开放大学一直积极探索如何让老年人更便捷地获得教育服务。学校立项省科技厅重大科研项目“基于互联网+的居家学养结合云服务平台研究”,所研制的老年人居家养老终端“李秘书”,集成了通信、监护、娱乐和学习等功能,目前老年人用户近250万,服务约2300万人次。近期,学校又联合行业企业,发挥各方资源优势,开始了“5G+智慧养老”“5G+老年教育”的实践研究。
五是构建“老年学”学科生态助力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获批入选广东省新一轮特色高校提升计划建设高校,“老年学”学科入选广东省特色高校重点学科建设计划,成为全国唯一的“老年学” 重点学科 ;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专业群立项为广东省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围绕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学校形成了以“老年学”特色学科、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专业群为双核心,以广东老年大学、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国家级和省级教学资源库为平台,以博士工作站、粤港澳大湾区老年教育研究基地、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健康养老研究中心、广东数字化老年科普教育基地等为延伸的“老年学”学科生态,将深入开展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全方位助推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广东开放大学对老年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将向更深层次进发。学校将进一步盘活资源,将广东老年大学打造成为全国示范性的老年大学,为广东省的老年群体提供开放、便捷、优质的学习机会。尤其是要利用好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探索老年大学学员的学习成果认定与转换,提高广大老年人的学习积极性。要在构建“医养、康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建设完善“医养、康养、学养结合”的新时代养老服务体系,在推动老年教育、老年护理、智慧养老深度融合等方面发挥学校的特色与优势。要大力发展老年学学科,并以老年学特色学科建设为主线,带动学校学科专业水平的整体提升,通过打造老年教育研究、智慧养老服务的人才高地,培养与老龄工作相关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广东和国家积极应对老龄化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
特别关注
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先行先试 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学分银行制度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平台。从2015年开始,在广东省相关部门和广东开放大学的共同努力下,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在顶层设计、标准体系建设以及粤港澳教教育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迄今,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已建立终身学习档案95万多个,存入学习成果1400多万个,制订学习成果认定和转换规则13309条。2016年以来,累计开展学分认定和转换225万余人次。
全国首发省级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标准
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成绩可圈可点。亮点之一是2017年3月发布的《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标准》。它是我国首个由政府相关部门、各类教育机构和相关行业企业共同建立的标准化资历框架,也是我国首个具有标准化特征的地方资历框架。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作为优秀典型案例进行了详细介绍。
《标准》在充分学习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按照“遵循规律、符合实际、国际接轨、衔接国家制度”的原则进行研制,参考采用了欧盟资历框架等级描述(EQF),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充分验证, 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标准》是学分银行的顶层制度,是各级各类教育沟通衔接的母标准,它将资历成果分为7级,明确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培训及业绩相互之间的关系,并从知识、技能、能力三个维度确立了各等级的标准。
行业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推动职业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力量。行业资历等级标准可为所有社会成员、教育培训机构、行业企业提供清晰而统一的指引,在服务国家战略、助力行业发展、畅通人才成长通道、助推1+X证书制度试点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2017年12月,基于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广东开放大学以公开招标的方式,启动了汽车业、机械制造业、冷链物流和工业自动化系统等行业(领域)资历等级标准研制的试点工作,委托相关研究机构、教育机构、行业企业、标准化与港澳(商会、协会、企业)等领域代表组成联合体共同研制行业资历等级标准。2020年12月,广东省以团体标准的形式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管理平台发布了汽车业(后市场)、机械制造业两项行业资历等级标准。物流业(冷链)、工业自动化系统两项资历等级标准已经完成初稿, 即将正式发布。
在制度层面,在广东省教育厅的主导下,广东开放大学推动广东省政府发布学分认定和转换制度,以省政府公告形式发布《广东省教育厅关于高等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实施意见(试行)》,为构建高等教育沟通衔接立交桥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同时,学分银行建设工作也被写入了《广东省职业教育条例》。此外,广东建成国内首个基于资历框架的信息管理平台,为各级各类学习成果认定和转换提供了技术支撑;在全省普通高校和广东开放大学体系建设了122个学分银行服务点,为所在区域社会成员开展政策解读、学分认定和转换等工作。
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探索粤港澳大湾区资历和学分互认是学分银行建设初衷之一。广东开放大学推动广东省教育厅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签订了《粤港资历框架合作意向书》,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教育暨青年局等签订了《粤澳教育培训及人才交流合作意向书》。
未来,粤港澳三地将会在两项意向书基础上继续在资历框架及行业标准实践应用、质量保障等方面展开合作,实现粤港澳资历框架对接,探索粤港澳大湾区资历互通互认机制。
在粤港方面,将通过成立粤港工作团队,探索粤港共建行业标准的合作机制,在酒店服务业、养老服务业、中式饮食业等行业领域中选择部分行业先行试点;基于广东资历框架,共建评审标准、评审流程、质量保障制度以及培训专业团队,探索粤港资历互通互认机制等。
在粤澳方面,将推动两地学分互认,推动在澳门建立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分行或服务点,探讨在澳门成立内地高校粤澳学习中心及在粤澳高校设立联合培养硕士点,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养老服务专业和老年学学科等方面的合作。
体制机制建设先行
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为国家学分银行建设提供了广东经验。
第一,体制机制建设要先行。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领导体制纳入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范围,学分银行管理委员会由省直6委厅2院6校共14个单位组成,省教育厅主要负责人担任主任,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分管负责人和广东开放大学校长担任副主任;学分银行成立了高水平专家团队,专家委员会由境内外21名知名专家组成;学分银行管理中心挂靠广东开放大学,省政府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学分银行建设,从而形成了高效率的管理与运行机制。
第二,资历框架建设是核心。学分银行的深入实施,离不开资历框架等级标准建设,依托该标准,方能建设行业标准、岗位标准与能力标准,方能为学习成果的认定与转换提供依据。为此,广东省在缺乏国家层面资历框架等级标准的情况下,率先制订资历框架等级的地方标准,为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制度的深入实施提供了条件。
第三,政府支持是关键。广东省高度重视学分银行建设,省财政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并 出台《广东省高等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实施意见》等文件,对学分银行建设和学习成果认定与转换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来源:《在线学习》杂志2022年1-2月刊(总第78期)
精品悦读
资源建设丨数字课程是如何“炼”成的 高质量开大建设丨江西开放大学:以“价值自觉”推进高质量开放大学建设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钟柏昌:新基建要把人文关怀注入虚拟世界 情系岭南 放歌羊城——广州开大迈向一流开放大学 数字化进程中的终身学习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广告发布管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