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展示丨齐鲁工业大学《电机学》

《在线学习》 在线学习 2023-01-05


2021年,教育部启动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经组织推荐、专家遴选、会议评议和网络公示等,确定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99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699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30个。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获奖成果的引领示范作用,按照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做好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宣传推广有关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在线学习》特设专栏,优中选优,对获奖成果进行分批展播、报道。


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齐鲁工业大学《电机学》


课程简介


《电机学》是齐鲁工业大学继续教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培养方案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实施“铸魂—强基—培能”理念,坚持育人育才相互统一、智育德育交叉融合的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将重点工作落实到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德融教案与课件的编写与制作、课程教学实施、课程团队提升等工作中,力争把《电机学》课程打造成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的一门示范课程,并辐射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其他课程甚至其他学科,形成“课程—专业—学科”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推动继续教育内涵式发展。

课程团队全力构建《电机学》课程的建设模式,不断创新建设方法路径。如图1所示。

图1 建设模式及方法路径


建设模式: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交叉采用线上教学平台、微信和QQ三种渠道,完成变压器、直流电机、感应电机和同步电机四大重点内容模块的教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典型案例法、问题探究法、思维导图法、类比对比法和互动启发法五种策略,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养”上下足功夫。

建设方法路径:(1)利用多种途径和平台,加强课程团队的学习与交流,不断提升团队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2)深入地、合理地挖掘课程内容所隐含的思政元素,形成具有学校特色和课程特色的课程思政校本教材、德融教案和课件。(3)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深化改革教学方法,精准把握思政元素融入的深度、温度和效度。(4)持续优化教学评价,构建多元化、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将思政考核点纳入其中。


思政元素: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名师和团队



岳恒志

副教授,齐鲁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参与申报的继续教育课程思政中心获省级示范中心。山东省发改委产教融合专家库专家、校园规划专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协会理事等。电机学课程负责人,负责教学协调与管理工作。



董霞

博士,讲师,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和教科研工作10余年,主讲《电机学》等课程。发表教研论文10余篇;主持省级、厅局级和校级教研项目7项,撰写专著2部,参与编写教材3部;2020年,荣获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奖;指导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比赛,获得省级奖5项;指导学生获批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电机学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负责电机学课程的主题设计,辅导答疑等工作。



刘秀敏

副研究员,齐鲁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参与申报的继续教育课程思政中心获省级示范中心。在电机学课程建设中,负责教学协调与管理工作,对学校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理论、体制机制、模式、内容、方法、创新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不同类别课程德育体系、方案、实现路径及规律;组织开展学校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等。



袁沛杰

讲师,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齐鲁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学科科长,山东省继续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成员。发表学术论文6篇,获省级设计大赛5项奖项,主持参与教研项目2项。负责电机学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和管理。



俞晓冬

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10余年,主讲《发电厂及变电站的二次回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英语》等课程。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EI科研论文10余篇,主持省级、厅局级、校级教研项目10项,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指导教师。负责电机学课程教学内容更新与教学资源开发工作。



韩国政

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10余年,主讲《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通信》等课程。发表教研、科研论文20余篇,主持省级、厅局级教研项目2项,主持横向项目10余项,负责电机学课程教学内容更新与教学资源开发工作。



盛莉

副教授,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工作10余年,主讲《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等课程。2020年,《电路原理》获批国家一流课程,2020年,荣获学校“最美教师”称号,2017年,荣获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奖,2016年,获齐鲁工业大学“德融好教案、好课堂、好教师”称号。负责电机学课程教学资源开发,辅导答疑工作。



刘树林

博士,讲师,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3年,主讲《新能源发电技术》《电工学》等课程。发表教研、科研论文10余篇,主持厅局级教研项目2项,参与各级教研项目5项。负责电机学课程辅导答疑工作。


教学设计与实践


紧扣学校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切实做到全面考虑、统筹规划、用心钻研、精心设计,不断探索《电机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改革。

1.修订课程教学大纲

重新修订《电机学》课程教学大纲,如图2所示。大纲中将思政元素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链条”融入。

图2 《电机学》课程大纲修订


2.编写德融教案

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科学合理地挖掘《电机学》课程中蕴含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五大素养”教育资源,“生态式”融入到德融教案中,如表1所示。


表1 思政元素挖掘


3.改进教学手段

网络教学是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线上(录播课程内容与直播习题答疑)、微信、QQ等互联网云平台,开展“电机学+思政”的云思政教学。

(1)教师在网络云平台提供内容丰富、方式便捷的《电机学》优质线上课和移动素材库,满足学生“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要求,如图3所示。


图3 线上课程


(2)教师与学生进行“点对点+键对键”的直接沟通,有效掌握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动态。对于《电机学》课程的疑点、难点问题,教师充分发挥引、导、帮、推的作用,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做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导航灯、照明灯、智慧灯,如图4所示。


图4 线上答疑


(3)针对不同学生,教师采用不同的策略、方法,抓住每一个适当点,精准、适切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用真心、真诚、真情,全程引领学生,使其将正确的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图5所示。


图5 线上育人


4.改革教学方法

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合理选择探究法、案例法、图谱法、互动式、类比法等方法,潜移默化地发挥专业教学的隐性育人作用,如图6所示。

图6 教学方法


实施中,关注思政元素与《电机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切入点、互洽性和匹配度,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把思政教育“化学式”融入课程教学,如图7所示。整个过程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不突兀、不夺主,以达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相互统一。

图7 教法中化学式融入思政元素


5.优化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多维度的教学评价,即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同时,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评价体系。基于评价结果,对教学进行反思,不断在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养等六个方面下功夫,切实达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的良好效果。


基于继教特点的课程思政特色做法

继续教育的主要特点:授课对象是半工半读的成人学生,他们利用业余的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注重专业知识的应用性。这些学生在社会“大熔炉”中基本形成了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针对这些特点,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电机学》课程采用网络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线上(录播课程内容与直播习题答疑)、微信、QQ等互联网云平台,开展“电机学+思政”的云思政教学。

1.在网络云平台提供内容丰富、方式便捷的《电机学》优质线上课程和移动素材库,满足学生“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要求。线上授课时,通过插入电机行业的发展历程、模范人物的科学故事、攻坚克难的科研过程等案例,将爱国精神、敬业精神、工匠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等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到知识点的讲授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学习到富有趣味性和感染力的内容,从而更愿意接受以专业知识为载体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2.通过微信或QQ,与学生进行“点对点+键对键”的直接沟通,有效掌握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动态。对于《电机学》课程的疑点、难点问题,教师充分发挥引、导、帮、推的作用,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做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导航灯、照明灯、智慧灯。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策略、方法,抓住每一个适当点,精准、适切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用真心、真诚、真情,全程引领学生,使其将正确的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例如有的学生可能会将自己工作中遇到的职业倦怠或困惑向老师倾诉,此时,教师会给予积极回应,帮助学生消除困惑、解答疑虑、提升信心、坚定理想。

(3)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有工作,因此教师更关注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实践电气行业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增强职业道德感,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


课程成效与规划


(一)授课效果

课程团队教师的授课效果得到专家、学校督导组及学生的一致认可,督导、学生评教结果为优秀。课程团队在教研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1门课程获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课程获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课程获齐鲁工业大学“德融教学”好教案、好课堂称号;获批省部级教研项目2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8项、校级教研项目6项;发表教研论文10余篇;在齐鲁工业大学2020年思政教育年会上发表优秀论文2篇;撰写专著2部、教材2部;1名教师获齐鲁工业大学“最美教师”称号;2名教师获齐鲁工业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

(二)未来规划

1.进一步提升团队专业课程思政资源的挖掘能力、思政元素的融入能力、言传身教的示范能力,持续探索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的“时、度、效”,最终形成高标准、高质量的《电机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2.以《电机学》课程为中心,辐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其他课程甚至其他学科,形成“课程—专业—学科”的课程思政体系。


相关阅读

《关于做好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宣传推广有关工作的通知》

更多教育部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展示,欢迎关注在线学习的持续推送。

来源: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齐鲁工业大学《电机学》教学团队供稿
统筹:徐杏
监制:张冠华  何曼


精品悦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