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高端访谈丨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始终如一 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保驾护航
牢牢抓住气象特色开展在职培训,是推动气象教育培训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持续开拓创新是推动气象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的破局之道。
文/《在线学习》撰稿人 薛佳怡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副院长王梅华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始建于1955年,近70年来,历经多次转型,学校始终坚持为气象人才成长搭建云梯。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副院长王梅华在与《在线学习》对话时表示,中国气象局不久前刚召开了县级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专项培训启动会,全国所有县级气象局近5000人将分批次参加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网络同步课堂培训,每期持续时间12天。“这是近年来同时参训人数最多、覆盖面最广、规模最大的一次在线业务培训。”
面对气象部门7万多名员工的庞大培训任务量,从传统的40人左右的小班面授培训发展到如今承担5000人的大规模专项网络培训,气象干部培训学院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在气象事业发展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本期栏目走进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探寻气象行业培训的秘诀。
传承中 培训求突破
在线学习
创建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的初衷是什么?
王梅华:从气象工作的科技属性来看,气象业务技术发展非常快。当下,员工仅凭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很难适应新时代的知识更新速度及新技术新业务的需求,这迫切要求从业人员继续学习、快速更新知识和技能。
此外,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一般强调“厚基础、宽口径”,使得毕业生掌握的知识与气象业务实践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与高校人才培养相衔接,中国气象局也必然需要对气象在职员工开展持续有效的专业培训。但是,气象工作专业性较强,相对小众,社会培训机构或高校难于承担或者没有积极性承担这类培训工作。
因此,迫切需要成立专门的培训机构来承担这项工作。气象干部培训学院的前身是北京气象学院,具有开展在职培训的基础和条件,契合了这种培训需求,才使我们从本科学历教育机构成功转型为在职培训机构。
在线学习
气象干部培训学院的办学愿景是什么?办学思路与其他培训中心有哪些不同?
王梅华:回顾学院近70年的发展历程,从成立之初到气象学院,从培训中心到成立干部培训学院和中国气象局党校,气象教育培训事业历经多次转型,每次转型均以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重点,以建设高质量气象人才队伍为目标,始终坚持为气象人才成长搭建云梯,这也是气象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发展的根基。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办学愿景,那就是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保驾护航。学院的办学原则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办学定位是以教学为中心,实现“教学、科研、咨询”一体化发展,致力于教学和科研的深度融合。同时,学院已经形成了《研究专报》《国际气象视野》《气候变化动态》等成熟的咨询服务产品,为中国气象局党组以及气象科技人员提供智库服务。
在办学思路上,学院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征:
以教学为中心,发挥专职教师优势,构建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气象师资队伍。学院具有深厚的学术底蕴,现有在职教师200多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80%。值得一提的是,专职教师上讲台授课时长占比77%,这是大多数培训机构做不到的。不断提升专职教师自身能力,一直是学院办学中始终坚守的理念。
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抓住课程载体,构建网格化课程体系。学院结合气象业务岗位特点,构建了分层分类的网格化课程体系,这也是极具气象特色的办学思路。这一课程体系以系统科学理论、课程论、模块化理论为指导,又结合了气象部门的行业特点,讲究可操作性,采用拼装灵活、更新方便的模块化设计,可以说是教育教学理论与行业培训实践的成功融合。
以制度优势为载体,发挥各级气象机构和相关单位的作用,构建开放的气象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体系主体为国家、省两级培训机构,其中国家级培训机构包括干部培训学院和8个干部培训学院分院,培训体系还将相关兄弟业务单位、科研院所、高校、党校等纳入其中,实现资源共享,多渠道推动气象教育培训工作。
新时代 在线培训有新意
在线学习
后疫情时代,培训形式由线下培训向线上培训转变,让不少培训机构措手不及,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转型?
王梅华:我们的成功转型得益于学院多年远程培训形成的工作体系和教学模式。可以说,我们既有成熟的实践经验,也有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
20多年来,我们在远程培训上能够紧跟气象业务技术发展前沿和信息技术的步伐,在布局上充分考虑气象部门点多、面广、线长、高度分散等特点,构建了由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基层台站远程教育学习点组成的气象远程教育培训三级体系,创新研发出“面授+网络”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我们根据不同的班型开发不同的混合方式。在基础知识类培训实践中,采用“网络预培训+面授培训”的混合方式,深度融合组织需求、岗位需求、个人需求,解决工学矛盾问题,补齐面授培训入学门槛,拓展培训时间和空间,从而提升基础知识类培训的效率和效果。在领导干部类培训中,混合式教学主要发挥拓展资源的作用,延伸干部类面授培训的前后端。
因时因地因势不断探索和拓展混合式培训的内涵和外延,是学院抵御疫情冲击的法宝,使学院能够迎难而上,转危为机、化劣势为优势。
在线学习
能否介绍一个混合式培训的典型案例?其间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王梅华:干部学院探索多年,比较有代表性的培训项目是新任天气预报员培训。该培训项目始于2005年,经历了调研走访、现状分析、改革试点、全面铺开等阶段。起初为面授培训,为期4个月,培训对象为新任天气预报员。经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形成了完整的课程体系、系列的培训教材、丰富的实习个例库、试题库等,培训学员2300多人,该培训项目对提升新任预报员的岗位素质和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2017年之后,我们在工作中发现,愈加严重的工学矛盾和经费矛盾造成参训学员和班次不断减少,不同区域天气的差异造成预报员培训课程针对性不强,培训内容更新速度与气象业务新技术新方法快速更迭之间的不平衡造成培训有效性不够等问题突出。在梳理预报员培训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干部培训学院通过多次研讨、论证,在保证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面授培训和网络培训各自的优势,减少学员面授的时长,探索“面授+线上”的混合式教学方式。
具体实践中,我们系统设计网络培训和面授培训课程,注重两者的有效衔接。网络培训阶段侧重理论学习,为期3个月,以补知识短板为主,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侧重天气预报的专业理论,每周布置学习任务,周内学员自主安排学习,每周安排同步课堂答疑;选修课侧重考虑区域性特点,按照学员所需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课程,两类课程互为补充。面授培训阶段侧重实习实训和理论知识的应用,为期一个月,以提高实战操作能力为主,按照天气预报业务流程,结合天气实例,分类型、分步骤地进行实习实训、模拟真实的预报,全面提升预报员的实战能力。新任预报员培训项目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经过多轮改革试点优化后,于2021年全面铺开。
在线学习
项目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学员的反馈如何?
王梅华:现今,新任预报员培训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受到学员、用人单位和老师们的普遍认同,也应用于地市级预报员轮训班、大气科学专业知识培训、农业气象基础知识培训、气象科技英语等多种类型的培训班中,深度融合组织需求、岗位需求、个人需求,既解决工学矛盾和经费矛盾,还拓展了培训时间和空间,关键是保障了培训工作提质增效。
此外,在开展混合式培训的实践中,我们不断拓展其内涵和外延,探索出了网络自主学习、网络同步课堂、面授培训等混合式培训方式。同时,探索实践的“大班网络授课+小班网络研讨+小班面授”等更具针对性的混合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培训效果,这些教学方法的创新得到了学员的广泛好评。
久久为功 保驾护航
在线学习
创办多年来,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对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
王梅华:一是为培养忠诚干净有担当的干部队伍保驾护航。2017年依托学院成立中国气象局党校后,全面打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中国气象局党组决策部署的思想传播平台,有效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通过科学设计可持续发展的班次体系,助力提升中青年干部、优秀年轻干部、党务干部等各类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党性修养、综合素质与管理能力,为建设政治素质过硬的专业化气象干部队伍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是为培养专业化复合型气象科技人才队伍保驾护航。气象干部培训学院紧跟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方向,围绕气象部门对各类专业化人才的需求,重点加大在气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领域的培训班型开发力度。比如:我们开发实施了生态治理气象监测、防灾减灾技术、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技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气象卫星产品应用等培训项目,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三是为提供“中国方案”、体现“中国智慧”保驾护航。近年来,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以世界气象组织自愿合作计划(WMO-VCP )为主体开展相关培训项目,已形成中国气象国际培训品牌,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并被世界气象组织评为最活跃的三个区域培训中心之一。此外,学院积极拓展“相关部委援外培训项目”,有效提升了气象工作的国际影响力,为气象国际培训可持续内涵式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
在线学习
专注培训领域多年,您对气象教育培训事业有哪些思考?
王梅华:从发展方向来看,认清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是推动气象教育培训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气象教育培训事业面临的机遇有两方面:一方面来自于新需求,党对气象事业的全面领导、科技创新被摆在核心地位、服务保障国家整体外交,一系列需求都需要气象培训事业做支撑保障;另一方面来自于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以及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都给气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训必然需要助力人才成长。其面临的挑战也有两方面:一方面来自于培训核心能力与需求要求的差距,另一方面来自于外部形势的不确定性。在“十四五”发展新征程中,准确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是非常关键的。
从培训内容来看,牢牢抓住气象特色开展在职培训是推动气象教育培训事业高质量发展之根本。气象教育培训事业必然要在气象事业发展大局中谋划和思考,针对面向气象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需要更加主动地服务和融入气象事业发展大局,对标气象“十四五”规划和“气象强国”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找准气象教育培训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切实发挥好气象教育培训服务职能,保障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从培训机制来看,持续开拓创新是推动气象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的破局之道。一方面,为解决工学矛盾,“网络+”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培训的新业态,这需要资源的共建共享共用,要充分利用行业内外、部门内外、国际国内的优秀师资和优质课件优势,建立课件资源池,为混合式培训提供支撑。另一方面,从气象科技自身发展逻辑来看,在不断解决天气预报、灾害防御等领域存在的一系列复杂问题的过程中,气象科学的发展需要与生态学、地理学、环境科学乃至社会学、经济学等持续进行交叉融合,必须要在科技、人才、师资等各方面加强不同领域不同单位的合作。持续开展跨领域跨部门的共享合作,久久为功,才能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来源:《在线学习》杂志2022年3月刊(总第79期)
精品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