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废弃矿山”重现“绿水青山”

寻乌宣传 2020-02-20

让“废弃矿山”重现“绿水青山”

——寻乌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的实践与探索

  大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是构建人类生命共同体、建设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寻乌先后实施文峰乡石排、柯树塘和涵水片区三个废弃矿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项目总投资9.55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9亿元,矿山治理及生态修复面积达到14平方公里,探索的生态修复经验,纳入今年3月份省部级干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专题研讨班教材,并在CCTV-1《新闻联播》、CCTV-13《直播长江》等栏目多次播报。

正视历史遗留全面修复治理

  寻乌稀土资源富集。上世纪70年代以来,寻乌稀土开发为国家创汇作出重大贡献,但也为此付出沉重的生态代价,遗留废弃稀土矿山总面积达14平方公里,高峰期矿区水土流失量每年达100万立方米以上,入河水质大幅下降,生态破坏极其严重,群众治理呼声日益强烈。

  寻乌县委、县政府决心生态修复矿区、还历史“欠账”,用人类生命共同体新理念推进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坚持规划先行,全面整合生态项目资金,改革“碎片化”治理模式,统筹推进水域保护、矿山治理、土地整治、植被恢复等四大类工程。坚持“三同治”推进,以小流域为单元分区治理,采取 “山上山下”、“ 地上地下”、“ 流域上下”综合治理模式,实现治理一体化推进。

昔日“废弃矿山”  今朝“绿水青山”

  通过矿山整治,水土流失强度由剧烈变为轻度;经过土壤改良,实现复绿14000多亩,覆盖率由10.2%提升至95%,植物种类由原来的少数几种草本植物增加到现在的乔灌草植物百余种,“荒漠”成了“绿洲”。

  监测区域内水体中的氨氮含量削减了89.76%,入河水质大为改善,实现国控出境断面水质由III类水质提升为II类水质,“劣水”变成“清泉”。

  项目坚持“生态+”理念,各种业态效益显著。“生态+工业”扩大园区空间,新增工业用地7000亩。“生态+光伏”提升修复效益,建成两个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达35兆瓦。“生态+扶贫”拓宽收入渠道,油茶、竹柏、百香果、猕猴桃等经济作物效益明显。“生态+文旅”实现综合提升,矿山遗迹、科普体验、休闲观光等文旅项目基本建成,“废区”变为“宝盆”。

  “目标引领未来,使命呼唤担当”。寻乌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坚持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让“白色沙漠”变成“绿水青山”,让“废弃矿山”变成“金山银山”,并正为全力打造山水林田湖草全国样板铿锵前行。

更多新闻

1.扫黑除恶新一轮攻势!“赣鄱霹雳4号”行动雷霆展开

2.2019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在古坑村开赛

3.《扫黑除恶专题访谈》

4.电商扶贫,我们在行动!


审核:蓝玉林

编辑:刘佛先

寻乌县官方政务微信平台

发布权威信息   展示寻乌形象

回应热点事件   服务寻乌民生

投稿邮箱:xwxwbdz@163.com

觉得不错请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