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习时间】半条被子,让这位老人“念”了50年

寻乌宣传 2020-02-20

“七里的山沟八里的坳”,这是当地人对湖南郴州市汝城县沙洲村的形容。由于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处,周边崇山峻岭、林密谷深,中间地势开阔,沙洲村是一个养兵屯田的好地方,这里流传着很多红色革命故事,其中“半条被子”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纪念“半条被子”故事的雕塑 图片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6月27日,“记者再走长征路”采访团来到沙洲村,重温那段艰苦岁月里的温暖故事。


85年前,中央红军于1934年10月29日至11月13日先后经过汝城全境。在红军来到沙洲村之前,很多村民受到当地土豪劣绅的反面宣传影响,纷纷跑到山里躲起来。村民徐解秀因为孩子生病,没有进山躲避。


1934年11月7日,3名女红军来到徐解秀家里,经过沟通,徐解秀和女红军们熟络起来。时值深秋,徐解秀便邀请3名女红军住到家里。简陋的床铺上仅有一件蓑衣和一条破棉絮,根本抵挡不住寒冷,女红军拿出她们仅有的一条被子,和徐解秀母子合盖。部队临走前,女红军商量着把唯一的一条行军被留给徐解秀。可徐解秀说:“你们3个人总共就这么一条被子,天寒地冻的,还要赶那么远的路,我怎么忍心收下。女红军解释道:“红军战士没有吃不了的苦、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了被子,我们会再想办法。在你推我让中,她们拿出一把剪刀将被子剪成两半,留下半条被子给徐解秀。


徐解秀家庭合影。中国青年网记者 宋莉 摄


85年后,徐解秀的曾孙女朱淑华成为“半条被子的温度”专题陈列馆讲解员,每每讲起这段故事,她都不禁热泪盈眶,“这是自家亲人亲身经历的故事,总是让我想起曾祖母。”


徐解秀的曾孙女朱淑华如今是讲解员。中国青年网记者 宋莉 摄


“一名女红军拉着我曾祖母的手说,‘大姐,这一半你就收下吧!等革命胜利了,我们还会来看你的,到时候再送你一条新被子’。”讲到这里,朱淑华哽咽了,“革命胜利后,曾祖母不愁吃不愁喝,唯一的心愿就是想再见一见这3名女红军。”所以,每当徐解秀想念女红军的时候,她就拿上小板凳,坐在滁水滩头望军归,这一等就是50年


望军桥。 中国青年网记者 宋莉 摄


如今,滁水滩头建起了一座桥,人们叫它“望军桥”。


“记者同志,当年的3名女红军,你晓得她们现在在哪里吗?”1984年,《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重走长征路时来到沙洲村,徐解秀老人一直在旁等着,希望向记者“求助”并讲出“半条被子”的故事。“你们说,一条被子能剪下半条给穷人天底下哪有这样好的军队!她们要跋山涉水,风里来雪里去,我哪能要她们的被子?可她们不依。徐解秀一边抹眼泪一边说着。


邓颖超等老红军看到罗开富记者的报道后专们送给徐解秀老人一床棉被。中国青年网记者宋莉 摄


直到1991年老人去世,她也未能再见到这3名女红军。“她们可能已经在行军途中牺牲了吧。”虽然未能如愿见到曾经的恩人,但徐解秀经常把这个故事讲给孩子和村民听,“我母亲经常跟我们说起这件事,还不忘教育我们要跟着共产党走。” 徐解秀的小儿子朱中雄老人说。


徐解秀老人的小儿子虽已不住在老房子里,但他经常会来这栋祖居老屋坐一坐。中国青年网记者宋莉 摄


那如今这“半条被子”去了哪里呢?每当有人问起“半条被子”的下落,现已81岁的朱中雄老人还是有些难过,“3名女红军留下的半条被子被敌人清乡队搜出烧了。”


1934年红军走后,敌人把全村人赶到祠堂里,逼大家说出谁给红军做过事,大家都不说,敌人就搜家。女红军留下的半条被子被搜走了,他们还强拉、踢打徐解秀,让她在祠堂里跪了半天。这让徐解秀更加感到了“半条被子”的温度。她曾说:“虽然那时候为了红军留下的半条被子吃了一点儿苦,不过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


老百姓就是从这“半条被子”中,最直接也最深刻地认识了中国共产党。红军长征经过汝城全境前后19天,当时全县12万多人中,为红军挑担、带路、做掩护等拥军的百姓就有1.5万余人。

更多新闻

1.【学习时间】舵稳当奋楫 风劲好扬帆——写在习近平主席提出中拉命运共同体理念五周年之际

2.【学习时间】习近平到赤峰考察调研,传递着这些牵挂

3.【学习时间】江西寻乌:创新乡村治理 树立良好村风

4.【学习时间】习近平讲故事:三命而俯


审核:蓝玉林

编辑:刘佛先

源:中国青年报

寻乌县官方政务微信平台

发布权威信息   展示寻乌形象

回应热点事件   服务寻乌民生

投稿邮箱:xwxwbdz@163.com

觉得不错请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