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场泪目!当九旬老人唱起百年前的佛山童谣 | 小河佛山寻谣记

晓璇 千色985
2024-09-07


寻 谣

自先秦就有记载,典籍《诗经》是珍贵见证

到如今,前人之路,后人步之


那些年代久远的童谣,大概也没料到,会在今天被我们以这种方式重新唤起。


寻谣计划·童谣活化现场合影


昨晚(11月19日),小河寻谣佛山·线上童谣音乐会在多平台播出,评论区收获无数感动留言。

11月6日起,2022佛山城市民谣大赛与“寻谣计划”发起人小河老师梦幻联动,在一周时间内一同寻谣佛山,寻找被掩埋在角落里的童谣,把众人遗忘的童真和美好寻回,让孩子们拥有属于自己的歌。


寻谣计划发起人 小河


11月13日下午,小河现身佛山岭南天地简氏别墅庭院,邀老人、年轻人和孩子一起唱响在佛山寻得的宝藏童谣并录制歌曲,和城市民谣大赛参赛选手,为佛山带来一场温情脉脉的“寻谣音乐会”。



在 “寻谣佛山·童谣活化音乐会”,数位佛山老人带着4首童谣来到现场,包括《清风一把扇》《五更鼓》《儿安眠》《抱孙歌》



这一场线下收获的美好,通过昨晚的线上播出,让更多人了解到许多从未曾听过的佛山童谣。

当童谣响起,记忆翻涌,老人们仿佛回到了青春年少,而年轻人和小孩在歌声中感受到的,不只是情感的传递,还有隐藏的城市记忆和文化情怀。



PART 01

“这是我应该的做,我要是不把这首童谣传唱下去,以后就没人知道了。”


佛山民俗专家 余婉绍奶奶


87岁的佛山民俗专家余婉绍奶奶,在百年建筑简氏别墅的大树下,将传唱超百年的佛山童谣《儿安眠》的故事娓娓道来。“我是家中老七,妈妈教我唱这首歌时已是四五十岁。我之所以对这首歌记忆如此深刻,是因为她为我唱这首歌,直至离世。”

“儿安眠,儿安眠,长夜安眠,到晓天,妈妈只要儿入梦,儿要妈妈看月圆,云盖月光难望见呀……鸡声催我儿入梦,儿听鸡声快快眠,眠到绿窗红日见呀,乖乖呀,快快眠…”



从“云盖月光”到“绿窗红日”,看似是哄睡孩子的童谣,其实暗含隐喻,余婉韶回忆,《儿安眠》由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广州坤维女子中学老师创作。余婉韶母亲就读于该校,与革命烈士陈铁军为同期在校的校友。当时家国动荡,歌词“云盖月光难望见”是社会现实的写照,而一句“眠到绿窗红日见呀”寄托了希望孩子能生活在“红日照耀”的新世界,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的美好愿景。



余奶奶的声音淳朴细腻,唱起童谣来如同静静诉说着一个故事,她像极了自己的奶奶,在田野乡间,在无限贴近天地的大自然里,在炊烟袅袅的小路边,把她的一生唱给不谙世事的儿孙听。

现场的所有人眼光中的泪花都闪动着真诚,那真诚里或许也包含着某种思念或向往。



现场观众被余婉绍奶奶的故事触动落泪


《寻梦环游记》里曾说:“遗忘才是真正的告别。”但秋日里的这个下午,余奶奶的童谣让遗忘消失,让铭记永恒。

《儿安眠》收录于《中国民间歌谣集成广东卷——佛山市区资料本》,这首歌里,还有个小小的细节,词曲一栏,“陈惠坤”的后面跟的是“唱”,“余婉韶”的后面跟的是“记”。





结合歌词末尾的“演唱时间:一九五七年前,采录时间:一九八七年四月”,可以猜到这首歌是在余奶奶五十多岁的时候回想二十多岁以前妈妈给她唱的入梦曲,之所以是“回想”,是因为那时候,她的妈妈已经不在了。


只有在这首歌里,她不是采编者的身份、不是文化工作者的身份,而是以思念妈妈的女儿的身份,在努力用纸本留住一首对她意义深刻的歌。那个“记”字也不是“记录”的“记”,而是“记得”的“记”。




PART 02

“佛山的童谣,柔能柔到令人心碎,热烈能热烈到忘我!”小河说,在寻谣过程中,能窥见佛山这座城市的AB面,有温柔缱绻,也有澎湃热情。

节奏明快的《清风一把扇》、《五更鼓》,来自顺德青田村65岁的老人刘宝庆,唱起童谣来,颇有说书先生的意味,鲜明的节奏间蕴含着一股佛山独有的人间烟火。

童谣是刘宝庆与孙辈交流的方式,童谣中有切近日常生活的细节,也有知识信息、有教育意义、有音韵和美,这些在他看来都是今天的孩子需要的。


顺德青田村65岁的老人刘宝庆


还有掀起全场气氛高潮的《抱孙歌》,由来自南海九江的三位阿姨共同演唱,她们是吴钻好、吴秀萍和罗长弟,三位阿姨身上有一种天然的热情,兴致勃勃地聊起她们的童谣,唱起来时充满欢乐感,氛围轻松自在,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让人不由自主的跟着他们舞动。


来自南海九江的吴钻好、吴秀萍和罗长弟


童谣,是为儿童创作的短诗,也是老人记忆阀门的钥匙。当他们唱着孩童时的歌谣,就像永远的孩子,被时光记住,被记忆眷顾,脸上的皱纹掩盖不住涌动着的少年情志。


老人们的笑容依然少年而美好


而这些声音,也将传给现在及未来的孩子们,从苍老到幼时,从年暮到岁初,生命的传承,岁月的轮回,时空交汇,融在一首首童谣里,串联起无数人生。



这不禁让人想到“返璞归真”这个词,老人重获赤子之心,而我们在浮躁地卷天卷地时,也被他们的“童言童语”,重新触动。


寻谣计划寻得的“宝藏”



PART 03

事实上,“寻谣”并非小河首创,早在先秦就有采集歌谣的记载;1918年,鲁迅、胡适和刘半农也曾发起过征集民间歌谣运动的运动。只是,旋律很难流传下来,《诗经》的曲谱早已遗失,而二十世纪初期的民歌运动也限于条件而没能录下发音和旋律。



小河自觉有能力承续先辈的事业,从2018年开始,音乐人小河开启了音乐公共艺术项目“寻谣计划”,寻找收集各地老人记忆中的童谣,传递给今天甚至未来的孩子。至今,小河已在京、沪、杭、粤等地寻访800余位老人,采集400余件民间音乐样本,活化童谣50余首,举办20余场童谣现场音乐会。


城市民谣大赛选手与寻谣计划梦幻联动


他并不介意因为方言问题或个人力量太小而导致传播小众化,“音乐应该有一部分,是不为自己而作的。你的光是很小的一个蜡烛,那你就照亮一个蜡烛的范围,就让这个蜡烛周围都亮起来,就可以了。”

事实上,在佛山寻谣,小河的光亮已经照到更广阔的范围了。



《佛山传统童谣辑注》的作者、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彭咏梅老师 表示:“童谣,是民间文学中最灵动、最鲜活、最本真的创作,传统童谣尤甚。通过这个活动,把生于佛山民间、兴于佛山民间、藏于佛山民间的民俗童谣挖掘整理出来,丰富佛山历史文化,探究佛山民间童谣的文化价值,让佛山优秀的民俗文化代代相传、发扬广大。”



最后,附上本次佛山寻谣活动中,所寻得的4首佛山童谣作品完整歌词,把这份美好承续下去。


寻谣计划·童谣歌词剪影


——————

寻谣是以老童谣构建美好事物的通道,美好在此刻,也不会止于此刻。

我们期望小河能寻到更多好的童谣,同时也会继续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的音乐活动与分享。

新的故事在路上~下一页由你我续写。

——————


参演人员:

主唱:刘宝庆、九江三姐妹(吴钻好、罗长娣、吴秀萍)、余婉韶

伴唱:K妈、大伟、茵茵、嘉嘉

助演:机器人海盗乐队、后鸟乐队、李一


小提琴:朱玥

手风琴:熊熊作业

贝斯:何俊霓

口风琴/钢片琴:四旬

手鼓&现场录音:肥二

中阮:小河


工作人员:

志愿者:阿龙、俊贤、里奇、老王、李一、倩莹。

制片:Mika

纪录片导演/摄像/剪辑:彭彭

辅助摄影:里奇、李一

文字:凌敏

插画:倩莹

视觉:宇威

图片摄影:凌敏、彭彭

音频剪辑:小河

混音:肥二


特别鸣谢(排名不分先后):

佛山城市音乐广场、佛山城市民谣大赛

彭咏梅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

余婉韶(佛山民俗专家、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及其亲属

梁国澄原佛山市博物馆馆长,佛山市非遗保护专家或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专家

何绍祖佛山市老干部书画家协会顾问)

梁章来与麦国强(龙舟说唱传承人)

黄镇江(佛山鸿胜馆馆长、省级非遗蔡李佛拳传承人)、李伟峰 (蔡李佛拳市级非遗传承人)、伍时雄、梁章来、麦国强、周志云、黄瑞云、大笨象小吃店店主冯婆婆、伍翠芬、朱巨海、梁成坡、朱奶奶、紫南村简奶奶、杏坛镇梁伯等。


场地支持:

佛山岭南天地、佛山先行书店


联合出品

佛山传媒集团、佛山电台FM98.5音乐广播



 插画 ☁️ 倩莹

 文字/排版 ✐ 晓璇 

 摄影 📷 FM98.5城市民谣、敏、彭彭、姚昕怡


了解更多

请关注微信视频号“佛山城市民谣大赛”

【点击下图了解更多详情】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千色985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