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是冯子轩!

请点赞 西安科技大学 2023-04-16




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银奖

获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

入学以来先后在中科院和JCR1区top期刊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IF:9.297)上发表两篇高水平论文

先后参与两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

···

他是冯子轩

来自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2020级土木水利硕士研究生




从懵懂到痴迷 科研路上不断攀登

刚上研究生的时候,冯子轩对做科研很懵懂,面对新的挑战,他刻苦勤奋,迎难而上。“我没有找到科学研究的捷径,只知道点滴的思考和积累都会体现在自己的实验成果里”冯子轩这样说道。从起初的懵懂,到如今的痴迷,他深深喜欢上了科研这条道路,并从此坚定了自己从事道路材料研究的目标。不论是在实验室、地铁上、甚至走在路上,都能看到他忙碌学习的身影。幸运总会眷顾勤奋的人,在仅仅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就在中科院和JCR1区top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连续发表了两篇高水平论文。



2022年1月,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刊登了冯子轩学术研究论文Repurposing waste oils into cleaner aged asphalt pavement materials: A critical review,目前即时影响因子10.8。


随着我国路网建设日趋完善,高等级路面大规模养护期的到来,每年所产生的废旧沥青混合料体量指数上升。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行业与汽车服务也得到大力发展,由此而产生大量的废食用油与废机油。如果能够利用废食用油与废机油制备一种沥青再生剂产品,通过对废弃油脂和废旧沥青混合料等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不但减少对原生资源的使用,缓解资源匮乏,浪费严重及生态恶化的现状,还能够减少可再生资源流失,提高再生沥青路面的服务质量,延长道路的服务周期,具有深远的理论工程应用价值与社会意义。



此前,国内外学者对于两种废油用作沥青再生剂的研究发现,尽管两种废油对老化后的沥青具有较好的恢复力,但对它们的单一使用(仅使用废食用油或废机油)后,沥青在性能上总存有一些“弊病”。因此,作者提出将废食用油和废机油复配制备一种独特的再生剂,可以有效减少单独使用两种废油对沥青的不良影响。


基于此,冯子轩和团队的同学们一起提出了是否可以将废食用油和废机油复配制备一种独特的再生剂,有效减少单独使用两种废油对沥青的不良影响。在导师的指导帮助下,他们研发了一种复合废食用油与废机油的新型环保沥青再生剂,将其应用于老化沥青再生技术领域,不但减少了废弃油脂带来的负面影响,还能够缓解废旧沥青混合料无处安置的局面,具有重大的环保意义。



2022年6月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上再次刊发冯子轩研究成果Performance and inorganic fume emission reduction of desulfurized rubber powder/styrene–butadiene–styrene composite modified asphalt and its mixture。为改善常规沥青高低温性能,聚合物改性沥青得以快速发展,其中以SBS改性沥青应用最广,在循环经济和资源化利用政策激励下,橡胶沥青在改性沥青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随着“双碳”政策的提出,橡胶沥青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在改性沥青应用过程中存在SBS改性沥青造价高、易老化,橡胶沥青贮存稳定性差、施工烟气大等现实问题。目前,减少沥青烟气的方式主要是在沥青中加入添加剂、稳定剂等材料。然而,很少有研究通过复合改性形成一种材料的方式来减少沥青烟气。在与西安公路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合作研究过程中,冯子轩通过胶粉和SBS复合改性,成功制备出一种复合材料。结果表明,采用该复合材料的改性沥青具有优异的路用性能,施工过程中的沥青烟气排放和刺激性气味有效降低,成功实现碳减排。因为材料更为价廉的废旧胶粉,显著节约了筑路成本,并且可以根据工程单位的需要实现复合材料定制化服务。



一步一脚印 竞赛场上锤炼成长

入校以来,冯子轩在先后参与《速溶橡胶母粒-SBS复合改性沥青制备技术及性能研究》、《竹纤维在安康沥青路面中的应用技术研究》等省部级科研项目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各种学科竞赛,通过竞赛锻炼不断成长。从2020年获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二等奖到2021年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银奖,他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


参加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时,团队由九位成员组成,它们分别是崔灿扬、张明明、冯子轩、杨法勇、张帆、孙建梅、郭潇远、胡一红以及赵琼阳,分别来自道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工业设计、工程管理等专业,包含技术、产品、管理等各方面人才。



参赛项目是《橡往蔚来——环保便捷沥青改性剂引领者》。冯子轩、杨法勇、张帆所在小组不断改善产品参数,先后进行了四代的迭代升级。第一代产品呈絮状,溶于沥青后使沥青的体积膨胀,不易于生产、运输、储存和施工。第二代采用了造粒技术,对产品形态进行了升级,但颗粒黏结较多,在沥青中分散均匀性较差。随后,团队又研发了表面改性技术,推出第三代产品,但隔离剂较多、气味较大、性能不稳定。第四代产品是最新产品,解决了第三代的问题,性能优良,施工便捷,最大掺量可达30%。经过大量的产品试验,已确定生产配合比、制备温度等关键技术指标,各项指标趋于稳定,可进行大量生产,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团队科学明确的分工下,项目的创新技术获得了专利保护,解决了市场痛点,又有科学精准的商业模式护航,既可以带动社会就业、又可以起到引领教育的目的,在众多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最终荣获大赛省级银奖。



和志同道合的人 一起奔跑在追求理想的路上

“很多时候我都为自己在这样一个团队,有这样一个导师感到幸运和幸福”,冯子轩常常这样说。时光荏苒,仿若白驹过隙。回忆入校时的点滴, 他至今记忆犹新,第一次见到李海滨老师时,李老师那亲切的微笑,让他紧张忐忑的心情很快放松下来,两个人是山东老乡,从家乡情况谈到学习以及未来的规划,李老师和他侃侃而谈,第一次见面竟然聊了近2个小时,这一谈,也让冯子轩坚定了自己好好学习做科研的决心!在接下来的研究和学习生活中,记不清多少次了,李老师走进他们团队的办公室,悄悄的给每一个同学倒上他亲自泡好的茶,那一刻所有的同学都感到很温暖。



在申报和参加“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期间,从一开始商业计划书不下十多个版本的撰写和修改,到之后项目PPT视频的制作与模拟路演,再到产品技术研发的每一个细节,李海滨手把手带着团队同学反复推敲和打磨,为了打赢这场硬仗,大家不知道克服过多少困难、熬过多少个通宵、付出过多少汗水、经历了多少次的磨难。这个过程深深地烙印在冯子轩的心里。“现在回忆起来却是满满的幸福,这一切都变成了一种磨练,现在我们这个团队更加积极、向上、团结!”


“在最好的年纪里,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奔跑在理想的路上,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冯子轩说:“有李老师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带领着每一个学生努力的往前走,不断克服在学习和科研上遇到的每一个困难,我们无比幸福!”




两年的刻苦努力,李海滨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两年虽甚浅,顾观过之路,曲折彷徨,然结果皆平覆之;余之一年,白驹过隙,唯持之韧之,虽有功亦有破,然‘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是的,科学研究之路、青春成才之路皆曲折,冯子轩会用他的勤奋努力走出自己的康庄大道!



往期推荐:





喜报!

weiu

点赞!“最美科技工作者”翟小伟!

w

李朋飞,厉害了!

weiu

喜报,特等奖!





鸣 谢 | 建工学院文 稿 | 李 波制 版 | 马语辰校 对 | 王 堯 夏 雨编 辑、责 编 | 李 波审 核 | 曹雪梅
党委宣传部网络与新媒体中心出品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西安科技大学官方微信(微信号:XUST-195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