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党史 强信念 跟党走 | 改天换地:艰难探索完成兴国大业(百年风华专题示范团课二)

青春天中 2022-08-08


为喜迎建党百年,更好帮助广大团员青年学好百年党史,传承红色基因,引领广大青年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根据河南共青团重点工作项目——团队课引导示范工程工作安排,按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时期,分四个专题录制“百年风华专题示范团课”,今日推出第二期。本期示范团课聚焦“ 改天换地:艰难探索完成兴国大业”这一主题,讲述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完成兴国大业艰辛探索、艰苦奋斗的历程,快来一起学习吧!

改天换地(1949--1978):艰难探索完成兴国大业
导语



青年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期示范团课,我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吴娜。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齐聚天安门广场,参加开国大典。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接着,毛主席按动电钮,在《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旋律中,第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10月1日这一天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日,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同时也宣告了自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路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跨出第一步,才有第二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后,就开启了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征程。
今天我给大家讲述的是1949-197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改天换地、艰难探索完成兴国大业的历程。







面对旧政权留下的满目疮痍,冷战格局下诞生的新中国,会在建设的进程中经历怎样的艰难曲折呢?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带领人民如何去开辟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道路呢?



百废待兴:新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刚刚成立的新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异常艰难和复杂。从战争创伤中走出来的新中国一穷二白,国民经济严重衰退,工业基础几乎为零,百业凋零,百废待兴。1949年的中国铁路主干线没有一条能够全线通车,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相当于亚洲国家平均值的三分之二。除了在原煤、纺织等工业有一点儿基础外,其他工业生产领域都十分落后。


毛泽东曾发出这样的感叹:“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有的资本家幸灾乐祸地讥笑说,共产党军事一百分,政治八十分,经济零分。西方国家也有人站出来说,共产党解决不了几亿人的吃饭问题,是注定要失败的。就连中国共产党的一些朋友也说,共产党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然而,已经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对于面前的困难是无所畏惧的。毛泽东当时就曾满怀信心地说:“我们的情况是困难的,但是,是有办法的!有希望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满怀希望,毅然肩负起领导人民,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历史重任!


当时,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各项经费支出骤增,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极其困难。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稳市场首胜“银圆之战”、平物价再赢“米棉之战”、固根本统一财经工作。新生的共和国,仅用了半年时间,就使全国物价基本稳定,治愈了旧中国无法医治的顽症;农村则继续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先后共使3亿多农民无偿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全国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巨大热情,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之中。无论内政还是外交,都已展示出新的气象。


然而,就在这个满目疮痍的国家信心百倍、百业待举的时候,战争却不期而至。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随即美国第七舰队悍然侵入中国台湾海峡。10月,美军越过“三八线”,直接将战火扩大到鸭绿江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遭到严重的安全威胁。“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经过充分讨论和全面衡量,党中央和毛主席作出了“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在异常残酷的战争中,敌人使用了除原子弹之外的几乎所有现代化武器。而我志愿军英勇顽强、舍生忘死、敢于胜利,打出了新中国的军威、国威,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1953年,“三八线”上的炮声趋于平息。


7月27日,中朝两国人民及其军队经过三年的艰苦作战和谈判斗争,终于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后来彭德怀曾豪迈地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为新中国的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在全力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同时,全国人民还以空前的爱国热情,投入到国民经济恢复和国家建设上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了迅速恢复农业生产,政府除有步骤地实行土地改革和发展农业互助外,还领导农民兴修水利,防治水旱灾害。三年间,全国有2000万人直接参加了水利建设,共完成土方约17亿立方米,相当于10条巴拿马运河或23条苏伊士运河所完成的土方。这是我国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大规模水利建设,对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工业中的重点是发展交通运输。到1952年底,新建成的铁路有成渝、天兰、来睦等多条线路,正在修建的有宝成、兰新、丰沙等线,全国铁路通车里程达2.4万多公里。特别是成渝铁路的建成,结束了四川没有铁路的历史。同时国家还挤出大量资金新建了一批骨干企业。


农村土地改革的完成,使得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翻身解放。至1952年底,仅仅用了三年,工农业生产就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的工作。





同学们!土地改革和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完成后,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同时,中共中央从1952年下半年开始酝酿和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以便逐步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就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体是工业化,“三大改造”是两翼,就好比是一只鸟,有了这两个翅膀,我们的工业化才能够真正地得到实现。



在逐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也在稳步推进。这块中央人民政府的牌子,随着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而成为了历史的见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造性地为“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宪法原则的贯彻落实提供了制度保障,我国人民民主进入了全新的阶段。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


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全面建立,这预示着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即将开始。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再加上苏联等友好国家的支援,1956年底,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指标,大都已提前完成。到1957年底,计划的各项指标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开始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为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走自己的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逐渐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然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没有现成的道路可供参考,怎么办?


1956年初,毛泽东就提出,从苏共二十大中我们得到的教益,“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在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为此,毛泽东在听取中央34个经济部门负责人的口头或书面汇报后,作出《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报告指出:“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了我党和国家历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中共八大。这次会议全面展开了以《论十大关系》为开端的,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为指导全党全国人民独立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中共八大前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对于党和国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对于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对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全国人民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1953年提出“一五”计划,结果不到五年时间我们就超额完成。在建设成就面前,从中央到地方,不少领导干部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忽视经济规律,急于求成。




从1960年6月开始,中共中央开始意识到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形势,并对几年来经济建设工作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和反思,正式提出从1961年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为了总结经验,认清形势,统一认识,加强团结,动员全党更坚决地贯彻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了扩大的工作会议,又称“七千人大会”。大会中心议题是讨论刘少奇代表党中央所做的书面工作报告、大会讲话以及毛泽东的重要讲话,同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发扬党内民主。在关键时刻召开的这次会议,为随后开展的全面调整作了重要准备。


1958年至196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历史成就。
一是初步建成了有相当生产规模的工业体系。这时期用于工业方面的基本建设投资高达938亿元,建成531个大中型项目,初步建立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
二是全国工业布局得到较大改善。如松辽油田的开发使东北地区重工业基地更加强大和完整;华东地区开始建立重工业基地;西北、西南和华东地区新建许多煤炭工业;在内地建设了武汉、湘潭、开封、洛阳、郑州等十多个新的机械工业基地。
三是交通运输业得到发展。这期间用于交通运输、邮电的投资共217亿元,相当于“一五”时期的1倍多。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由1957年的2.67万公里增加到1965年的3.8万公里。此外,中国的农业基本建设大规模推进,农业技术改造加快。


总之,1958至1965年,中国经济建设尽管有失误,但为完成兴国大业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经济支撑。




道阻且艰: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同学们知道“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吗?对,是在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这次会议第一次完整、明确地提出了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





十年间,农业生产条件有很大改善,农田水利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成就最大的一个时期。农业总产值1976年比1965年增长35.3%,平均每年增长2.8%。


十年间,国家的基础工业和国防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石油、电子、汽车、舰船、化工、冶金、机械等工业有较大发展。其中1976年原油产量比1965年增长67%;铁路建设有显著进展,南京长江大桥和成昆、湘黔、焦枝、贵昆等内地铁路干线相继建成;电力工业方面,建成了当时全国最大的刘家峡水电站,更大的葛洲坝水电站也在动工兴建。


十年间,高科技领域取得重要突破,1967年6月爆炸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发射第一颗卫星,1971年9月核潜艇建成并试航成功,1975年11月我国成为继美、苏之后第三个能回收卫星的国家。






十年间,外交工作也打开了新的局面。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签订《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1972年9月25日,日本政府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双方于9月29日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坚强力量,具有巨大的号召力和组织力,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下所凝聚起来的伟大力量。





在那个艰苦创业的时期,隐姓埋名奋战戈壁滩的“两弹一星”功勋们如钱三强、邓稼先、郭永怀、于敏、钱学森、孙家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普通战士雷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任劳任怨的平凡掏粪工人时传祥,为保护集体财物与风雪搏斗的草原英雄小姐妹等等,这些不断涌现的英雄人物,成为那个时代精神的最好注解。他们的名字被人们争相传颂,至今耳熟能详。英雄的篇章,书写在中国的大地上,焕发起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大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他强调,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同学们,经过20余年的艰苦奋斗,在一穷二白基础上,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的经济政治制度,和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国民经济体系,艰难探索完成了兴国大业,这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来源:共青团河南省委


致敬最闪亮的星!29人荣获“七一勋章”
“翼展计划”市直单位第二批岗位上新,还有6个县区876个岗位,等你来!

“学习百年党史 传承红色基因——党的故事我来讲”红领巾讲解员大赛优秀作品展演暨颁奖仪式隆重举行
“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第十一季第十五期来啦!(附上期学习情况)
红领巾爱学习┃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将隆重举行(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