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人买房(深度)

2017-10-11 品牌与策划

免费测试婚姻

老板发家秘籍

商界智慧精选

编辑 | 品牌君

来源 | 国馆(ID:guoguan5000) 

    

中国房地产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买房者的年龄大多数分布在40~50岁之间,这意味着买房的人大都子女到了婚嫁年龄,买房,意味着是给子女买的。


在这件事情上,他们比谁都着急,也比谁都有热情,细细看来,这真是既可敬,又可悲。


1


去年,哈尔滨某小区售楼部发生了一起令人难以置信的群殴事件。


被打的是一位年轻人,高高瘦瘦,面对众人的群殴,他还逃到了附近的一家小餐馆,操起一把菜刀欲要反击,幸亏民警及时赶来。


年轻人既非偷盗,又非奸淫,为啥会被一群毫不相干的路人群殴?


一目击证人说:爹妈要给儿子买婚房,年轻人觉得太小没面子,当街吵起来,还把父母打了十多分钟,结果遭到了路人群殴。


网友说,一分钱不出,五六十平还嫌小,这样的人渣基本可以回炉重造了,竟然还有脸敢动手打父母。


父母给你买房是仁义,不买是自由,凭什么把仁义当义务?!


生了个这样的儿子很可怕,更可怕的是,父母是不是也该反思,经济能力有限的你,为什么要透支自己的晚年去给孩子买房?



2


千万不要轻易给孩子买房


当今社会,如义务不分、父母包办、啃老等病态式亲子关系,在买房中更加突出。


王奕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却于近日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逮捕。


王奕和妻子现在居住的房子系岳父购买,就因为这样,岳父常羞辱女婿。


这一天,老丈人和女婿又发生口角,他指着女婿的鼻子大骂:


“你住着我买的房子,还要赶我走?开什么国际玩笑!”


老丈人一席嚣张话语,彻底激怒了王奕,他失去理智,挥舞着拳头不停地往老丈人身上打,老丈人这时坐在地上,背靠着墙壁,毫无还手的能力。看到这种场面,妻子使劲力气才制止住丈夫,让父亲逃走。


此后,妻子接到父亲邻居的电话,说父亲倒在了家门口。等妻子赶到时,父亲已经躺在了地上,表情痛苦,说不出话,只是用手比划着说腰疼。


随后父亲被送至医院抢救,但为时已晚,不幸死亡。


经初步诊断,父亲系受外力造成脾脏破裂而死亡。


一所房子,就让人失去理智;一时冲动,就毁了一段婚姻两家人。


这是个很模糊的矛盾点,如果深究孰是孰非,双方都可以各执一词,但这又并不是一个扑朔迷离的案子,杀人犯法自然难逃一咎,可惜的是,非要用死亡来提醒旁人的悲剧信号,代价实在是太大太大。


这个悲剧信号是:给子女买房的父母,如果你不是为了自己的晚年和投资目的,抑或是你钱多没地方花,就应该把买房这件事摒除在自己义务的理解范围之外,在物质面前,别轻易相信你的亲情,它跟陌生的恶意一样,也可以脆弱不堪。


3


别让房子,绑架了你生活本质的快乐


给孩子买房这一观念,德国人的想法其实挺妥当。


据调查,有六成德国人打死也不会去买房。


是德国人买不起房子吗?


当然不是。


是人家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福利好房子显得不重要吗?


更不是。


打个比方,首都柏林是德国房价涨幅最快的城市,这几年中心地段房价为每平方米4111欧元(折合人民币约3万2一平,相当于中国一线城市的三环房价水平),根据当地统计局计算,一个普通劳动者用8.6年左右的收入即可购买一套中等价位的住房。


这要是在中国北京,一套中等价位的住房大约500万,2015年北京平均年薪17.07万,大约需要29年。


对比来看,德国房地产的性价比明显要高于中国。


那德国的资本主义家团为何还不组团赶去炒房?不是没钱炒,而是真的没兴趣,他们天生就对房子“性冷淡”:房子买不起就租,哪怕租一辈子,结婚没房也行,适得其所即可。


他们真正关注的,是家居文化。许多留学德国的学生都忍不住夸赞,德国家庭里最干净的地方永远是厨房和浴室,形同医院消毒室,家庭主妇更是视卫生间为家庭的名片;厨房不单纯是烹饪的场所,更是社交的地方,每到周末便会宴请宾客,与他们交流和碰撞思想……


由此可见,德国家庭更注重生活的品质以及生活对于其本身带来的真正意义。


那么,中国人又是怎么想的呢?



 一位旅居德国30年的大学教授曾亲述:


本人在联邦德国慕尼黑市侨居了三十个春秋,期间,上至部长、行长、董事长、教授,下至平民百姓的家,都曾多次去做过客。给我留下最为难忘的印象之一是:家家户户窗明几净、井井有条,每个角落都洋溢着浓烈的生活气息。


反之,在中国人眼里,“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安居乐业,国泰民安”——都传承着一个道理:人活一世,总得要有个自己的房子,无论权贵,还是黎民百姓。


所以,市井之内,房子成了一生至上的追求,没房,不结婚;没房,不幸福;没房,你就是一个穷逼,一个苦逼。房子,成为衡量一个人成败的绝对标准,这样的标准,直接适用于婚姻之中。


给孩子买房,首先的出发点并不是考究孩子的生活质量,而是受世俗观念强制的仪式,没有房子车子,就貌似没有资格结婚,没有勇气去爱你所爱。


物质的绝对化,远远超过了生活本身的意义。


社会学者杜宁在《那个不买房的中国人》里写过一句话:


“物质给予我们带来的安全感是必要的,但不是绝对的,就这一点,大部分中国人都没弄明白。”


于是,这些人只能稀里糊涂地活着,只能活得稀里糊涂。这时候,就不要扯“难得糊涂”的境界了,有些事你不明白,就是真糊涂,而且这种糊涂会很可怕,比如这些给孩子买房的父母。



4


不负责任的中国父母


犹太人作家阿尔法就曾说过:


“中国父母给孩子买房,太不负责任了!”


这些父母,就是糊涂的父母。


在犹太人的法则里,生存能力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赚然能力是生存能力之一,而学习是为了生存能力服务的,从这里便可看到两个民族教育观之间的差距——


马修是个不折不扣的犹太人。


第一笔生意是 7 岁的时候被他爸逼着找了一份送报的工作。


他想,既然都挨家挨户送报纸了,不如顺便推销车牌保护罩。一般人都不忍心拒绝小孩。他就让他爸爸帮他去批来车牌保护罩卖。


有一次,他向一个男人推销保护罩,人家不要。


“你有两辆车,那个牌照已经很旧了,都皱了。”


“那是我老婆的车。”人家一脸不在乎。


“那你为什么不买一个试试,用几个月,对比一下,看看牌照能不能用久一点?”


“如果我不能卖出去 4 个,卖至少1个也是好的。”那么小,他就懂这个,这都是教育和观念熏陶的结果。


再对比大多数中国父母:


我高中一同学,高考完口口声声说要去打一次暑假工,体验赚钱的艰辛,他的父母高兴啊,孩子懂事啦,有这份心意就好啦,别去,家里又不是过不去,要零花钱爸妈给啊。


后来执拗不下,真去了一家玩具厂,做流水线工人,走前父母给了两千块做车费和伙食,反正厂里包吃包住,这钱绰绰有余,没想到做了三天他就回来了,苦不堪言,回来时还一分钱没剩,都不知道花哪去了。


这样的差距,了然于心。



5


那些晚年活得幸福的人,都有什么特点?


有时候,教育能力高低真的看天赋,如果父母没有培养孩子本事的天赋和能力,那就把自己的人生过好,哪怕不为现在,也要为你自己的将来。


那孩子就不用教育了吗?并不是,而是通过你自己的行为来对孩子旁击侧敲,把自己活成他们的榜样,这比粗暴直接的教育效果好一百倍,你不必事事为孩子操心,真正该操心的,是你自己,你的老伴,你的晚年。


曾经有一张新闻图说:月薪三千的农民工父亲,给孩子买了一套房交了首付,每个月还要拿出2000元给孩子还房贷。


现在这个父亲五十岁了,依旧混迹在钢筋水泥的工地里,活得惨不忍睹。


另一边,历尽人世苦难的日本老奶奶柴田丰就很不一样,她92岁开始写诗,99岁出版第一部诗集,迅速风靡日本,畅销150万册,心境不同,晚年的待遇也会不同。


当记者采访她的晚年生活时,柴田丰老奶奶说:“我呀,活过了九十,我开始写诗,每天的生活,有滋有味,尽管身体老朽,瘦似枯枝,然而目光如电,透人心脾……”


别灰心
喂,说什么不幸
有什么好叹气的呢
阳光和微风
从不曾有过偏心
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做梦
我也有过
伤心的事情
但活着真开心
你也别灰心


这首诗,是柴田丰奶奶写的,字里行间,都是一种淡然洒脱的味道,期颐之年,活得相当的长寿健康,而她膝下子孙成群,五代同堂,羡煞旁人。


柴田丰老人


在日本,像柴田丰这样的老人有很多。


曾有这样一份排课表风靡网络:


“乒乓球一周练习三次比赛一次,钢琴课一次合唱两次,插花课一次陶艺课一次,每天跑步10公里……”


这可不是虎妈狼爸给孩子制定的功课表,这是常见于日本老人的日程安排。


也许你不禁要问,他们哪里有时间带孙子啊?!


含饴弄孙,乐享天伦之乐,自然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但是他们可不是全天候为儿孙服务。活到这个年纪,为什么还要如此操劳,这可是终生遗憾呐!


6


民间老百姓有句话说:中国人活着都不怕,还怕死吗?


这句话证明了中国人都活得很皮实,比如买房这件事,就特别执着,自己买了,也要给孩子买一套,就算没钱,哪怕退休十年了,也要起早摸黑地想办法挣点钱,也许勤劳了一辈子的他们并不觉得这样很累。


但仔细一想,这样真的不对。


为什么?


很简单,如果你这样我这样,你一比我一比,就容易形成普遍化的世俗观念。不信?等到哪天你老得实在动不了了,你趴在按揭贷款买来的房子阳台上往前看,哪怕前方是一片花海绿茵,你也会觉得窒息。


这窒息的背后,有你以前的血汗,悔恨,有孩子的笑容,还有你羡煞旁人的眼神,杂糅了太多情景与情绪,可惜这一生虽心向美好,奈何却以一个“悲”字盖棺定论。


看到这里,你觉得父母应该给子女买房或者垫首付吗?



国馆:最中国的文化微刊。用文化修炼心灵,以智慧对话世界,在这里,重新发现文化的魅力。国馆2017重磅新书《与世同流,但不合污》正火热销售中。


最近大家都在看

1. 中国凭什么崛起?这还要从大数据下的中国女人说起!

2. 毕福剑找到新工作后引发的十句警言,句句入骨!!

3. 31张图片,看懂10张算我输!

4. 关系=有关系=发生关系(太经典!)

5. 做人的最高境界:装傻


- END -

版权及商务合作,请加QQ / 微信:2881339635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