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光直先生怀念目录(修订版)

黄心怡 考古文献目录整理 2023-06-25


张光直先生怀念目录

(修订版)





张光直先生诞辰90周年之际,我们特在《张光直先生怀念目录》的基础上进行修订,以此纪念先生。

先生的论著目录已有学者搜集整理,见Robert E. Murowchick(慕容捷)主编、Lothar von Falkenhausen(罗泰)、冷键、李永迪、赖国龙、杨念群协编的《张光直作品目录》和陈星灿老师编纂的《张光直先生作品目录》。

因此,本目录主要搜集范围为先生去世前后,与先生有关的互动及悼念文章,以及部分针对先生学术观点的研究文章。

先生一生足迹遍布四海,特别是在美国和台湾交友广泛,赢得学界好评,相关文章数量巨多,本目录做不到面面俱到,有待补充。此外,网络上有许多关于先生的文章,由于散落于各处,也未能收入。

不当之处,敬请指出,谢谢!





【1】金元. The Archaeology of Ancient China, by Chang Kwang-chih,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3, XX, 346 pp., 12 Tables, 14 maps, 33 flgs., ⅩⅦ Pls. 1963。

【2】Darcy Kathleen. Book Reviews : Chang, Kwang-chih, Early Chinese Civilization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xiv, 229 pp.  1980。

【3】许倬云:《中国古代史研究状况》,《中国史研究动态》,1980年第2期。

【4】伊藤道治,宋镇豪:《评介张光直著<商代文明>》,《中国史研究动态》,1983年第6期。

【5】肖玉:《商文化国际讨论会在檀香山举行夏鼐教授等十名学者应邀参加》,《考古》,1983年第1期。

【6】丁乙,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介绍》,《考古》,1983年第10期。

【7】本刊通讯员:《亚洲地区(中国)考古讨论会在西安闭幕》,《史前研究》,1984年第1期。

【8】一丁:《访美漫笔剑桥觅知》,《化石》,1986年第1期。

【9】佚名:《张光直埋首研究考古学》,《文化学研究》,1986年第2期。

【10】蒋祖棣:《中国古代文明的全新观察——读张光直先生的两部考古学论集》,《读书》,1987年第3期。

【11】张鸿雁:《论中国初期的城市和"城市"概念——与张光直先生商榷》,《中国史研究动态》,1988年第1期。

【12】佚名:《张光直》,《史学情报》,1988年第2期。

【13】王和:《考古学与青铜文化及其它--访美籍华人学者张光直教授》,1988年,未定稿。

【14】冼剑民:《勇闯新路独树一帜-评张光直先生的<中国青铜< span="">时代>》,《暨南大学研究生学报》,1986年第2期。

【15】聂玉海:《中国殷商文化国际讨论会在安阳举行》,《殷都学刊》,1987年第4期。

【16】陈弢:《文明的轨迹——<美术、神< span="">话与祭祀>述评》,《中国图书评论》,1989年第3期。

【17】顾国泉:《考古材料与政治权威》,《读书》,1989年第1期。

【18】刘志伟:《涉外采访的几点体会》,《新闻爱好者》,1990年第11期。

【19】李学勤:《夏商周离我们有多远?——读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一、二集》,《读书》,1990年第3期。

【20】佚名:《哈佛大学教授张光直先生在商丘考察商文化》,《中国博物馆通讯》,1990年第5期。

【21】杨锡璋:《<古代中国考古学>简介》,《考古》,1990年第11期。

【22】陈星灿:《读<古代< span="">中国考古学>》,《考古》,1990年第11期。

【23】井上聪:《商代庙号新论》,《中原文物》1990年。

【24】陈弢:《三代文明说——<美术、神话与祭祀>简评》,《辽宁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

【25】桑坚信:《浅谈聚落形态考古与浙江史前聚落形态的考察》,《南方文物》,1992年第3期。

【26】张凤:《为冷门学科献身——记张光直教授》,《读书》1993年第8期。

【27】陈星灿:《通识·契合·敞开·放松——张光直先生访谈录》,《读书》,1994年第12期。

【28】佚名:《台考古学家张光直从远古到现代的学者》,《广西农村经济》,1994年第4期。

【29】容观廈:《从一位考古学家的诤言谈起──三论文化人类学知识与考古学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1995年。

【30】陈星灿:《考古学就在我们身边》,《读书》,1996年第9期。

【31】陈星灿:《中国考古向何处去──张光直先生访谈录》,《华夏考古》,1996年第1期。

【32】越人:《台湾<联合报><中国时报>选出1995年度最佳书籍》,《出版参考》,1996年第7期。

【33】海基·菲里,冷健:《与张光直交谈》,《华夏考古》,1997年第1期。

【34】熊存瑞,宋文峰,Victor等:《近年来西方学术界对1644年以前中国古代城市史研究概述》,《城市史研究》,1997年第1期。

【35】苏清杰:《中国专栏作家第一人——蒋晔和他的500个中国文化名人》,《中国人才》,1998年第3期。

【36】杜正胜:《新史学与中国考古学的发展》,《文物世界》,1998年第1期。

【37】曹兵武:《张光直先生及其考古学——兼读张光直<中国考古学论文集>及<考古人类学随笔>》,《东南文化》,1998年第2期。

【38】耿一民:《考古学家张光直的中国情结》,《炎黄春秋》,1998年第6期。

【39】臧振华:《台湾考古研究概述》,《文博》,1998年第4期。

【40】Brill:Journal of East Asian Archaeology,1999年。

【41】曹兵武:《考古学的灵魂——张光直<考古学:关于其若干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再思考>译后记》,《文物天地》,2000年第5期。

【42】曹兵武:《我与张光直先生的人缘与书缘》,《文物天地》,2001年第2期。

【43】陈星灿:《追念张光直先生》,《文物天地》,2001年第2期。

【44】蓝博洲:《秧歌·台北——台湾新文艺运动的青春之歌》,《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年第1期。

【45】何标:《风雨同舟满载情谊》,《台声》,2001年第12期。

【46】维一:《忆光直先生》,《博览群书》,2001年第7期。

【47】张光正:《痛心疾首别光直》,《台声》,2001年第3期。

【48】韩三洲:《飘逝的"番薯人"》,《博览群书》,2001年第6期。

【49】李零:《我心中的张光直先生》,《读书》,2001年第11期。

【50】Errata: Kwang-Chih Chang (1931-2001), 2001年第 60期。

【51】Lothar von Falkenhausen: Kwang-Chih Chang 15 April 1931-3 January 2001, 2001年第61期。

【52】佚名:《编后》,《中国文化》,2001年第1期。

【53】肖玉:《张光直教授追悼会在哈佛大学举行》,《考古》,2001年第10期。

【54】刘莉:《忆张光直先生》,《文物天地>,2001年。

【55】臧振华:《张光直生平事略》,《古今论衡》,2001年第6期。

【56】陈光祖:《桃李不言-怀念张光直先生》,《古今论衡》,2001年第6期。

【57】叶芸芸:《洗涤的灵魂:悼念张光直与载国辉先生》,《传记文学》,2001年第4期。

【58】徐坚:《凿通时代的落幕:纪念张光直先生的逝去》,《中华读书报》,2001年第21期。

【59】李永迪:《与张光直先生谈夏文化考古》,《古今论衡》,2001年第6期。

【60】陈立伟:《一位考古人类学者的艺术史观─简介张光直的青铜艺术研究》,《故宫文物月刊》,2001年第214期。

【61】张凤:《怀念张光直教授》,《寻根》,2001年第2期。

【62】黄铭崇:《悼念张光直老师》,《古今论衡》,2001年第6期。

【63】陈星灿:《永远的张光直先生》,《万象》,2001年第5期。

【64】杜正胜:《巨大的身影-追念张光直先生》,《古今论衡》,2001年第6期。

【65】臧振华:《朴实无华-怀念张光直先生》,《古今论衡》,2001年第6期。

【66】韩伟:《沉痛悼念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考古与文物》,2001年第1期。

【67】陈星灿,刘莉:《深切怀念张光直先生》,《考古》,2001年第10期。

【68】陈星灿:《张光直先生作品目录》,《史前研究》,2002年。

【69】巫鸿:《张光直师,哈佛,与我》,《读书》,2002年第2期。

【70】三联书店:《四海为家:追念考古学家张光直》,《生活·读书·新知》,2002年。

本书收入文章如下:

(1)悼念张光直 徐苹芳

(2)永恒的友谊——忆我和张光直先生的交往 邹衡

(3)往事追记 俞伟超
(4)三秋风雨祭光直 石兴邦
(5)张光直和中美在商丘的合作发掘 张长寿
(6)怀念我的朋友张光直 王仲殊
(7)漫天风雪哭雪痴 张忠培
(8)张光直先生与中国考古学 安志敏
(9)忆张光直先生二三事 李学勤
(10)我心中的张光直先生 李零
(11)张光直先生与北大 李水城
(12)深切怀念光直先生 陈星灿、刘莉
(13)追思张光直先生 陈星灿
(14)倍觉惆怅 朱启新
(15)边缘人的心声——张光直先生及其考古学 曹兵武
(16)从重聚到永诀——痛悼二弟 张光正
(17)悼念光直 李光谟
(18)朴实无华——怀念张光直先生 臧振华
(19)在成都一个小茶馆里——张光直先生临终前的一场安祷 王明珂
(20)忆光直师 李永迪
(21)与张光直先生谈夏文化考古 李永迪
(22)恩师与挚友——忆张光直师琐记 洪晓纯
(23)死而不亡——张光直的贡献 吉德炜
(24)一座没有爆发的火山——悼亡友张光直 余英时
(25)论学不因生死隔 许倬云
(26)一点回忆 卞赵如兰
(27)亦师亦友张光直 杜维明
(28)怀念张光直先生 威廉姆·L·费石
(29)雪黯康桥人已去——记张光直先生二三事 陆惠风
(30)张光直师,哈佛,与我 巫鸿
(31)追忆张光直 罗泰
(32)金石无声,叩之则鸣——一个学生的追念 慕容捷
(33)张光直先生的遗产 李润权
(34)和张光直先生一起工作的最后日子 黄伟嘉
(35)附录一:张光直先生生平事略
(36)附录二:小人物的速写 吴襄
(37)附录三:张光直作品目录
(38)编后记

【71】李润权:《张光直教授的学术成就》,《中原文物》,2002年第2期。

【72】.陈星灿:《从一元到多元: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心路历程》,《中原文物》,2002年第2期。

【73】Robert E Murowchick, Chen Xingcan:Bibliography of Works by Kwang-Chih Chang: Supplementary Listing,2002年第 3(1-2)期。

【74】邵望平:《中原文化中的东方因素》,《中原文物》,2002年第2期。

【75】佚名:《编辑手记》,《读书杂志》,2002年第2期。

【76】杨楠:《良渚文化与中国文明》,《文物世界》,2002年第2期。

【77】魏京武:《忆张光直先生在西安的几次访问——纪念张光直先生逝世一周年》,《考古与文物》,2002年第1期。

【78】徐苹芳:《追念张光直先生——悼念张光直》,《读书》,2002年第2期。

【79】许倬云:《论学不因生死隔》,《读书》,2002年第2期。

【80】余英时:《一座没有爆发的火山》,《读书》,2002年第2期。

【81】石兴邦:《三秋风雨祭光直》,《史前研究》,2002年。

【82】李宏伟:《张光直对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得与失》,《河北学刊》,2003年第5期。

【83】聂甘霖:《浅析商周青铜器上的动物纹样——兼评张光直先生的"萨满通灵说"》,《考古与文物》,2003年。

【84】王铭铭:《由张光直想起的》,《读书》,2003年第6期。

【85】江玉林:《人、法的主体与法律的考古─从张光直「蕃薯人的故事」也谈法律的故事》,《月旦法学教室》,2003年。

【86】张法绥,张芳:《古代判词、供词拾掇》,《书屋》,2003年第1期。

【87】贾伟明:《也谈聚落形态考古》,《文物》,2003年第1期。

【88】谌中和:《青铜时代的本质》,《求索》,2004年第2期。

【89】沈怡璇:《试探张光直先生“环太平洋的底层”之意涵》,《人类与文化》,2005年第37期。

【90】刘军:《张光直和马克思国家起源理论的比较研究》,《学术探索》,2005年第2期。

【91】三联书店:《四海为家:追念考古学家张光直》,《生活·读书·新知》,2002年。

【92】陈其泰:《20世纪中国历史考证学研究》,2005年。

【93】韩三洲:《海外学人生活的另一面——<哈佛< span="">心影录>里的华裔学者》,《北京纪事》,2005年第5期。

【94】贺云翱,申伊欣:《好花也需绿叶扶:文物考古界资深编辑朱启新先生访谈录》,《长江文化论丛》,2006年。

【95】林天人:《横看成岭侧成峰―台湾地区先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1945-2000)》,《辅仁历史学报》2006年第17期。

【96】岱峻:《半个蚕茧包含的历史风云》,《粤海风》,2006年第3期。

【97】唐际根:《20世纪英文刊著中的“商研究”》,《三代考古》,2006年。

【98】王昊:《学者为人》,《书屋》,2006年第6期。

【99】陈畅:《结构主义人类学的理论模式的运用——读<商文明>有感》,《四川文物》,2006年第1期。

【100】萧兵:《中国上古文物中人与动物的关系——评张光直教授“动物伙伴”之泛萨满理论》,《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101】韩三洲:《张我军、张光直父子的中国情缘》,《传记文学》,2006年第5期。

【102】韩三洲:《张我军、张光直父子的中国心》,《海内与海外》2006年第6期。

【103】杭间:《本土知识体系与传统研究[C]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104】杜非:《构建一座考古与大众之间的桥梁——对考古类图书的策划实践与思考》,《编辑学刊》,2006年第6期。

【105】尹涛:《读<美术、神话与祭祀>》,《西北民族研究》,2006年第3期。

【106】唐际根:《20世纪英文刊著中的“商研究”》,《三代考古》,2006年。

【107】张廷:《再论张光直先生的「马雅,中国文化连续体」-有关马雅历法五十二年一周期的新诠释》,《中华科技史学会学刊》,2008年第12期。

【108】陈其斌,冼奕,曹勤华:《人类学的中国大师》,2008年。

【109】华锋林:《聚落考古学三释》,《福建文博》,2009年第1期。

【110】陈洪波:《书信中的历史——<传薪有斯人>读书记》,《华夏考古》,2009年第3期。

【111】胡金旺:《从张光直文明起源理论看轴心期中国文明的突破》,《理论界》,2009年第11期。

【112】木令耆:《再读张光直<蕃薯人的故事>》,《中国文物报》,2009年。

【113】郭忠豪:Mark Swislocki, Culinary Nostalgia:Regional Food Culture and the Urban Experience in Shanghai,《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010年第69期。

【114】王晓渔:《“二二八事件”中的官民冲突与族群矛盾》,《同舟共进》2009年第12期。

【115】王萌:《论张光直对于中国考古学科的定位》,《阴山学刊》,2009年。

【116】何标:《英勇孤寂的战士》,《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9年第4期。

【117】许倬云,李怀宇:《我在台湾大学》,《读书文摘》,2010年第5期。

【118】陈洪波:《20世纪中国考古学史研究述评》,《中原文物》,2010年第 6期。

【119】佚名:Rethinking the Myth of Sky-Earth Separation in Ancient China: Focusing on Chang Kwang-chih(張光直)’s Discussion, 2012年。

【120】张光正:《有关张我军和张光直的若干历史问题请教许倬云先生》,《海峡评论》,2010年第235期。

【121】叶舒宪:《符号经济与文学人类学:中国文学人类学第四届年会学术总结辞》,《符号与传媒》,2010年第1期。

【122】邓晓芒:《大人的幼儿园》,《杂文选刊(下旬刊)》2010年第5期。

【123】徐嘉祺,刘雯:《论国家起源中生产力决定论的正确性》,《魅力中国》,2010年第26期。

【124】何标:《缅怀台籍著名学者张光直先生》,《台声》,2011年第4期。

【125】罗丰:《那一代人的心迹》,《读书》,2011年第1期。

【126】陈祖芬:《哈佛告诉你》,《作文周刊(高考版)》,2011年第34期。

【127】陈胜前:《中国考古学与世界考古学》,《中国文物报》,2012年第7期。

【128】贠泽荣:《论聚落考古在中国的引进与发展》,山西大学,2012年。

【129】陈菁霞:《追述五六十年前台湾的白色恐怖》,《中华读书报》,2012年第10期。

【130】冯倩:《跨学科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文明——读<美术、神话与祭祀>》,《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2年第11期。

【131】宋新潮:《中国考古的国际合作》《南方文物》,2012年第4期。

【132】徐峰:《<中国古代宇宙观与政治文化>评介》,《中国史研究动态》,2012年第4期。

【133】中国国家旅游编辑部:《从高处看》,《中国国家旅游》,2013年第8期。

【134】赵一凡:《西部国情考之六 石大·哈佛·文明双轨》,《书城》,2013年第3期。

【135】别墨:《俘金之战》,《中国经营报》,2013年第4期。

【136】江腾飞:《古代神话与政治权力研究》,《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第30(05)期。

【137】何玉红:《中国史研究的意义不限于中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第5期。

【138】何玉红:《研究中国史要多配几副好“眼镜”》吗,《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第5期。

【139】李新华,辛蔚:《何以为人:张光直先生<番薯人的故事>评介》,<暨南史学>,2013年。

【140】刘长:《张光直与中国考古学》,《大众文艺》,2013年第19期。

【141】汪志斌:《基于理想典型思想的上古巫觋研究反思》,《天府新论》,2013年第5期。

【142】范忠秀:《从人类学思考著书以及人类学家如何著书》,《长沙大学学报》,2013年第027期。

【143】焦天龙:《台湾海峡考古的回顾与展望》,《考古》,2013年第5期。

【144】魏沛娜:《当考古成为牟利之道》,《深圳商报》,2013年第C03期。

【145】陈光祖:《东亚考古学的再思:张光直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论文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13年。

【146】曲枫:《张光直萨满教考古学理论的人类学思想来源述评》,《民族研究》,2014年第5期。

【147】唐际根,杨难得:《中国青铜器纹饰含义的探索与论述:从<美术、神话与祭祀>到<中国早期青铜礼器的含义问题>》,《美成在久》,2014年第2期。

【148】张经纬:《张光直:考古学领域最后的巨人》,《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5年2月15日。

【149】朱乃诚:《中国古代文化连续发展的标杆之作:重读<庙底沟与三里桥>有感》,《南方文物》,2015年第3期。

【150】吴强:《世间已无张光直》,《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年第10期。

【151】张凤:《哈佛问学录:与哈佛大学教授对话》,2015年。

【152】唐际根:《殷墟与海峡两岸学术交流叙事》,《三代考古》,2015年。

【153】王良田:《再论汤都南亳商丘说》,《中国古都学会.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15年。

【154】侯卫东:《商丘区域考古研究述评》,《华夏考古》,2016年第4期。

【155】张重岗:《汉学史的感性——读张凤<哈佛问学录>及其他》,《名作欣赏》,2016年第4期。

【156】王倩:《神话如何进入历史:张光直神话研究述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

【157】白鹏:《寻商探宋 追梦未已——追忆张光直在商丘的十年商文明考古探源未竟事业》,《商丘日报》,2016年4月15日。

【158】彭文斌:《<饮食人类学>专题导言》,《民族学刊》,2017年第8期。

【159】俞晓群:《览史》,《辽宁日报》,2017年05月09日。

【160】路国权:《考古照进现实——改造我们的文明》,《中国文物报》,2017年07月11日(006).。

【161】赖功欧:《张光直考古视野下的“农业文化”观新探》,《农业考古》,2017年第4期。

【162】吾淳:《差异,交集与互补-雅斯贝斯"轴心期"理论与张光直"连续性""突破性"理论的比较》,《同济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

【163】佚名:《吾淳:<"连续"与"突破":张光直历史理论的要义,贡献及问题>》,《史学史研究》,2017年。

【164】白鹏:《张光直先生还和我们在一起》,《商丘日报》,2017年9月29日。

【165】姚伟:《张光直:他让中国考古置身世界舞台》,《大河报》,2017年9月。

【166】姚伟:《学霸张光直的考古之路》,《大河报》,2017年10月。

【167】王晓和:《<美术、神话与祭祀>(Art,Myth,and Ritual:The Path to Political Authority in Ancient China,1983)新中译本面世》,《国际汉学》,2019年第3期。

【168】侯卫东:《相思与期许:张光直的商丘考古梦》,《中国文物报》,2017年11月03日。

【169】梁加农:《<夏鼐日记>所见当代学人:从陈寅恪、傅斯年、郭沫若、陈梦家到张光直》,《古今论衡》2017年第30期。

【170】康莎:《考古学的几点思索》,《大观》,2017年第9期。

【171】查晓英:《从“古物学”到“考古学”:1917~1925年北京大学的考古活动》,《考古》,2017年第3期。

【172】谭佳:《两种"物"观——对萧兵批评张光直"泛萨满论"的再评论》,《民族艺术》,2018年第145期。

【173】龙梆企:《张光直:中国文明的积聚,是政治手段实现的——读<美术、神话与祭祀>》,《今日民族》,2018年第8期。

【174】邢千里:《鹳鸟石斧图与孩童的视角》,《美术报》,2018年6月16日。

【175】李伟:《考古学家的"世界眼光"与"中国情怀"——张光直先生的国学文化观简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2019年。

【176】刘亦方:《读<商文明>——商代考古研究相关问题及思考》,<华夏考古>,2019年第2期。

【177】许鑫城:《一部"中国"诞生史的活剧——张光直<历史时期前夜的中国>述评》,《古代文明(辑刊)》,2019年第1期。

【178】李水城:《酋邦理论与中国考古学的渊源》,《文汇报》,2019年11月08日。

【179】姚伟:《张光直:一位让商丘永远怀念的考古学家》,《澎湃新闻》,2020年3月13日。

【180】周端端:《从神话到政治文明——读张光直<艺术,神话与祭祀>》,《语文教学通讯》,2020年第4期。

【181】徐峰:《鸿书传真情》,《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2月17日。

【182】刘莉,陈星灿:《中国文明:起源与绵延》,《中国经营报》,2020年10月19日。

【183】唐磊:《中国学的核心课题:从韦伯之问到谭中之问》,《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09月22日。

【184】徐峰:《鸿书传真情——张光直与何兹全的一段往事》,《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2月27日。

【185】孙庆伟:《追寻中华文明的价值——重读张光直<考古学< span="">专题六讲>》,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