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同理心三部曲之三:用爱的语言去沟通 | 让自己被他人同理
有一段时间,我觉得儿子特别不能理解自己,辛苦工作了一天尤其是讲完一天课之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我只想躺下来好好休息一下(互联网的节奏和强度大家都懂的),儿子还要吵闹着让我陪他玩耍,在那种情况下,情绪很容易烦躁,被“点着”。我觉得孩子特别“不懂事”,不能理解我的辛苦。我能够看到并理解他的需要,他需要妈妈的陪伴,需要妈妈的关心和爱护;但同时我也要照顾好我自己,才有体力和精神更好地陪伴他,我也需要得到儿子的理解,关心,尊重。
以前在没有修炼“非暴力沟通”的时候,我会在内心里怪责儿子不懂事,不善解人意,不懂得心疼妈妈,要么凶他一顿,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啊!妈妈都这么累了,你还不能理解妈妈,妈妈现在需要休息,你先自己玩会儿或者让阿姨陪你玩会儿!然后我就自顾自地去休息了,留下儿子在那里不开心或者继续吵闹,其实凶完孩子之后我心里也很不舒服,并不能很踏实地休息。
要么就是忍着委屈,憋着怒气,陪儿子玩耍一会儿,陪伴的时候心不在焉,身在心不在,并不能做到投入和专注,并不是陪伴而只是陪着。这种情况下自己不仅没有得到及时的休息,还会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认为自己“牺牲”了照顾自己,强打精神陪伴儿子,身心更加疲惫。第一种方式会经常感觉自责,第二种方式会经常感受委屈,长此以往来看这两种方式都不是很好地沟通和相处的方式,既没有同理到自己,也没有同理到他人,也没有获得他人的理解。
当我开始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跟孩子沟通后,我既照顾到了自己的感受需要,也照顾到了儿子的感受和需要。当孩子希望我陪伴他时,我不再一味怪责儿子不能理解“疲惫”的妈妈,我会跟他用爱的语言去沟通(其实爱始终就在那里,而我们只是不会运用爱的语言去表达自己),我会跟他说:儿子,妈妈知道你从放学就等着妈妈回来陪你玩,等了好几个小时了(关注到他的期待和需要)。今天妈妈讲了一天课,嗓子有点哑了;站了一天,腿也有些疼,现在感觉特别疲惫。妈妈还没吃完饭你就让妈妈陪你玩,妈妈跟你解释你还打断妈妈说话(观察,陈述事实),你这样做妈妈感到有点伤心和难过(表达感受),妈妈工作累了,也想好好休息一下,也希望获得你的理解和关心(表达需要),其实妈妈也很想陪你玩一会儿,可否等妈妈躺半个小时,休息一下,恢复一下体力然后再陪你玩好吗?(提出具体请求)。
当我不断以这样的方式跟儿子沟通,表达自己的感受,需要,提出具体的请求,他慢慢也逐渐理解妈妈的辛苦了,我逐渐获得了儿子的理解。现在当他看到妈妈讲完课,或者有时加班很晚回来,他就知道妈妈很辛苦,需要休息,不会让我马上陪他玩,而是让妈妈休息一下。每晚睡前我会给他讲故事,但是如果讲课嗓子哑了或者非常疲倦,我想早点休息的时候,我们就会有个约定,他就听着自己喜欢的音乐入睡,不再让妈妈讲故事了。
非暴力沟通是怎样的沟通呢?在前面的我跟儿子的沟通中已经体现,共有四部曲:
陈述自己观察到的,听到的,想起来的,这些观察都是客观事实,不带有自己的主观判断,这样对方比较容易接受,因为事实是无可辩驳的。
比如我经常在课上举例:如果看到一位同学上课迟到了。老师怎样表达是观察而不是判断呢?表达观察是:这位同学,我看到你今天上课迟到了10分钟。而不是进行评判:这位同学,你怎么这么不守时啊?大家可以想想,如果你是那位迟到的同学,这两种表达方式,哪种更容易接受?
第二种表达方式通常会引发对方怎样的行为或者感受呢?对方可能会进行解释,辩解,甚至指责,这都不利于对话的进一步进行。
在跟儿子的沟通中,我不是一上来就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呢?(评判)而是说:妈妈还没吃饭你就让妈妈陪你玩;妈妈解释(说话)你打断妈妈。这些表达的都是事实。
对于这样的行为,我有什么样的感受?(情感而非想法)表达对方这样的行为带给你的内在感受是怎样的?帮助对方更好地理解你。比如我跟儿子沟通说:你这样做会让妈妈感到有些伤心和难过。这就是在表达他那样做带给我的感受。我儿子也在表达他的感受:你这样说我很不舒服。
自己内在更深层次的诉求。比如我向儿子表达:我也希望获得你的理解和关心。
▌第四步:请求帮助
运用这样的沟通方式,会让对方感到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被照顾到了,同时也让对方关照到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学会了用一种更加平和,带着爱和理解的方式去沟通,当然不是说每时每刻都能做到这样,有时仍会失控,有时还会指责和抱怨。我也逐渐能接受自己那个样子,因为我不是圣人,我不够完美,我也不能时刻都做到,有时行为会有反复,但我逐渐建立了觉察,找到了方法,在不断地修炼,已经在路上……
我是刘胜红,滴滴学院资深培训专家。22年职场经历,13年互联网大厂培训经验,DISC/情商/4D领导力认证讲师 ,讲授10几门领导力和通用素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