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的差距在于认知
小编推荐: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会遇到很多成长的障碍,难以跨越的困难。往往,我们重视技能的培养,忽视认知的作用。认知是金子般珍贵的东西,只有认知提升了,我们才能更快的获得成长。这篇文章,总结了一些我的思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认知有多重要?有个故事是这么说的。一群人去挖金子而有的人却去卖水,最后挖金子的没赚到钱,卖水的却都发达了。为什么?这就是认知的差异。
这点无论对个人对团队都适用。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很优秀的人,会发现他怎么什么都会,做什么都可以有成就。
其实原因很简单,他在不断高速自我进化。终身成长进化的人,首先需要拥有成长心态,而不是固定心态。
曾经,我也是个固定心态者,看见比自己强的人总倾向于认为他们有更好的天赋或者能力,带团队,遇见下属犯的错,第一个想法就是:天赋或能力有问题。那时特别喜欢给别人和自己打各种标签。
最近两年不少看不上的下属已经取得突破成为业内大牛,再看看自己好多年没有突破了。开始顿悟,哪有什么天赋,都是一步步突破才获得的能力。
人最大的障碍就是自己,这个障碍不是身体,而是思维。改造思维的关键是拥有成长思维,「原则」里有一句话非常精彩:要么进化,要么去死。进化是宇宙中最强大的规律,它驱动着一切,改变着一切。
我们要相信这个原理!
再谈谈团队的进化,互联网好的团队大概率是一支学习成长型团队。特别是创业公司,创业本质上是面对不确定的危险世界,只有不设边界成长的团队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
团队进化速度取决于管理者,天花板也取决于管理者。做管理尤其要不设边界的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带出真正优秀能取得业绩的团队。
前几天写了篇文章:那些40岁的程序员都去哪了。这里面的5号老同事,非常可惜,他是一个勤勤恳恳的职场老黄牛,最后却被动的离开了互联网行业。
本质原因是因为他没有成为一个高手,再往深了分析,是因为没有把刻意练习的方法融入到工作中。
大家初入职场,缺乏经验和技能,往往都是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不少同学很快进入舒适区,这种状态很平静也很安逸,却是极大的陷阱。
简单的工作重复做的时候,我们能否做得更优秀?工作中能否观察上级或者其他优秀同事的好的工作方法,并学习应用到自己的工作?能否保持读书学习的习惯?能否保持总结输出的习惯?能否主动寻找高手来指导自己?
以上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刻意练习的实操方法。职场无论是走管理序列还是专业序列,又或者换其他职业,都需要将刻意练习融入进来。
成为高手意味着你超过了大部分人,也意味着随着时间消逝、年龄增长被淘汰的几率变小。
一旦进入高手模式,就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在任何一个行业、领域、甚至子领域,想成为高手都非常艰难。安逸的呆在舒适区是人类的本能,不断处于学习区是一种反人性的行为。
不过好消息是,如果你真能成为某一领域的高手,并复盘掌握成为高手的过程。深刻理解这个过程,掌握成为高手的心得智慧,进入「高手模式」,那么在其他领域的成长,就会容易得多。
这种状态下,看待事物本质的能力会得到很大提升,同时成长的核心方法论在很多领域都是相通的。
在某一领域成为高手,并不意味着进入高手模式。高手模式需要具备深刻洞悉系统复杂性的能力。
任何系统都可以进一步拆解为多个「要素」,及要素之间的「连接方式」,在这个定义中,有两个关键词:
要素 连接方式
比如,一台复杂的电脑,包括主板、显示器、鼠标、cpu、内存、硬盘、等等组件和零件。
这些组件和零件就是「要素」,而这些组件和零件如何衔接,如何搭配让电脑这个系统运转起来,这里的衔接方式,搭配方式就是「连接方式」。
将复杂系统拆解为穷尽的要素,并找到要素和要素之间的「连接方式」。深入理解「要素」之间的连接方式。
我们往往容易看见整体,容易看见要素却常常忽略他们的「连接方式」。而解决问题的方式常常隐藏在「连接方式」里。
洞悉系统和连接方式需要以下四个问题:
你能够识别出各个要素吗?
这些要素相互之间有连接方式吗,是怎么连接起来的?
这些要素单独作用时产生的影响和它们通过连接方式整合在一起时产生的影响有所不同吗?
当环境改变了,要素和连接关系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
ego即过分强调自我的感受,自我进化的最大障碍就是ego。ego是非常情感化的东西,它会让你建立一种情感防御机制,人都不喜欢犯错的感觉,更不喜欢被人批评指责的感觉。
当有人指出你的毛病和错误时,本能的反应是反驳或者愤怒,因为你的内心害怕复杂的事情。面对复杂的事情,你总是希望能把问题简化,甚至让问题消失。出发点不再是面对现实,而是充满了自我的情绪。
很多人所犯的最大错误是无法客观看待他人和自己。这导致他们一次次遭遇别人的弱点和自己的弱点,充满了对自我的保护和辩驳。
其实也很正常,这真的是人类的本能。
我曾经也是这么一个ego极大的人,在我创业的时候也完全听不进去下属的建议,完全沉浸于自我的感受之中,导致错失重大机遇,之前也写了一篇反思创业的文章:一个价值10亿的教训。
这两年,我最大的进步就是在「放小ego」这件事,终于下属可以指责我鼻子喷我了,终于不再那么计较旁人对我的看法了。
在「象与骑象人」这本书中,提出了人的两个思维对抗的理论:动物大脑和理性大脑的对抗。我们在面对事情时的反映,往往大脑里不止一个声音,最终给外界的反馈,可能是经过大脑不同思维的投票结果。
要放小ego,放大格局,我们就需要多听听理性大脑的决策,不要被动物大脑绑架。追求理性包括可以质疑自己的想法,能做到这点,又何必在意其他人的质疑和看法呢?
焦虑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干就完了。
最近身边不少30多岁的程序员朋友非常焦虑,聊下来有的是因为做管理担心业务掉队、有的是因为一直突破不了,到不了架构师级别、也有的是因为和身边的朋友们比较,产生了落差感。
四年前我也经历了一段特别焦虑的时光,那时候刚刚创业失败,感觉对不住一起奋斗的兄弟们,也不知道失败后能干什么。
那时候整夜整夜失眠,醒来后整个人也是懵的,一天到晚浑浑噩噩。持续了一段时间,我觉得这样下去肯定不行,于是开始找工作,积极投简历。行动起来之后,很快不焦虑了,只有忙碌感。很快我也入职一家公司担任CTO。
最近想明白,焦虑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要「反焦虑」。在内心深处,接受最坏的结局,想明白之后,尽最大努力去拼搏。
比如我创业失败最终走出来,就是这么想的,真没公司要了,大不了送外卖,还能饿死不成。
曾经优秀的人消失了,首先表现在自满心态。
大家有没有一种感受,曾经很厉害很优秀的人,突然就变得平庸了。当然,有的时候是时代的浪潮打过来,往往埋没一群人。但是更重要的,是自满的心态影响了继续优秀的道路。
最近看了傅盛的反思,复盘了猎豹从50亿美金跌到2亿美金的全过程。傅盛是这么总结的:
傅盛反思,要放下所有,再也不要把猎豹当成上市公司、不要把自己当成企业家。不断提醒自己,公司的本质是一群人做一件事,而不是一个臃肿的体系。不断告诉自己收获已经足够,不用再担心失去什么。
大白话是:要放下荣誉成就,重归创业心态。听猎豹的朋友说,傅盛最近的确变了,从喜欢接受各种采访到重新回归像素级关心产品研发。
相信傅盛有重回颠覆的那一天,因为自满的心态已经不再有了。大佬自满的代价尚且如此之高,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一旦自满更会停滞不前,甚至快速跌落谷底。
不用说,人类的本质都是利己的。圣人的单纯利他价值观,咱都是俗人,崇拜下就可以了。
但人类社会很奇妙,特别讲究等价交换,如果你不能做到不断的利他,反而最终无法利己。
怎么说?如果你没有自身某些方面的价值,并把价值传递给其他人,帮助其他人,在这个等价交换的社会里,没有人会理你,你也不会具备任何人脉。
而人脉资源,才是长期利己的根本保证。换句话说,先让自己具备价值,然后不计回报的先付出,才能在关键时刻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没有人愿意和上来就索取的人打交道。
有时候,你会感觉很努力但依然没有进步,别放弃坚持下去。
很多事都是你做了很久很久,完全没起色,最后一段时间一飞冲天,比如学英语、技术上的精进、产品上的积累、财富的积累。
一开始都很缓慢没进展,跟蜗牛似的,突然间就如同雄鹰展翅一飞冲天。不过在起飞这天来临之前,大部分都已经放弃了。
当然,不可否认不同人拥有不同的能力和资源,资源匮乏能力差的,行动力也会差,而且干很多事情都不会太顺利,会对信心产生严重打击。这时候只要还认为方向是对的,更需要牢记「坚持」二字。
以上8点关于认知的思考就说完了。认知的提升比技能的提升更重要,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你永远赚不到超过你认知的钱,即便凭运气赚到,也要凭本事亏掉。
特别在职场,我们更要不断提升职场认知,让自己尽量立于不败之地。很多时候同样的努力,不一样的方向,差距巨大。
我是易洋,前腾讯码农,前360技术总监,前哒哒技术副总裁,现担任土豆教育CTO。11年互联网行业技术产品运营经验。此号分享职场进阶,职场认知,技术产品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