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技术同学如何做好需求分析

符孙浪 极客人生THE GEEKS 2022-09-09

说到需求分析,我们技术同学们马上就会想到产品需求评审,如果大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产品需求评审会议上,大部分技术同学总是默默听完,部分同学会提出技术角度的建议“这个实现比较困难,你看能不能这样...”,少部分同学会问“这个有什么价值”,极少有同学能推翻产品方案,提出新的产品设计。

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产品同学在前期进行了非常多的业务需求分析,而技术同学只有拿到产品需求的时候才匆忙进行产品需求分析,自然就不会想的很深入,对业务需求也不了解,在产品需求评审时就表现的比较沉稳,偶尔提出一些疑惑,产品同学一般也能应对。

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对,这样不是很好么,产品同学已经帮我们进行了需求分析,技术实现产品需求就完事了,事实真的是这样么?绝对不是,大家发现产品功能上线后,用户抱怨,业务方抱怨,NPS下降,为什么会这样?这里面原因很多,为什么我们技术同学在做产品需求分析的时候没有发现这些问题,一味的归罪于产品经理是不对的,产品需求是我们实现的,不是么,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在需求分析时发现这些问题,才能有效的避免产品上线后的问题,那么如何技术同学如何提升需求分析能力呢?

一、明确业务需求和产品需求的区别  

在说需求分析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业务需求,什么是产品需求,以及他们之间的区别。

这里我举个例子,业务方提出业务需求“我想要一艘船”,把乘客送过河,产品大大经过区域调研,多方论证,最终整理出来的产品需求是“我们要造一座桥”,所有乘客从桥上通过。

在这个例子里,业务的需求是“一艘船”,而产品需求是“一座桥”,区别是什么呢?

很多时候,业务需求或者说用户需求表达的是外在的“想要”(Want),产品需求满足的是内在的“诉求”(Need)。

“想要”(Want)是用户外在表达出来的,而“诉求”(Need)是用户内在的心理预期。产品需求满足的是用户的内在诉求,这是根本。

这里有个问题,如果我们技术同学认为业务的需求就是“我们要造一座桥”,那就完了,我们一定要清楚,这个仅仅是产品需求,为什么?

我们假设100名工程师投入半年,最终我们造出了这座桥,满足了业务需求和产品需求,然后我们统计发现,每天过河的乘客只有寥寥数位,这个工程给公司带来的商业价值明显是远远不够的。

细心的技术工程师可能在需求评审的时候发现,用户只是想过河而已,我们没必要大费周章去盖桥,我们有“过河索道技术”,完全可以应用在这个场景中,快速应用过来,一周即可上线,问题解决。

需求分析不是单一的点状思考,需要结合用户表达的外在欲望、内在的核心诉求以及目前的可用成本综合评估。

 

二、如何系统化的分析需求

在上面的讨论中,我们明确了什么是业务需求,什么是产品需求,以及了解到了需求分析是结合用户表达的外在欲望、内在的核心诉求以及可用成本的综合评估。

那么我们技术通过应该掌握哪些需求分析的理论呢?如何专业的进行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往往结合业务目标、用户、场景来分析:

1.用户分析,用户有什么样的特征,比如价格敏感度特征、职业特征(学生、白领)等,这些都能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用户,同一个需求,对不同用户来说,他的需求层级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参考马斯洛的需求层间模型。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书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如下图。

明确用户的需求层间,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做出取舍判断,例如快车用户,他的需求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还是社交需求?如果是安全需求,我们的产品交互设计应该是什么样的,应该给乘客展示安全信息,如果是社交需求,我们的应该给乘客展示拼友的性别信息。

这样我们在产品需求评审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告诉产品经理,这样不行,可以怎么样去做。

2.场景分析,用户在什么场景下使用我们的产品,例如在大型火车站使用滴滴服务,我们应该考虑弱网环境,这些信息产品经理是不会告诉你的;

3.业务目标分析,业务目标有两部分,一是用户价值,二是商业价值,用户价值包括体验、效率,商业包括成本、利润等,明确业务目标,可以让我们在做技术方案设计的时候,明确投入产出,牛刀杀鸡不可取,避免打造一个航母级的技术,然后实现一个价值不大的业务目标,显然我们可以把精力用在其他更有价值的需求上。

 

三、提升需求分析能力的几个技巧

上面介绍了如何系统化的分析需求,但是如果仅仅是套用理论,是不够的,需要提升我们自身的软实力,软硬结合,才能真正的提升,我总结了以下三个方面:

1.倾听,无论是面对产品经理,还是业务方,多倾听,学会不轻易下结论,基于现象去分析背后的原因,基于原因再形成观点。避免一开始就陷入了自我假设中,执着于自己的解决方案,那样对方是很难跟你交流的。 

例如,如果你一开始就陷入了司机补贴高,成单率一定高这个观点,那么你可能会误解需求,我们应该学会放下观点,学会倾听。

2.观察,多看用户在做什么,观察是一种洞察用户需求的好方式,当你观察多了,你就掌握了一手的业务需求,而不是产品需求,结合业务需求和产品需求,你才能给出最好的技术方案,从容参与产品评审。

甚至,你可以发起产品需求。

3.同理心,同理心就是设身处地,少假设、多感受,我们看到每个人的观点,往往都只是冰山一角,观点的背后是逻辑和假设,如果你不了解这个人的教育、工作背景,生活经历,往往是没法真正理解他的观点的,可能觉得是错的,这需要我们不断练习站在他人角度设身处地看问题,学会多换几个视角,结论往往完全不一样。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总结心得,抛砖引玉,希望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欢迎打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