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家王平:会议经济是一个万亿的蓝海市场
提起会议经济,可能大家会觉得陌生。但事实上,根据2011年11月13日中国首次发布的《中国会议蓝皮书》的估计,中国会议经济产值近万亿元。
不同于其他国家会议主要类别多为NGO会议和公司会议,在中国,这一万亿估值的市场背后,大量的会议是由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主办的。
“对于一般会议经济的创业者而言,政府、事业单位的会议资源较难获得。”活动家网创始合伙人王平坦言,每年近20万场的商业会议,才是创业者的蓝海。“保守一点估计,单按会议门票算,20万场会议,一场500人规模,平均票价1500元,总价值就能达到1500亿。”
做会议如何做到旱涝保收?
活动家的团队中,有人原来从事演艺娱乐相关业务,主要是为演艺活动提供营销解决方案。但是几年来,随着娱乐行业大环境的收缩,优质资源的可遇不可求,以及寡头对市场的渐趋垄断,“光指着这一行,生意是越来越难了。”
“但是很多前两年很红的明星,今年出来搞演唱会,市场就已经不认可了。演唱会赚钱越来越不容易,艺人的经纪公司一般能赚到钱,但是做营销的、做票房的公司往往会亏损。”王平感叹道。
既想实现“旱涝保收”,又不想抛弃已经小有规模的“旧业”,就这样,王平他们将自己的定位最初锁定在活动领域,他们希望解决跟休闲娱乐方式相关的需求。经过一番市场调研,他们发现如果局限于这一领域,依然满足的是低频活动。想要提升频率,就需要满足人们更多样化的娱乐和学习需求,同时是频繁发生的行为。
为了选择更加高质的用户,他们将目光聚焦到了商务会议这片尚未被充分开发的领域。商务会议是一些媒体、公司和社会组织提升影响力、增加收入的主要渠道,也是主要的社交、曝光和学习的机会。活动家看重的正是商务会议在2B领域的吸引力。2014年底,他们正式推出活动家网站,集会议门票交易和会议经纪交易平台于一体。
一方面,对于用户来说,平台上各行业商业会议信息丰富,可直接点击下单,这有效的解决了用户找会议难、报名支付手续繁琐的问题。王平介绍说,以后他们还会提供赴会所需的交通、住宿等问题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活动家将涉足名人和专家的会议经济服务,包括演讲嘉宾的入驻邀约、签约,以及引进和包装有潜质的嘉宾等业务,解决会议主办方邀请嘉宾难的问题。
王平表示,在国外,通过参会、演讲挣钱并不是什么怪事,而在中国,名人、专家如果忙于走穴,则会被认为是“不务正业”。活动家希望扭转这种局面,他们希望能将公司做成学者名人圈的“华谊兄弟公司”,成为独一无二的会议嘉宾经纪公司。
据王平透露,他们也正在努力签约一批诺奖得主以及潜在诺奖得主。“在这些经济学家没有获得诺奖前我们可以以比较低的价格签下来,他们一旦获奖,身价翻个几番都是正常的,那时候,邀请他们做活动就是我们的优势。”
他还透露,未来,活动家将通过对后台数据的分析提取,发布自己的行业热度区域分布报告,发展出一部分咨询业务。
为了完成从娱乐到会议的转身,活动家在合伙人团队“各司其职”。几位合伙人中,一位来自台湾,从事台湾明星来大陆活动的沟通,熟悉经纪人事务,如今主要负责经纪业务的推进;另一位合伙人来自线下餐饮,与会议主办方多有接触,很了解会议现场和主办方需求,人脉、资源不少;而王平本人则是技术出身,主要负责数据库、网络平台、移动终端的建设和优化。
现阶段,活动家网几乎没有推广,靠着原始人脉和口碑传播,网站上每天已有20000人查找会议,用户精准度高,多为公司的商业部门或者市场部门的白领。每天达成的订单有20-30笔,平均单价在2000元左右。活动家作为会议的推广营销方,通过售出的门票进行提成,利润可达门票的20%。活动家创始合伙人王平表示,希望到2015年底,活动家在一定的营销推广后每天查询订阅用户能达到5-6万。
为什么在国外能上市,在国内却频遭冷眼?
同很多互联网创业项目一样,活动家在国外也有先例可循。Cevent和Eventbrite(独角兽俱乐部成员)都是会议经济领域中诞生的上市公司,市值估值最高已超过40亿美金。
为什么在海外能够上市的强势板块,在国内的发展却仍然处于艰难萌芽的状态呢?
其一是信息化化程度的差异。在互联网上进行会议信息查询,得到结果往往很不全面,更不要说主办方主动在微博、微信等媒体上进行立体传播了。一旦会议的时间地址人数需要调整,情况会变得非常棘手。会议信息化后,这些问题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信息化也是活动家的第一步。据王平介绍:“我们需要花很多精力,前期需要搭这种架子,给主办方提供接口,说服他们加入进来,把数据提供给我们。这个时候我们才能快速地去做大。”
其二是产业化程度的不同。在国外,会议的举办已经成为了一项非常规范的、市场化的行为,如有专门的会议培训师考证,有国际会议产业联盟等。国内会议的商业化发展还比较落后,很大一部分传统会议靠拨款来维持,没有盈利的需求。而用户也习惯了免费的会议机会,没有付费的习惯。
但世界上不可能有永久免费的午餐。王平估计,门票收入将成为会议举办的重要经费来源。国际上的经验显示,会议不论大小,都会出售几块到几百美金的门票,而高端会议的门票价格更是不菲。王平表示,在这样的商业模式下,主办方和参与者都能受益。一方面,有了资金,活动可以办得更好;另一方面,用户因为花了钱,也会倍加珍惜参会机会,减少报名却不出席的现象。
但是,王平对未来的形势持比较乐观的态度。他认为,随着国家反腐力度的加大,以及事业单位越来越多的市场化,自负盈亏的压力也越来越重。“当这个行业逐渐脱离政府的时候,商业化就会存在。”现在的条件对2B会议开发相对有利。
为了广泛地接触活动举办方并获得他们的支持,团队6人离开成都来到北京,分成三组,短短的5天内已经马不停蹄地拜访了50多家机构。“越传统的主办方越强势。”活动家的产品经理巫秀娟略显无奈。但团队并没有放弃,接下来,为了更好地拓展城市资源,团队将继续到上海、广州等地拜访。
虽然并没有站在常人所认为的风口上,但是王平对活动家选择的道路还是信心满满,认为中国的会议市场足够大,“而现在这个领域的公司都只是刚刚起步,活动家算是起步早的,”大多数公司都还在抱团取暖、摸索前进之中。只要跑得足够快,活动家有可能甩开同行,成为中国会议领域的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