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首善教育巡礼】且看南国小学如何玩转"新生态教育”?

2017-04-26 庐阳教育体育


“新生态教育”?初听这个词,按照惯例,难免会心生疑惑,又在创造新辞藻,博人眼球吧?

   对于庐阳的南国花园小学师生来说,“新生态教育”还真不是新造词语,而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触摸的、有温度的小学教育。


何为“新生态教育”

校长娄平,有话要说:

其一是宏观层面的“社会生态”,让学生走入社区,融入社会;

其二是中观层面的“伙伴生态”,为什么要实行走班教学?就是要打破过去以班级为单位的块状教学模式,促进伙伴生态的形成;

最后是微观层面的“个体自生态”。


❂ “新生态教育”,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教育即生活”,一个健康的教育生态是社区、家庭生活要素的源泉,教育回归生活的前提是学校回归社区并与家庭教育整合。

    在南国花园小学校长娄平看来,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不拿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通过“走班教学”以及特色化课程的构建,考虑学生特长发展的多样性、兴趣的差异性,让天真烂漫的孩子像一粒粒种子一样绽放。
  “南国的教育不能狭义化,我们提出和实施‘新生态教育’的理念,希望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生态中塑造灵动教育。”在他看来,教育者要做的,就是“陪伴成长、等待花开”。而新生态教育强调的是“立于儿童之中”,最终目标是文化意义上的儿童成长生态场域之合乎规律的再造,真正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使之成为构建良好的社会生态所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

“实际上,近年来全国倡导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用合肥话讲就是培养比较有‘灵光’、‘灵气’的孩子,延伸到我们的新生态教育中,就是以灵动课程打造生态课堂,以特色课程打造个性化的学生教育。”娄平介绍,无论是从创建经典诵读、校园足球、晨曦合唱团、机器人四大特色社团,还是正在探索的“走班教学”、“职业课程体验”,都是对这一理念的践行。


❂ 破“唯分数论”,开启职业体验、自主选择的个性化课程

近年来,南国花园小学的教育更注重学校、家庭、社会的三方融合,尤其是整合家长及合作培训机构的资源,为孩子提供自由多样、可选择的个性化课程。

高年级段学生将尝试“走班选课”

“过去,家长更看重的是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如今他们鼓励孩子参加到各种社团以及竞赛活动中来,实际上就是我们‘新生态教育’带来的新改变。”在学校教务处副主任钟德武看来,学校所倡导的“新生态教育”实际上是传达了一种新的培养理念,主题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达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融合”,从过去的“唯分数论”到如今不仅仅是注重孩子的文化学习,更多的是全面发展。

“今年,我们还将尝试在高年级段‘走班选课’,通过与少年宫课程的整合,让小学生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自选课程。”钟德武介绍说,作为“新生态教育”的体现,这种“走班选课”将与校本课程有效整合,充分挖掘本校教师的特长,同时聘请校外专业教师,开设经典诵读、兴趣数学、聊吧、数学俱乐部、英语脱口秀、魔方游戏、象棋、民俗文化等社团;体艺方面开设小足球社团;科技方面开设机器人及校园电视台等社团。“初步计划将开设20多个兴趣社团,每个社团控制在20人左右,所有社团都将有展示平台,每周二下午让孩子与喜欢的科目进行零障碍的接触。”

“这是打造‘儿童化教育’的一种尝试,也将是2017年学校重点筹划的课程。”在他看来,教育不能太功利性,“无用即为大用”,而学校的出发点正是基于孩子的。


倡导低年级段学生进行“职业体验”

   相较于高年级段孩子的“走班教学”尝试,南国花园小学还计划在低年级段学生中倡导“职业体验”。

   “6—12岁的孩子不适合学科化和应试化教育,容易培养模式化的学生,我们希望将孩子放在教育的中央,对于低年级段的孩子而言,他们的教育更适合一些体验。”从教多年,他最大的感悟是,很多刚进校的一、二年级孩子在知识学习上很难通过简单的,重复的记、背来实现,更多的是通过体验来理解与感受。

   “比如,小学生们想要学习交通规则,简单通过纸上的交通标识很难让他们理解,但如果通过活动课或者体验课的形式,让他们当一次交通协管员指挥交通,这种体验后得到的知识就一定能根深蒂固在脑海里。”在钟德武看来,对于不同年龄段、不同角色的体验,孩子的感觉都最真实而深刻。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同样,学习机器人一定要有兴趣,尤其是课堂上老师也要从基础知识开始,并辅佐以各种动手实践的活动,从而通过上课来感染孩子们。



❂ 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家长参与到课程中来

   从最早的4位机器人学生,到近千学生参与其中,如今的机器人社团已经成为南国花园小学的“招牌”之一。

  2013年,南国花园小学正式开展机器人社团活动,并制定和完善团员选拔方法,科学构建团员发展梯队,引入专业团队进校进团指导。

  近年来经过科学、合理的训练,机器人社团已经结下累累硕果。2016年安徽省第十六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南国花园小学综合技能项目共5支队伍入围省赛,经过激烈的角逐,全部获奖,其中王逸彬和章宇豪同学一举夺得小学组一等奖,这是该校连续三年获得该项目小学组一等奖,实现了“三连冠”。

  “相比于其他学校突出机器人的选拔性,我们本着培养学生兴趣为主,将这项活动全校普及,让更多对机器人感兴趣的孩子和家长参与报名,4年间,全校已经超过千名学生参与其中。”杨青青是学校机器人社团老师,在他看来,学习机器人的过程不仅仅是学习上课,更多的是让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课堂上,我更注重学生在小组里展现自己,当讲解员去阐述机器人组装的方方面面,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不同于其他社团的教学模式,杨青青更愿意鼓励家长加入到机器人社团的培养课程中。

“我们班有一位学生家长是合工大汽车专业的老师,一有时间就会参与到课堂中来,特别是涉及到传感器的问题,他会亲自做示范讲解,并结合汽车设计进行科普,学生们听得特别起劲。”从课堂教学中,他发现,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但在教学中,他也发现,部分家长一开始不理解、不支持孩子学机器人。“有些家长问过我,学机器人是不是很难?”杨青青说,实际上,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要从很基础的做起,而且一定要鼓励他们在课堂上亲自动手设计,学习机器人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是“高不可攀”,更多的是一种兴趣激发。

   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他发现社团里很多学生被这种兴趣改变了。“比如,我们班有位男生,文化课给老师的印象是好动、不遵守纪律,为什么到机器人社团里就是一个‘好学生’?因为评价标准不一样,好动说明他思维比较跳跃。”让他没想到的是,到了机器人队伍里,这样的孩子变得更自信。

  同样,课堂上有位女生成绩很好,刚开始家长希望她能在机器人社团锻炼思维能力,通过接触和了解后还很担忧孩子跟不上机器人的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当看到搭建的成果后家长还是很感动的。“这就是借助机器人的学习放大孩子的优点,同时也改变了家长对孩子的看法。”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对于孩子的小失误要多一些笑脸、宽容和关爱,给孩子多一些尝试和自主动手的能力。课堂上,老师要尝试带着孩子去感受数学知识,并通过动手和体验去让他们探索数学的奥秘。



❂ 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王国”的兴趣和能力

“很多学生刚开始会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很枯燥的事,特别是与一个个数字打交道,对于孩子来说如果没有兴趣作为支撑很难投入。”对于四年级数学老师信莉媛来说,她的课堂就是带着孩子走进“数学王国”,注重引导学生与数学语言的交流以及与生活相结合的思考。

  “比如,在数学课上我就比较注重课堂的学习氛围,特别是有情境的教学。” 信莉媛举例说,学习“毫升”这个单位时,自己就会带着滴管、试管来课堂上进行教学,孩子们分为几个小组各自实践和感受,往往在这个时候他们就会发现数学是很简单的。“让孩子在情境中去掌握数学知识,把数学和生活联系到一起就是一种‘新生态’的教育方式。”

   课下,她还带领学生们参加“兴趣数学”活动,比如,通过搭七巧板的活动拆解图形,这其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又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再比如,鼓励学生用小三角形拼成一朵小花、拼出汉字,再计算出面积的大小……这些都凸显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对于“新生态”教育,信莉媛也有自己的理解。

  在她看来,这种着眼于“伙伴生态”、“自生态”、“家庭生态”的教育理念,更多的是贯穿于课堂内外,不仅仅是课堂上老师们带着孩子探究“数学王国”的奥秘,课下同样要通过动手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前段时间,学生们在家拍摄搭建纸牌的照片让我很震撼,有位学生搭建的埃菲尔铁塔比人还高。”信莉媛向记者展示的照片中,一位小男孩搭建的埃菲尔铁塔甚至比自己的身高还高。“一开始,这位同学的家长发现他的数学能力不强,后来通过搭建纸牌对数学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形成了与同学合作搭建的氛围。”

  学生的变化不仅让家长惊讶,信莉媛也体会到,让孩子参与到数学的探索中需要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其实,这也是我们学校提倡的‘新生态教育’的一部分,让家长参与到其中营造家庭学习氛围,才能鼓励学生去研究和探索。”

  当学生有一些情况时,更多是靠“引导”而不是“堵”,无论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方面都要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走进社区、走进自然、走进社会。




❂ 语文学习要和故事、历史结合并“旁征博引”到课文中来

 “‘新生态教育’虽然还只是学校的初始模式,它注重的是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学校的教育要顺应孩子的天性。”  四年级语文老师贾敏说。

  每天读诵、每周一次礼仪操、每周一次经典教育仪式、每周一节国学课、每周一次诵读社团,南国花园小学已经形成了具有南国特色的国学教育校本课程体系。贾敏介绍,在普及基础上,学校还组建了经典诵读社团,为学有余力、爱好诵读的孩子提供更高的舞台。

   “通过经典诵读,不少学生不断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粮。”贾敏老师举例说,有一次班级作文训练中,一位学生写了一篇“水的自述”,从高山之源讲述到被污染,他还在文中延伸出“君子之道”,这个小案例让贾敏体悟到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将国学“活学活用”,甚至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语文的学习,需要和故事、历史、兴趣爱好结合起来,特别是要通过一些课堂上的引导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她介绍说,自己有位学生曾经对甲骨文颇有研究,他自己就从仓颉造纸到甲骨文的归类都颇有研究。后来,还参加过安徽汉字听写大赛并获得优异的成绩。“学习首先要感兴趣,通过生活中的学习旁征博引到课文中来,特别是要将语文的学习和故事、经历和生活结合起来。”

语文学习还要打破老师只在课堂上授课的壁垒鼓励学生走进更广阔的舞台

   对六年级语文老师计冰莲来说,她所理解的“新生态教育”,不仅是打破传统概念中“老师只在课堂上授课”的壁垒,而是结合课堂上的知识鼓励学生走进社区并将其运用。“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现在语文学习不能只着眼于课文,更多的是拓展以及引导孩子多关注课内外的知识,并借由一些渠道引导他们进入社区去体验,拓宽知识面。”计冰莲说,过去传统的语文教学都是以课堂为主,现在更多的是鼓励他们走进社区,通过志愿者实践和锻炼让学生体验和感悟。

   她举例说,自己班级里就有很多学生平时节假日就加入到社区活动里进行体验,比如,去养老院看望老人、体验卖报等。“从他们的体验中更多的得出是‘生活即语文’,沟通交流和表达在生活的处处都能体验出来。”计冰莲说,通过课外实践,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都有了提高,知识面也得到了拓展。

   另外,就是家长对学生的关注点也有所不同,过去更多是放在分数上,现在更多的是关注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比如,现在更多家长鼓励孩子参加故事和普通话大赛、好书推荐会等,注重言语的表达和素养的形成。”

   语文的学习,需要和故事、历史、兴趣爱好结合起来,特别是要通过一些课堂上的引导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



   学校实施“新生态”教育理念,基于儿童视角,重新审视学校教育,细化出“立教育于生态之境,塑儿童于灵动之中”的办学目标,致力于重构自然、亲和、乐趣、自由、缤纷的校园生活,培养自信、健康、好学、快乐的灵动少年。

   学校从从创建经典诵读、校园足球、晨曦合唱团、机器人四大特色社团,还是正在探索的“走班教学”、“职业课程体验”,都是对这一理念的践行。 “新生态教育”,也成就了南国花园小学基于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生态中塑造灵动的小学教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