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音量调最响,我要24小时在线。”——记金海街道第二十四批赴机场志愿者
2020年3月起,奉贤区每月向浦东机场派驻机场防疫志愿者。2年来,一批批机场志愿者前赴后继,不分日夜,奋斗在“外防输入”的防疫一线。
虎年新春之际,金海街道两名退役军人自愿放弃和家人的团聚,在2月7日的晚餐后,作为奉贤区第二十四批机场志愿者,从第二十三批机场志愿者手中接过了守好国门的接力棒。
奉贤区金海街道第二十四批机场志愿者
殷春(左)金杰(右)
“微信群消息全部置顶,手机音量调最响,我要24小时在线。”
这是金杰第二次赴机场做志愿工作,早在2020年8月,作为第六批奉贤驻浦东机场志愿者,在最酷暑难耐的一个月,他参与了“天气最热”的那个批次。
这次,作为奉贤区第二十四批机场志愿者的组长,金杰除了要统筹机场组、机动组、公交组、公安组这四个小组的工作,还要做好防疫物资的后勤保障工作。
“我的岗位是‘大内总管’,大到口罩、衣服这些物资,小到吃饭、床单、生活起居等小事,我都要关心好我的组员们。”金杰笑着说道。
年后,浦东机场航班骤增,金杰说,原先一天接待旅客人数在2000人左右,最多3000人,直至2月20日,单日接待旅客人数达到了4800余人,16个区分下来,大家每天的工作量增加了许多。
金杰需要协调车辆和人手,在机场组繁忙的情况下,机动组就算是“休息日”,也要立马开工;开车的人手不够了,轮休的机场组志愿者就会被喊去帮忙。
金杰怕漏看手机里的群聊信息,所以将工作群全部置顶,即使是休息时间,手机电话也要调最响。
作为组长,即便在凌晨12点,金杰也会核对完数据再睡,确保万无一失。他说:“所有志愿者都很辛苦,但是小伙伴们很配合工作,这激励着我,作为大组长,我更要谨慎仔细。”
比手划脚 安排两位日本友人的去处
根据相关规定,浦东机场接班人员如遇到“三无”人员,即无户籍、无房、无直系亲属的外来人员,由市统一安排隔离酒店。年后回国人员增加,市内酒店无法安排,因此由每个区自行处理。奉贤区驻守点由第一周接待25人,第二周骤增至78人。
这一天,驻守点来了两位日本旅客,他们几乎不会说中文。因为语言不通的关系,他们将自己的信息报给机场工作人员,写在了浦东新区,但人却来到奉贤区的点位,要求到奉贤区隔离,当班的殷春见状,一边比手划脚和他们沟通,一边联系浦东新区驻守点志愿者。
随后,殷春和日本友人的秘书取得了联系,得知他们在奉贤工作,需要前往奉贤区隔离。
于是,殷春立刻联系浦东新区,取消他们的登记,再重新登记在奉贤区。几番周折,终于安排好了两位日本友人的去处。
殷春说:“语言不通的情况,经常发生,一定要耐心处理。”在工作中,他还碰到过一个香港返沪的女生,要求将她安置在自己选定的酒店。对此,他们只能耐心解释,需要根据酒店房间的空余情况统筹安排,这位女生也十分配合之后的安排。
24小时连轴转的机场志愿者,成了上海“东大门”的守护者。
金杰和殷春这两名退役军人,喊着 “身后是祖国,身边是战友”抗疫口号,组成“兄弟档”,携手 “逆行”,也续写着“奉献 友爱 互助 进步”的志愿精神。
来源|上海奉贤
撰稿|沈佳丽
编辑|沈佳丽
审核|张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