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纪委狠批吃空饷:青岛中车四方高管一亲属,不上班仍领20多万薪酬

青岛政情 2019-03-30


日前,浙江省苍南县盐务局多名领导子女“吃空饷”问题被内部员工实名举报,受到广泛关注。一时间,各地“吃空饷”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引发舆论聚焦。


笔者注意到,各级党委政府整治“吃空饷”的行动从未中断,但“吃空饷”现象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却依旧突出。该现象为何屡禁不止?各地相关部门该如何将整治落到实处?一直都是民众最最关注的话题。



青岛中车四方高管一亲属

不上班仍领20多万领薪酬


“吃空饷”,通俗易懂的说法即:光拿工资不干活。这里,中纪委列出青岛中车四方的一相关案例。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所属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管的一名亲属,长期不上班仍全额领取20多万元薪酬。


在苍南事件相关报道中,曾有该局工作人员表示,工作十余年时间里从未见过被举报人,几人档案亦不可查。另外,被举报的其中3人还以合同工身份在该公司缴纳社保。



同样可以“吃”得“心安理得”的还有某些地方“退居二线”的领导干部。2014年6月,一名正科级“改非”干部在网络发帖“检举”自己“吃空饷”7年,诈骗国家财政资金20多万元。而这在当时已经成为了该区的“土政策”。


相比于上述两种“挂名头”的直截了当,以各种借口长期请假脱离原工作岗位的“吃法”,就显得更加隐蔽。去年8月,湖北省曝光武汉海事局公务员崔某请病假2年没上班照领工资,甚至还从事起了“第二职业”,在当地的一家餐厅当负责人。


面对媒体的疑问,该局却表示,“我们是按照正常程序在给他发待遇,他是我们的编制人员,应享受该享受的待遇”。然而,一个病假中的公务员,长达两年在外专事经营,单位难道真的不知道?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碍于情面,不好严管,还是涉利益关联,捂住不报?



这些年,关于“吃空饷”的新闻屡有曝光。“吃空饷”者面目各异,手段更是五花八门:长期旷工但工资照领的“旷工饷”、长期请假却依然拿钱的“病假饷”、伪造人员虚报多领的“冒名饷”、瞒报去世继续代领的“死人饷”、一人领取两份以上工资的“多头饷”……


一边是勤恳工作、兢兢业业的干事创业,一边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不出力照样“有肉吃”的“同事们”。“半边晴天半边雨”的情况长久存在,必定导致风气败坏,效率低下,给懒政留下极大的发酵空间,蚕食国家机关的肌体。


“吃空饷”缘何屡禁不止?


早在2005年,国家就开始了全国范围的清理“吃空饷”工作。十八大以来,对“吃空饷”的治理更是紧锣密鼓,从严问责。


在高压的整治力度之下,却仍旧有人想尽一切办法安排关系户“上门吃喝”,可见不劳而获、“空手套白狼”的诱惑实在很大。这种“白吃白拿”、“坐享其成”的牟利手段,背后巨大的利益空间,促使其逐渐成为蚕食财政资金的无底黑洞。



此外,违纪违法成本低也是“吃空饷”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一般处置办法均为涉事者辞职,或最终“主动退还不追责”。显然,“吃空饷”所付出的代价与得到的利益不成正比,难怪某些人对这种行为趋之若鹜。


对企事业单位的监督监管相对薄弱也是其一大原因。以苍南县盐务局为例,被举报的人员均为盐务局主要领导的子女,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其政企合署办公,监督缺失缺位的问题。


公开透明精简高效

对“吃空饷”者釜底抽薪


不论是哪种形式的“吃空饷”,其背后都体现了“劳”与“酬”的不对等、不公平。


想要治理“吃空饷”,便应该应从源头禁止。要公开编制人员、建立举报奖励制度,让“吃空饷”无机可乘;此外,还要将整治清理“吃空饷”常态化,定期“大扫除”同样必不可少。



笔者认为,在现有整治方式的基础上还需增加法律惩处方案,不仅要查处“吃”者,更要对幕后庇护者加以严惩,对可能涉及的贪污、渎职罪,追究法律责任。


对“吃空饷”的釜底抽薪,是行政体制的深刻变革,是对行政权力和市场行为的彻底厘清。只有对公务员机构和队伍坚决精减、裁撤冗员,提高效能,才能最终达到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目标。


(青岛政情综合,资料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猜你喜欢


青岛政务资讯、人事变动

及重大时事新闻发布平台

欢迎搜索“青岛政情”订阅

青岛政务第一资讯尽在“青岛政情”

如果喜欢♥请鼓励辛勤的小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