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济南青岛烟台,三城改变山东格局!

凤凰青岛 青岛政情 2019-03-29

山东,在中国,乃至世界的眼中,都拥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里不但包括传承至今的齐鲁灿烂文化、人口贡献,还有可以追溯数千年的经济发展,城市群的变迁等。


其中,以济南,青岛,烟台为代表的山东城市群,较好的诠释了这片齐鲁大地历经千年的格局巨变。可以看到,作为山东省会,济南在全省历史变迁中,始终扮演着核心的角色,而青岛、烟台则是近代开始崛起的后起之秀,核心“接力棒”在三城交错演绎中,勾画了一幅山东城市群的时代进化史。


过去一年来,山东城市格局经历一系列重大变化,先是省内对城市群建设再次明确,“两圈四区”的现代化城市群板块轮廓浮现。随后,济南与青岛均迎来变革的机遇,不过相较于青岛完善自身辐射力的变化,济南则更加彻底,莱芜撤市设区整体划入,为山东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试验区的三核引领(济南青岛烟台)、打造强省会,奠定基础。


而山东这一拨城市格局变革的模式,不禁让我们想起千年以来的齐鲁格局之变,尤其是到了近代,“三核引领”早已出现在了历史的舞台上。


济南引领山东千年城市发展


众所周知,济南是目前山东三核中,资历最老的那一位。虽然对于济南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舜统治的中国,随后历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等朝,逐渐发展成山东地区的代表型城市。


但济南真正实现“发家”,坐稳山东地区的龙头,还是在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省治由青州移至济南,济南遂成为山东首府,由此开启了济南的省会时代。



当时,济南因其省会的优势,享有主管山东盐场的特权。在划入小清河上中游以及大清河中下游的各州县后,为济南实现盐运的畅通提供了保障。同时,又将每年税收最高能贡献30万两白银的泰安与莱芜两地并入,让济南拥有极强的经济实力和辐射力。


伴随财政收入的大幅提升,也造就了城市商业的繁荣发展,作为省会,济南府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明朝六府中,位居前列,而济南在明朝期间的繁荣,也延续到了清朝。


换到现在,就是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地位。


近代以前,山东一直是由济南“单核引领”与另设的107个州县所组成的发展格局,直到晚清时期,才因为青岛、烟台的崛起,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青岛、烟台崛起

山东城市群重心开始向东部倾斜


回看历史,抛开发迹时期的种种演变,真正让青岛和烟台走上历史舞台的,还是源于国防的考虑。与济南一样,青岛与烟台也是在明朝开始崭露头角的,只不过老大哥济南当时的位置是“国际化大都市”,而青烟还是“新人”,肩负着明清帝国东部海防要塞的职责。



明清时期,青岛是北方重要的海防要塞,属山东莱州府境内。而烟台是为预防倭寇,曾在今烟台山设狼烟墩台。当时属登州府、莱州府。


由于中国早在明清之前,与世界的联系较为通畅,贸易频繁,周边以高丽、日本为代表的小国家,受益于中原帝国的繁荣,跟在中国大哥后面,得到了不少经济方面的好处。但到了明清时期,政府均采用了海禁政策,闭关锁国不但让切断与世界联系的中国,开始落后,而且让习惯与我们做生意的国家愈发不满。


1840年,鸦片战争敲开了古老中原帝国的大门,由于晚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众列强开始了蚕食瓜分中国的步伐。青岛、烟台也在这个时期,由于德国人和英国人的侵入,被强行改变了自身发展的定位与进程。


为了掠夺山东地区的煤炭资源,德国人把当时还是小渔村的青岛划为殖民地后,随即马上兴建港口,修建胶济铁路,并在青岛建设大量基础性设施,甚至实施本国移民政策,不但利用铁路掠夺潍坊地区的煤炭资源,而且要把青岛打造成其海外殖民地的典型,来建设经营,至今青岛城市内还有很多当时留下的德式建筑群。


德国在占领青岛后,把这里作为自由港向全世界开放,这些因素直接促成了青岛成为山东当时最主要港口城市,而达成这一地位所用的时间,仅13年。随后赶走德国人的日本人,又在青岛实施了诸多谋划与建设,进一步巩固了青岛在中国近代的城市地位。


可以说,青岛的崛起,彻底改变了山东的城市格局。


青岛市八大关包括德式建筑在内的大量西方建筑


与青岛情况类似,当时与清政府签约《天津条约》中,明确标注有“开放山东登州为通商口岸”的好处,英国人权衡再三,看中了拥有优越地理位置的烟台,在派遣官员详实打探一番后,英国就把通商口岸从登州港改为烟台。


烟台也由此,开启了它成为近代对外贸易中心的历史进程。与德国人一样,英国人也是拿烟台当跳板,建设经营城市的同时,窥探掠夺山东内陆的丰富资源。


但相较于青岛各类基础设施的完备,烟台并没有青岛当时拥有的现代化港口和直通山东腹地的胶济铁路,青岛也一跃成为胶东半岛的“龙头”城市。


一波三折

明清“一线城市”济南的近代轨迹


到了清末时期,国门洞开,列强入侵,自然不会放过当时归为“一线城市”的济南。相较于一张白纸建起的青岛烟台,当时的济南,可谓家底殷实,城市一派繁荣景象,辅以绝佳的地理位置,让它成为列强眼中的“肥肉”。


历史悠久的济南城市标志:大明湖


清末的济南,也和腐朽的满清一样,官员、商户、民众思想保守,不接受任何外来新事物、不愿意谋求新发展,导致城市在近代工业、商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潮中,掉了队。1904年,迫于各方压力,开商埠进行资本主义化。


清朝灭亡后,济南又遭到战火洗礼,日本在入侵时,甚至对民众展开大肆杀戮,造成数千人伤亡的“济南惨案”,城市基建损毁严重,工商业也遭重创。


一波三折后,这座明清时期的“一线城市”,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


三核轮廓初现

济青烟建国70年来的发展变迁


在经历了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三城,跨过众多磨难,终于来到了新中国时期。细数这70年城市发展的风云变幻,三城先后迎来发展红利期。


首先是济南。由于建国初期,中国仍处在以内陆经济为主的发展阶段,这个时期,济南作为山东省会,又拥有绝佳的内陆地理位置,让济南抓住了国家发展重工业的政策红利,工业实现快速发展,涌现了以中国重汽、济南钢铁为代表的能源工业、制造业名企。论在当时中国区域经济地位,济南并不亚于地处东北三省的主要工业城市,成为中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建国初期的济南,是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



随后,中国很快进入了第二个历史性发展阶段,就是改革开放。1984年,伴随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诞生,位列其中的青岛、烟台,终于回到了山东城市发展的舞台中心。


青岛携国际性的港口和机场,王者归来,先期瞄准工业、制造业,涌现了以海尔海信青啤为代表的“五朵金花”,辅以再次崛起的港口经济,为城市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随即借助自身绝美的人文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服务业,多重发展路线并行的青岛,很快实现了与济南的齐头并进,并在20年前GDP总量跃居全省第一。


而拥有明显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的烟台,也从2000年起,开始发力。当时烟台将原有的支柱产业果断调整为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电子信息和黄金四大产业,同时,打造汽车、手机、电脑三大产品集群,搭建起了新兴制造业的发展框架。


到2004年,全市GDP实现18.8%的高速增长,增速位居全国首批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首。驶入发展快车道的烟台,GDP总量也在同年跃升至省内第二的位置,济南位列第三。


此后,三座城市的GDP排名始终都保持着这样的排序,直到2018年。



2018年以来的山东城市格局


回溯近一年来山东的变革,当属2月召开的那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试验区建设动员大会,成为真正开启山东城市群格局变化的转折点。


在试验区建设规划中明确提出,由济南青岛烟台组成三大核心城市,引领省内其他城市实施试验区的整体建设工作,伴随山东最新城市群规划,即“两圈四区”的发展版图中可以看出,济南青岛分别带领一个都市圈,烟台也是“烟威都市区”的领军者。



相较于烟台的“低调”,济青均有变化。前者济南兼并莱芜,预计2018年经济总量将与烟台一道迈过8000亿元,几无悬念,离“强省会”的目标更进一步。


而后者青岛围绕都市圈的打造,交通布局成果显著。济青高铁、青盐铁路通车,青岛西站建成运营,红岛高铁站基本建成,让青岛与潍坊、日照的连接更为紧密,而海阳与地铁11号线具备串联的条件,海阳市政府将与青岛的串联列入重点计划,加之2019青岛新机场的转场运营以及潍莱高铁的建设,让峰会后的青岛,辐射力得到显著提升,为下一步“青岛都市圈”的发展,创造极佳的运作基础。


在今年1月19日,青岛市长孟凡利所作的2019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青岛2018年的GDP总量将达到1.2万亿元左右,继续巩固其中国北方经济“第三城”、山东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


而吸引了大量外资的烟台,上市公司数量冠绝全省,是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经济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容小觑。



从半岛城市群规划中,可以看出山东的预期:那就是在巩固青岛经济核心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省会,划入莱芜,期望济南快速崛起,与胶东半岛的青岛与烟台形成东西三角之势,带领周边城市协同发展。


目前,山东半岛城市群还处在串联成长阶段,推动城市间一体化发展则是中前期半岛城市群建设的核心任务。下一步,山东在经过这一拨城市群的调整后,济南青岛烟台的核心属性日趋明显。未来,“3+13”的城市群发展模式,仍将沿着建国70年所铸就的发展成果一样,引领山东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青岛政务资讯、人事变动

及重大时事新闻发布平台

欢迎搜索“青岛政情”订阅

青岛政务第一资讯尽在“青岛政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