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50人!青岛第二批干部再赴深圳,到底要学什么?

青岛政情 2020-09-1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凤凰网青岛

2019年,青岛首次将深圳作为对标追赶的目标城市,全面掀起“学深圳、赶深圳”的热潮,青岛市政府从项目签约、考察学习、干部实训等多个方面向深圳看齐。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在青岛联动深圳的一系列行动中,青岛干部分批赴深圳体悟实训颇为引人瞩目。回溯深圳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辉煌成就,相关利好政策和机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均离不开一批批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的努力与付出。


诚然,青岛“取经”深圳,更关键是要看深圳如何识才、聚才、用才。


继首批150名青岛干部赴深圳体悟实训后,第二批赴深圳体悟实训的150名干部,在8月28日踏上了鹏城之旅。这一次,究竟能从深圳能带回什么?我们拭目以待。



青岛第二批赴深圳体悟实训干部出征


对于此次第二批干部赴深圳体悟实训的具体细节,已经在8月26日下午的第二批赴深圳体悟实训干部集体谈话会议上,浮出水面。


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出席并与第二批150名选派干部集体谈话,笔者注意到,王清宪在会上对第二批即将开赴鹏城的青岛干部们,提出了新期许,明确了新要求。



首先是实训目标,王清宪强调,要深刻体悟深圳发展背后的内在逻辑,把深圳好的做法、理念、经验真正学到手,成为“三化一型”的标杆式干部。


这里王书记不但明确了学什么,还点出了干部们的目标:“三化一型”,即具备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素质和能力的干部。


对于“三化一型”,早在8月6日青岛市委全会通过的《关于奋进新时代勇担新使命加快建设“三化一型”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意见》中,就指出青岛干部队伍在运用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手段推进工作的能力还有待提升,能力不足、“本领恐慌”问题也同样存在。


这也是青岛选派首批150名干部到深圳的大型企业、投资机构和中介组织体悟实训、进行实践锻炼的初衷。


其次是实训方法。王清宪说道,要学习借鉴运用首批实训的经验,对标深圳机关干部、企业员工的专业素养,结合全市大局,做好工作对标,勤思善悟,激发灵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学习中找破解之道,提升思想方法,改造工作方法。


提及首批干部的实训经验。据悉,首批去深圳的干部回来都写了集体毕业报告(以后每批都会写),内容从个人在鹏城的工作感悟,对改进青岛工作提出相关意见建议。而这些不断积累的意见建议,也会为青岛接下来推动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提供有章可循的“实践方案”。



第三是公布了第二批干部的实训地点与时间,此次在深圳的实训目的地,包括深圳证券交易所、前海母基金、平安证券等64家,时间为100天。


值得一提的是,在首批青岛干部赴深圳体悟实训动员会上,至少释放了4个重要信号,分别为“带着使命”、“身临其境”、“增强本领”、“示范带动”,进而使“三化一型”的意识与能力,渗透到青岛干部的血液中去。目前来看,青岛显然也从首批青岛干部体悟实训带回来的“深圳经验”上,看到了成效。


首批青岛干部眼中的“深圳经验”


从5月到8月,青岛首批赴深圳体悟实训的150名干部即将踏上归途,凤凰网青岛的记者也在深圳有幸目睹了这些带着重大使命干部们的具体工作,并从他们的视角,感悟到了一个真实的深圳。


在深圳市人才集团,张勇等四名青岛实训干部分别被安排在了位于罗湖区宝安北路的深圳市人才集团及下属单位就职,这是目前国内市场化程度最高人才集团。


在谈及深圳的人才经验时,张勇表示,“无处不在”的市场化,是深圳人才工作做得好的主因。更优良的人才资源配置也体现了鲜明的市场化特征,向用人单位放权,给人才松绑,让人才按照市场需求自由流动,使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引才用才主体。


深圳市


而在深圳物流协会体悟实训的青岛干部张大伟,也对深圳高度的市场化刻骨铭心,尤其是商会、协会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深圳物流协会是深圳最大的商协会之一。


在这个协会中,没有物业,没有政府人员,没有政府收入,没有承接任何政府行政审批事项(包括类审批事项)。但协会的宗旨就是服务,包括政企服务、人才服务、智库服务、展会服务、产业基金、传媒服务等等。


例如协会为会员企业提供紧缺人才、政策法规等方向的专业培训,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为行业培养各类人才,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让协会进行一些重要课题,比如制定行业标准、政策实施效果反馈、企业调研、物流数据统计等。


正如凤凰网青岛的记者在深圳采访期间,听到青岛干部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深圳的市场化程度太高了。



深圳高度的市场化表现,直观的反映出了这座城市发达的民营经济。据公开数据显示,城市95%以上都是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国有企业比重很小。


在谈及深圳的民营经济发展时,在华讯方舟实训的刘传华为我们列出了一组数据,2018年,深圳市新登记商事主体达48.5万家(青岛28.9万家),累计商事主体总量311.9万户,深圳每千人拥有商事主体约240户、企业150家,创业密度连续多年高居全国第一。显然,深圳的民营经济活力令人瞠目结舌,而从商会、协会身上,便能看清楚深圳企业的活力程度。


目前,深圳市的协会、商会达两万多家,其中纳税企业达80多万家,在深圳市场化发展的进程中,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最后,刘传华把话题转向青岛,直言青岛商会目前运转的痛点:“青岛的商会整体规模小、散、乱,且碎片化较为严重,行业协会偏弱,与政府脱钩不彻底。”


为此,他还建议青岛
  • 首先要调整现有的商会,很多是僵尸商会,帮助商会重新焕发活力;

  • 再就是根据青岛的战略新兴产业,组织成立行业协会,规范行业的发展,进而抱团发展;

  • 第三要注重发展商会,推动商会产业园区建设;

  • 第四,推进广东青岛商会、深圳青岛商会的成立,真正形成以商聚商、抱团投资,并积极调动青岛籍企业家在青岛的落地。


其实,通过记者的探访,像张勇、张大伟、刘传华这样感触颇多的实训干部,并不在少数。面对满载而归的首批青岛体悟实训干部们,青岛要做好的,应该就是那句:不拘一格用好人才。


而回溯深圳的崛起历程,正是完美诠释了“聚才广揽博用”的深义。


从深圳的崛起,来看青岛的着力点


作为中国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越的标杆型城市,深圳的崛起,从来都是一部没有“使用说明书”的火箭推进器,持续推动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什么说没有说明书?因为深圳从无到有到做大做强,完全是凭借一批批人才“摸着石头过河”的智慧与“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硬淌出来的。



其实在深圳刚开放的时候,包括南山、上步、罗湖三个公社,跟当时其他四个获批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相比,有三个特点,即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经济最差。


在这样的条件下,却培育出了深圳干部们强烈的危机感和发展的超前意识,改革开放40年间,无论是“特区失败论”、“深圳抛弃论”还是面对波及全球和亚洲的金融危机影响,深圳都能做到有效应对,都能正视危机,政府这样的先行意识,值得肯定。


改革开放之初,深圳一开始就呈现出“强企业弱政府”的特点,在政府工作的干部不但人员少(当时因为条件差,都不愿意去),而且收入要比在企业打工的收入,能差出2、3倍。


一度深圳是没有人大、政协的,部门编制也非常精简,真正的“大社会小政府”。


而从发展机制看,深圳依靠这些一批批“来之即战”的人才,不仅形成了相当完善的市场机制,而且政府的作用发挥得很好。



在城市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深圳各级政府对自身定位都有清晰的认识。就是不能总是想着去主导市场,而是要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服务体系,进而营造“强市场、弱政府”的发展环境。


在制定相关规划政策时,深圳高度开放市场体制和灵活高效运行机制、高起点发展战略和高端化产业结构、精细化社会治理和精准化公共服务等方面,都值得向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发展的青岛,来学习借鉴。


治市之要,首在用人。这些带着使命,分批而至的青岛干部们,从踏上深圳之旅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将成为推动青岛未来改革发展的先锋力量。



猜你喜欢



青岛政务资讯、人事变动

及重大时事新闻发布平台

欢迎搜索“青岛政情”订阅

青岛政务第一资讯尽在“青岛政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