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7年3月1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诡异!党的决议从未将文革定性为浩劫,“十年浩劫”之说到底从何而来?

2017-02-18 政商大解读


广告合作:498578812

邮箱:498578812@qq.com

【政商大解读】每月精品好文  回复序号看全文

【 60】特级禁片,删前速看

【 61 】普京点破,日本为何不怕中国的真原因!

【 62】世界级艳照。

【 63】你知道83年严打的起因吗?

【64】揭 秘 王 洪 文 的 腐 败 生 活

【65】沉寂十七年,中国大使馆被炸案终于解密

有一种精神,穿越时代的云烟,

日久弥新;
 有一种怀念,历经时代的风雨,

更臻醇厚;


几种声音:


1.那就是“十年浩劫”!


2.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十年浩劫”之说!决不允许对人民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行否定!决不允许无视、否定文革十年中我国在工业、农业、科技、外交和军事等各个方面所取得的大量辉煌成就!


3.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到底是不是整体崩溃或者全民浩劫,并不取决于社会的极少数人处境,而取决于整个国家的状态。不能说在那个“十年”,中国大部分人均处于“浩劫”之中。在这十年中,肯定有部分人是受了委屈和牺牲,有部分行业和部分地区经济面临困难,“崩溃论”和“浩劫论”不符合历史实事。


在十年“文革”中,除1966~1968年间政治上的“大批判运动”,在其它时间和其它方面,在工业建设、农业建设、尖端科学技术研究、对外关系和军事斗争等各个领域,中国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辉煌成就。


“文革”时期中国大规模的工业建设——三线建设


在“文革”前夕的1964年9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代表党和国家在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正式宣布,国家决定“在纵深地区,即在西南和西北地区(包括湘西、鄂西、豫西)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根据这一宏大的工业建设计划,从1965~1979年,约为“文革”期间,国家在被称为“三线地区”的中西部13个省(自治区)投入了2052.68亿元巨资,在核工业、卫星发射、导弹研制、兵器工业、汽车制造、重型机械、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电力工程、钢铁冶炼、有色金属等方面,建立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企业,以及一批重要的科研基地和大专院校。大家所熟悉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攀枝花钢铁集团、六盘水煤炭工业基地、陕西飞机工业公司、中国二汽、绵阳核工业基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以及中国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机构,都是在“文革”期间建设起来的,属于三线建设的大型项目和科研基地。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和科研力量,后来都被称为西部工业的“脊柱”。


“文革”期间,在三线建设过程中,中西部地区兴起了攀枝花、六盘水、十堰、绵阳、德阳、西昌等30多座工业城市。


三线建设中,国家还在中、西部地区同时上马建设了成昆铁路、襄渝铁路、湘黔铁路、焦枝铁路、阳安铁路、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六条铁路干线,总长达4812公里。这六大铁路,绝大部分是在“文革”期间建成的。其中的成昆铁路全长1096公里,沿线三分之二沟壑纵横,深涧密布,地质条件极为恶劣。铁路全线开凿隧道427座,架设桥梁990座。为克服巨大的地形高差和绕避重大不良地质地段,线路13次跨牛日河,8次跨安宁河,49次跨龙川江。因为没有平地,许多车站建在桥梁上或隧道中。这条建设于“文革”中的铁路,与美国的阿波罗登月和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被联合国并称为“象征二十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


主要在“文革”中完成的三线建设 “形成了中国可靠的西部后方科技工业基地,初步改变了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布局,带动了中国内地和边疆地区的社会进步。”(陈东林《三线建设—备战时期的西部开发》第2页)特别是攀枝花钢铁基地的建设、六盘水煤矿工业区的建设、云南西部的开发和成昆铁路的建设,影响了当地及辐射区几千万人的命运。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评价说,主要完成于“文革”期间的三线建设“使西南荒塞地区整整进步了五十年。(《光明日报》2015-03-13)


“文革”时期中国的农业建设高潮——农业学大寨运动


大寨是山西省昔阳县的一个生产大队(村),是新中国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约为“文革”期间,与工业战线上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同时,中国广大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亿万农民依靠人民公社集体的力量,以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英雄气概,战天斗地,兴修水利,平整土地,改造低产田,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与此同时,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科学种田运动和农业机械化运动也在广大的农村人民公社中深入开展和迅速推进。


由于这些原因,中国农业在“文革”期间获得了空前的迅速大发展,农业总产值指数从1965年的137.1发展到1978年的229.6,粮食总产量从1965年的19,453万吨发展到1978年的30,477万吨。(《中国统计年鉴》[1981]第134、143页)在农业机械化方面,从1966年到1978年,农业机械总动力从1,494万马力发展到15,975万马力。其中,大中小型和手扶拖拉机从76,555台发展到1,930,358台,联合收割机从6,704台发展到18,987台,大中型机引农具从25.8万台发展到119.2万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从907.4万马力发展到6,557.5万马力。(《中国统计年鉴》[1981]第171页)


由于三线建设和农业学大寨运动,“文革”时期成为迄今为止新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中国工农业总产值指数在“文革”开始前的1965年为268.3,到“文革”结束后的1978年跃进到779.0。(《中国统计年鉴》(1981)第5页)这也就是说,从1966年至1978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的年均增长速度高达39.28%。这一发展速度,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发展速度的4倍左右。


这里必须特别说明的是,在上述工农业都如此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当时人们的生活之所以仍不富裕,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新中国经济基数的起点极低。旧中国经过几十年的严重战争创伤,在国民党败逃台湾时,给中国共产党留下来的是一幅满目疮痍的烂摊子。


当年毛泽东曾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引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年版第231页)


在这种一穷二白的底子上,要在十几年、二十几年的时间里使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民迅速富裕起来,显然不具有现实可能性。今天的中国确实比当时富裕了很多,但是不要忘记,新中国从国民经济恢复后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1953年算起,到毛泽东逝世的1976年,只有24年的建设时间;而从1953年到现在,其建设时间则是64年。后者的建设时间是前者的将近3倍。说句实在话,这时的国家比当时富裕,一点都不值得大惊小怪!


第二,为了尽快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也为了对付西方帝国主义,后来还加上苏联的战争威胁,国家不得不将国民收入的大部分用于重工业建设和国防工业建设,从而直接导致了第Ⅱ部类生产即日用轻工业品生产的不足。


第三,那时候的中国没有实行计划生育。


从1952年到1980年,全国粮食总量增长了将近一倍,(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而全国人口的总量也增长了将近一倍。这就是说,在这一历史时期,虽然国家的粮食产量获得了迅速的增长,但是由于人口数量的增长几乎同步,所以全国人均的粮食占有量无法获得增加。


“文革”时期中国辉煌的尖端科学技术研究成果


文化大革命前夕的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研制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文革”初期,虽然在政治上出现了过激的大批判运动,但是在科研领域,国家的尖端科学技术研究却受到了最高层的严格保护。“文革”开始半年后,1966年12月24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同时向全世界宣布,我国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打开了“生命之谜”的大门。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因,这项当时世界顶尖水平的科学研究成果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紧接着,1967年6月,中国成功研制爆炸了第一颗氢弹。“文革”中期,1970年1月,我国第一枚中远程导弹研制发射成功。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卫星”研制发射成功。接下来,1971年,屠呦呦领导的试验小组提取青蒿素成功;1973年,青蒿素临床试验成功。青蒿素的发明,是“文革”期间我国科学家继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之后取得的又一项世界顶尖水平的科学研究成果。2015年,屠呦呦因此获得诺贝尔医学药学奖。


也是在1973年,从袁隆平开始而后成为全国农林重大科研协作项目的籼型杂交水稻培育获得成功。这项技术自1976年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以后,仅至1994年,就已使中国的稻谷累计增产达2400亿公斤。


“文革”后期,1975年11月,我国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的研制和回收取得完全成功。这项试验的成功,为后来中国的载人航天奠定了最关键的技术基础。这里还需要特别指出,在“文革”后期的1975年2月4日,我国科学家成功预测了辽宁海城7.3级的强烈地震,使这次波及14个市县,近千万人口的大地震的死亡人数,只占震中区总人口数的0.02%。(百度百科:海城地震)


联合国确认,这是人类迄今为止唯一一次对强震做出的准确的临震预报。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最为辉煌的时期。


“文革”时期辉煌的中国外交


“文革”期间,毛泽东确立了团结联合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外交战略。通过这一战略的成功实践,1971年10月25日,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投票赞成,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把国民党集团驱逐出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国民党集团在联合国行使权利并为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以及中国完全掌握两弹一星的研制技术,“文革”开始前后七年来的这两项伟大的历史性胜利,牢固确立了新中国在世界上的政治军事强国地位,中、美、苏三国鼎立局面开始形成。长期敌视新中国的美国终于在中国人民面前低下了高傲的头颅。


1972年10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中美两国尚未建交的情况下来华访问,并在《中美联合公报》中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确认将逐步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随着尼克松访华,出现了西方国家的对华建交热潮。欧美国家和日本纷纷改变原来追随美国封锁、围困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争先恐后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大发展中国家更是潮水般的与中国建交。在十年“文革”中,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多达62个,中国的邦交国从1965年的49个增加到1976年的111个。这为后来中国的全面对外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文革”时期是新中国外交最为辉煌的时期。


“文革”时期辉煌的中国军事


1969年3月,苏联军队几次对我国黑龙江省的珍宝岛地区实施武装侵略,中国军队被迫展开对苏反击战。在3月15日的战斗中,中国边防部队抗击苏军50余辆坦克和装甲车以及大量步兵,在飞机和火箭炮配合下的轮番进攻,激战9个多小时,历经6次较大规模的炮战,粉碎苏军三次冲锋。中国军队最终获得了战役的完全胜利。珍宝岛中苏战争让世界看到了一个不屈的中国,大大增强了我国的强国形象。在南疆,1974年1月,南越西贡当局的军舰入侵我国西沙永乐群岛海域,炮击我甘泉岛,我南海舰队奉命反击。中方投入战斗的只有4艘舰艇,南越方面则有三艘驱逐舰和一艘护卫舰。视死如归的中国水兵同强大的南越海军展开了殊死的战斗,在出海的广东民兵的配合下,以牺牲18人和伤舰艇一艘的代价,击沉南越护卫舰一艘,击伤驱逐舰三艘,毙伤数百人。西沙保卫战不仅有力的捍卫了中国南海的主权,而且也创造了以小舰艇战胜大军舰的战例。


关于“文革”时期的大批判运动


第一,大批判运动的存在问题不是“阶级斗争”而是“阶级斗争扩大化”。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要反对认为阶级斗争已经熄灭的观点”。


《决议》认为:“文革”期间大批判运动所存在的问题在于“阶级斗争严重扩大化”。这一表述的含义有二:(一)大批判运动就是阶级斗争;(二)这一斗争严重超过了它本来应有的范围和程度。


如果把这种理论表述具体化,就是说,大批判运动对一些人的批判是必须的和正确的,但同时也错误地批判了许多人,而且还严重过激,包括夺权和武斗。之所以出现这种“阶级斗争扩大化”的情况,《决议》认为:“林彪、江青、康生、张春桥等人主要利用所谓‘中央文革小组’的名义,乘机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第二,大批判运动并不是贯穿于十年“文革”的始终。大


批判运动开始于1966年5月《五·一六通知》公布,结束于1968年12月毛泽东指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其时长不足三年。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发出一个《通知》,由《人民日报》公开发表。《通知》中有“高举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大旗”,“批判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领域的各界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重要精神。以此为标志开始了大批判运动,开始了文化大革命。


1966年8月8日,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正式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规定:“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指出要“注意把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同拥护党和社会主义,但也说过一些错话,做过一些错事或写过一些不好文章不好作品的人,严格区别开来”;运动“必须采取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方法”,“要用文斗,不用武斗”。


对于大批判运动中出现的过激的批斗行为,毛泽东明确反对。1967年2月1日,毛泽东在给周恩来的信中批评强迫干部“戴高帽子、油漆涂脸和游街”的问题,强调“我们必须坚持合理斗争,要摆事实,讲道理,并使用劝说方式……卷入打人事件的任何人都应按法律处理”。此后,中央通知“中学生返回学校,重新上课”,而全国红卫兵联盟则被命令立即解散。(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1967年7-9月间,毛泽东在视察华北、中南和华东地区的文化大革命形势时,针对大批判运动中出现的“打倒一大片”等阶级斗争扩大化的情况,进一步明确指出“绝大多数的干部都是好的,不好的只是极少数。对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是要整的,但是,他们是一小撮”。毛泽东这次还明确提出了“对红卫兵要进行教育”的问题,指出“要告诉革命造反派的头头和红卫兵小将们,现在正是他们有可能犯错误的时候”。(《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册,第387、388页 )


到1968年7月,鉴于文化大革命形势的发展已经严重超过了中央原来的设想,特别是出现了严重的乱批斗和武斗问题,毛泽东意识到必须立即停止红卫兵的行动。1968年7月下旬,毛泽东指示派驻“工宣队”(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接管高校,并召见五个红卫兵领袖。


在与红卫兵领袖见面时,清华大学红卫兵领袖蒯大富对毛泽东说,有人想压制运动。毛泽东说,那个人就是我,对蒯大富进行了批评指责。接下来,毛泽东果断釜底抽薪。1968年12月,毛泽东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随即,开始了全国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随着全国几百万知青即红卫兵离开城市到农村上山下乡“插队落户”,大批判运动从此彻底结束。(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另一方面,针对各地领导机关在大批判运动中被夺权,毛泽东指示建立革命委员会作为各级地方的权力机构,重新恢复社会稳定。到1968年底,与大批判运动结束同时,革命委员会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全国山河一片红”。国家重新恢复了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同上)



第三,在“文革”中被批判的老干部中,也有人认为大批判运动虽然过激,但是对于打击、预防腐败的一面不可否定。


1980年8月,邓小平在会见意大利记者法拉奇时说,“搞文化大革命,就毛主席本身的愿望来说,是出于避免资本主义复辟的考虑”。(《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46页)老革命家朱旦华在《对“新疆叛徒集团案”的不断认识》一文中说:大概有十几年时间,我对审查“新疆叛徒集团案”以及“文化大革命”是彻底否定的。但是,现在党内腐败分子越来越多,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我党会不会重蹈苏联共产党的覆辙?


面对现实,我的认识与十几年前有所不同。现在每年都揪出来不少腐败分子,事实上他们一个个都是“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你想想,如果今天还能鼓励群众起来监督我们党的干部,使各级干部夹着尾巴做人,联系群众,艰苦朴素,怎么会出现这么多腐败分子呢?


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在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中受到冲击,长远地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可能是以一种短期的代价博弈一种新制度新尝试。那种因为过去群众运动出过一些偏差,就把发动群众监督执政党的做法彻底否定,恐怕也是走了极端。任何极端都会损害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啊!(《党史文苑》2014年第13期)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二十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党校的讲话,载2013年1月6日《人民日报》)习近平这里所说的二十多年建设,显然包括文化大革命十年中的建设。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在文化大革命中,“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其中包括一些新铁路和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一些技术先进的大型企业的投产,氢弹试验和人造卫星发射回收的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育成和推广等等”;“一九八○年同完成经济恢复的一九五二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二十六倍多”;“一九八○年同一九五二年相比,全国粮食增长近一倍,棉花增长一倍多”。把十年“文革”说成是“十年浩劫”,其失实、荒谬之处在于,把1966-1968年二、三年中仅仅是政治上的大批判运动,说成是1966-1976年十年中国历史的全部。这不仅是对“文革”十年历史的公然歪曲,也是以某种形式对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公然否定!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十年浩劫”之说。到底最早是谁把十年“文革”说成“十年浩劫”,现在已经无从考证。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已经明确规定,决不允许对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行否定,其中包括不允许丑化歪曲否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


据此,如果有谁在今后继续无视、否定文化大革命十年中我国在工业、农业、科技、外交和军事等各个方面所取得的大量辉煌成就,而把十年“文革”说成是“十年浩劫”,显然就是在丑化歪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其性质就有可能属于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属于政治错误!

感  谢  阅  读

临走记得点下方拇指如觉文章不错,转发给更多朋友,传递咱的中国立场。

最火平台

传递正能量,一起见证伟大的中华复兴之梦!

☟☟

小南参政

微信号:Temp386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即可

好文推荐:马上删除、不看亏大!

↓↓↓↓ 点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