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只“兔子”不简单:李克强总理买的大白兔奶糖,为什么成为很多人的童年白月光?

档案春秋 2021-04-2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地道风物 Author 盐白


9月21日晚,正在上海考察工作的李克强总理来到南京路步行街。在泰康食品店,李克强总理花60元购买了3袋大白兔奶糖。很多人可能光是听到“大白兔”这个名字,就能想起它甜蜜的滋味。如今大白兔不止做奶糖,还衍生出了冰淇淋、蛋糕、唇膏、香水等多种产品。为什么这样小小一颗糖果有这样大的魅力,能成为许多人童年回忆中不可或缺的美好,它是如何诞生的,又是如何发展为国民记忆的呢?





01

“大白兔”曾是“米老鼠”


“大白兔”问世于1959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之际。“大白兔”作为新中国诞生十周年的礼品,来到了这个世界。


一开始,“大白兔”的形象还不是一只兔子,她的前身是由ABC糖果厂制作的牛奶糖。当年,糖果厂老板冯伯镛尝过英牛奶糖后,决定仿制,以“液体葡萄糖、白砂糖、奶粉、炼乳”等进行手工生产,冯伯镛看米老鼠卡通片在上海正受欢迎,就在包装纸上使用了一只米老鼠。

米老鼠版大白兔

解放后,ABC糖果厂改名为”爱民糖果厂“,糖纸上的米老鼠由于已经在国外被注册,才有了现在的“大白兔”。


冯伯镛的奢侈品“米老鼠奶糖”时代宣告结束,“大白兔奶糖”进入了生活的视野。


02

“大白兔”之父


“大白兔”的“爸爸”叫王纯言,小时候在上海市少年宫美术组学习,后来他成为了糖果厂的学徒,设计出了“大白兔”,王纯言为“大白兔”几乎工作了一辈子,直到1997年去世,他的墓前还立着一只大白兔子……

电视剧《钢铁年代》

电视剧《钢铁年代》中,故事讲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鞍山钢铁厂的边立明和沈云霞结婚,他们请大家吃的喜糖,就是大白兔奶糖。

“我和云霞结婚啦。这不是困难么,酒席就不请大家吃了。我请大家吃大白兔奶糖。上海的大白兔奶糖哦!”


计划经济时期,原料都是按计划配给,所以一天只产两吨糖,再分配到南京路食品一店、淮海路食品二店,到了小年夜的时候,人们挤都挤不进排队的队伍。

上世纪60年代,上海食品日用品化工工业公司关于大白兔奶糖生产情况的电报(上海市档案馆藏)


03

人见人爱的“兔子”


1972年,尼克松访华,基辛格先来了一趟中国,他爱上了中国大白兔奶糖,离开的时候还顺手带了一些……于是外交部特地为来访的每位美国客人准备了十斤糖果,因此大白兔也成为了美国人在复活节购买的零食~


而在当时,欢脱可爱的“大白兔”也成为了人见人爱的广告形象。糖果店柜台上竖着一块牌子,“本店配喜糖有大白兔”,“大白兔”三个字写的极大。

“食品商店里糖果柜的营业员蛮吃香,老多朋友屋里厢结婚都要来托关系,喜糖的清单上,别的都可以商量,唯独大白兔,总归要关照几句,一定不能少。”

1983年,上海市经委、上海市生产技术局关于上海益民食品五厂向西德、日本引进花色乳脂糖及大白兔奶糖生产线设备的审批文件(上海市档案馆藏)

1980年代,有一种说法——“七粒大白兔奶糖,等于一杯牛奶” 。有人回忆,“我记得当时在学校里,每天是要发牛奶的,有一天牛奶就断档了,结果那时候就是每人发了两颗大白兔奶糖来代替。”



一粒奶糖捧在手心,从糯米纸开始流口水。慢慢舔,慢慢咬,满嘴浓郁甘甜的奶香味。


吃完后,得把糖纸压平收好,糖纸上有号码,小男生争着比较谁的号码更大,想集齐所有数字的糖纸,女孩子下课了就把糖纸折成跳舞的小人。

04

常换新衣的“大白兔”


“大白兔”一直很热衷于出新包装~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推出过绿铁盒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红盒子



某段时间,做过牛奶瓶(这回真是“几粒糖等于一杯牛奶”了)


21世纪,有图案很小清新的铁盒



2012年,脑洞很大“巨白兔奶糖”,一度卖到脱销



还有和法国品牌 agnès b. 合作推出了超粉嫩少女版的限量珍藏礼盒


之后的大白兔,也不断尝试跨界合作。曾和上海家化的“美加净”联合推出过“大白兔奶糖味保湿滋润唇膏”。


与气味图书馆合作推出大白兔香水、大白兔沐浴乳、大白兔身体乳。


去年,又和比利时巧克力品牌Godiva联合推出了“Godiva大白兔冰淇淋”和“Godiva大白兔双色冰淇淋”。



现在,“大白兔”61岁了~

在网络上的二手旧物市场,大白兔的老糖纸也颇受欢迎,绝版的老糖纸一张能卖出几十元,比买糖还贵。


你的家里有那么一张糖纸吗?



本文为微信公众号“地道风物”(ID:didaofengwu)授权转载



参考资料:
①《上海“冠生园”的品牌之争》王慧彦
② 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档案》栏目:《上海的甜蜜往事》


政务

速递


追求小确幸,还是远大理想?这些上海档案部门的“后浪”们有话说!

上海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主题展今展出,再现那些感动我们的温暖瞬间!

好文

推荐


据说,没有一只蛤蜊能走出“红房子”

老上海“淘宝”传奇:当年南京路上的这个小商品王国,你去过吗?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聚焦城市记忆、留存城市发展、传承城市历史。我们架起档案为民服务的桥梁,讲述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滋养下生生不息的上海故事。这里是上海市档案局(馆)政务微信平台。




点小花花,让他们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