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秦山核电荣登中央级期刊《中华英才》

秦山核电 2023-06-05
·


近日,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重点联系的中央级期刊《中华英才》2022年第5期刊发文章《秦山核电——中国核电从这里起步、走向未来》,权威介绍秦山核电30年辉煌建设历程,再次擦亮“国之光荣”品牌。

《中华英才》被誉为“红墙刊物”、“领袖杂志”,专送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省部领导同志、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的重要期刊。创刊以来,《中华英才》一直站在历史和时代前沿,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为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高度权威性、广泛传播性、深刻影响性。

文章描绘了秦山核电30多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从无到有,开拓创新,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开创伟大事业成就的奋斗历史,深刻总结了秦山核电为中国核能事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充分阐明了秦山核电充分发挥核能零碳优势,肩负新时代建设核工业强国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全文如下:

《秦山核电——中国核电从这里起步、走向未来》


由秦山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潜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核电从这里起步——亲历者口述秦山核电》一书,通过60多位参与秦山核电站建设的决策指挥人员、研究设计人员、设备采购和制造人员、工程建设人员以及调试和运行人员的讲述,真实地记录了秦山核电从起步到发展的艰难曲折历程,总结了30年来秦山核电走中国特色核能发展之路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


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嘉兴是中国革命红船启航地,地处嘉兴的秦山核电站是中国核电起步的地方,是中国核电的“红色根脉”和“红船”。1991年12月15日,秦山核电站首次并网发电成功,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被中央领导赞誉为“国之光荣”“中国核电从这里起步”。秦山核电站的建成发电,是我国和平利用核能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是继“两弹一艇”研制成功后的又一次历史性突破,是核工业第二次创业的重要里程碑。

为了庆祝党的百岁华诞和秦山核电站安全发电30年,由秦山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潜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核电从这里起步——亲历者口述秦山核电》一书,已于2021年12月正式出版。

本书编写组用了几年时间采访了60多位参与秦山核电站建设的决策指挥人员、研究设计人员、设备采购和制造人员、工程建设人员以及调试和运行人员,请他们讲述在秦山核电站立项、选址、设计、设备采购与制造、建造、运行与管理中的亲身经历。本书结合口述历史的叙事形式,把他们的故事呈现出来。口述所传播的声音、讲述的故事,还展现了核科技工作者在党中央领导下,在我国开启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新阶段,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和“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为发展民族核电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精神风貌,以及崇尚创新、科技报国的激昂信念。

本书全面总结了在党的领导下30多年来建设秦山核电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各项措施等,反映了秦山核电在我国核能事业中做出的重要贡献。

秦山核电是中国核电的起源地,九座核电机组在秦山拔地而起。截至2022年2月4日,秦山核电累计发电超7000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相当于减排6.6亿吨的二氧化碳、348.9万吨的二氧化硫,相当于植树造林434个西湖景区。

01

秦山核电站从无到有,离不开党中央的支持和关注

发展核电是党中央的英明决策,秦山核电站作为我国第一座自主发展的核电站,备受中央领导的关心与支持。截至目前,先后有10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莅临秦山核电参观指导。

早在1970年,周恩来总理就提出解决华东地区的用电问题要靠发展核电,还专门指示:“二机部不能只是‘爆炸部’,除了搞核弹外,还要搞核电站。”他亲自主持审定了30万千瓦核电站工程的建设方案。1979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审阅国防科工委关于发展核电站问题的请示时,针对核电站上与不上的问题,认为继续搞是应该的,由二机部抓总较为妥当。这就为秦山核电站的建设奠定了基础。1981年10月31日,国务院批准了建设核电站的报告。时间倒回40年前,1982年11月26日至12月10日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召开期间,中国政府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了建设秦山核电站的决定,并把它列入第六个“五年计划”国家重点工程。

陈云等中央领导十分支持秦山核电站的发展。李鹏同志在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和总理期间曾五次考察秦山核电,在决策、组织、指挥秦山核电建设的过程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邹家华同志也十分关注秦山核电发展,任副总理时曾多次批示和指示相关部门帮助解决秦山核电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曾三次考察秦山核电基地。2003年2月19日,他刚到浙江工作不久,就专程考察了秦山核电,充分肯定了秦山核电的建设运行成绩:“今天我看了秦山核电一、二、三期的建设和运行情况以后,感到十分振奋,感受到我国民族工业的振兴。”

02

秦山核电30多年发展, 冲破了无数难关和险滩

秦山核电目前是国内核电机组数量最多、堆型最全面、核电运行管理人才最丰富的核电基地,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实现世界领先的业绩水平极为不易。

秦山核电站是我国核电的开篇之作,在此之前,我国没有建造核电站的经验,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当时国内缺少核电站的设计资料,没有自己的核电规范和技术标准,国际上对核电关键技术又严格保密,国内核电技术人才十分匮乏,工业整体水平不高,与核工业配套的重大装备和关键材料的制造水平还比较落后,更没有现成的调试和运行规程、先进的管理程序、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和监督体系等,这使得自主发展核电如同痴人说梦一般。秦山一期和二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遇到了重重困难。

秦山一期是一座由反应堆和大约200个系统组成的核电站,从物理、热工、机械、控制、核燃料、辐射、环境保护、“三废”处理到各种安全措施等,门类众多,大小设备约3万台件,仪表和控制屏台、机柜1.76万套件,阀门1.17万个。要使这些设备都能按技术指标设计并研制出来,系统组合得当,功能发挥正确,需要在设计、设备研制、建筑和安装、调试和运行方面克服无数难关。

秦山二期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管理和运营的60万千瓦商用压水堆核电站。秦山二期要求采用国际最新标准设计、建造商用堆,这增加了设计的难度。1989年以后,秦山二期工程从原来的中外联合设计变为自主设计,只能想尽办法搜集资料,摸索设计。另外,秦山二期工程资金的筹措一直是一个难题。从1988年到1995年的八年时间里,秦山二期工程遇到了投资不落实的问题,导致项目停滞不前,直到1995年,资金的解决才出现转机。

为了解决资金不足问题,中核总(中核集团的前身)想了很多办法,其中进口设备的采购从原拟一国采购变为多国采购就是一项举措。多国采购虽然能取得优惠的贷款条件和价廉物美的产品,但带来的挑战也显而易见。比如:设备订货前要做大量的技术分析比较和论证;为了买到高性价比的设备同时与几家制造商谈判;多国采购后,进口设备的参数和接口尺寸发生变化,导致原设计必须做大量修改,大幅增加了设计的难度;设计大量修改,就会影响施工和调试,增加施工和调试的难度。

03

秦山核电从起步到卓越,核科技工作者功不可没

在核电站建设过程中,核科技工作者实事求是,细致严谨,经常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成功地解决问题,优化设计或流程,提高效率,甚至填补国内外技术空白。在遇到困难时,他们不等不靠,开拓创新,勇于攻坚克难;他们同心协力,昼夜奋战,毫无怨言。

比如,秦山一期建设中,主设备管道焊接时因不知道钢管膨胀的数据而遇到困难,国外拥有该技术的国家要么封锁技术、要么收取不合理的高昂咨询费,都是我们无法接受的。核工业部总工程师说:“我们中国人一定要争口气,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技术人员做了6000多次试验,最终从6000多个数据中找到了正确的答案。

比如,为了解决秦山一期施工前期“边科研,边设计,边施工”问题,科研设计人员在确保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按照原国家计委国防局的要求,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完成施工图册416册、图纸18928张,同时完成反应堆压力容器、堆内构件、蒸汽发生器、控制棒驱动机构、燃料组件等核电站主要设备的施工设计和290项非标设备的施工设计,设计图纸53类、338套、15196张,保障了施工进程。

又比如,秦山二期自主设计符合国际最新标准的大型核电站,在国内是第一次。设计人员收集了全套国际上应用的施工标准,引进上百个设计分析软件,借鉴了大量参考电站的图纸资料,在仔细研究这些图纸和资料设计思路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理论知识、工程基础和相关经验,消化吸收再创新,渐渐形成了60万千瓦核电机组的设计方案。进口设备采用多国采购后,原设计方案又做了大量修改。在秦山二期建设全过程中,设计人员坚持独立自主、勇于创新,在设计、建造、调试等方面实施了多项重大技术改进与创新,通过对核电站300多个系统、20多万台设备、上百万张设计图纸如同“庖丁解牛”似地反复研究、实践,取得了包括核心技术在内的300多项技术创新和改进,大幅提高了我国核电建设自主化能力。

04

秦山核电为我国核能事业发展 做出了重要贡献

30多年来,秦山核电坚持走中国特色核电发展道路,掌握了核电发展的核心技术,为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品牌“华龙一号”的诞生奠定了基础。秦山核电促进了核电设备的国产化,为我国核工业体系的发展壮大,特别是在核动力系统的设计、大型核级设备的制造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支撑,为我国重工业体系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还带动了关键材料领域的创新发展。

秦山核电是人才的“孵化器”。秦山核电建设前后有彭士禄、欧阳予、马福邦、叶奇蓁四位“两院”院士负责秦山核电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培养出一支经验丰富、梯次合理,既能驾驭多堆管理又能进行调试、检修、经营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保证秦山核电的安全运营,还形成了一套合理的人员流动机制。目前,从秦山核电走出去2500余名技术骨干,分别输送到田湾、福清、辽核、海阳、三门、海南、霞浦等核电站,其中100多人分别担任高管。

中国大陆第一批35名“黄金人”是秦山核电培养的。所谓“黄金人”就是核电站主控室操纵人员。培养一名主控室操纵员平均要经过7年以上,难度不亚于培养一名飞行员。他们中的大多数目前是中国核电的技术领军人物。此外,秦山核电还建立了11个专业技术人才平台,其中“何少华工作室”在2018年被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秦山核电将继续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坚持“一体两翼”发展战略,持续保持9台机组安全稳定经济环保运行、成为世界核电运营管理的领跑者,争取“十四五”实现一个新厂址落地,建设环石浦港(象山)零碳产业园和中国(海盐)零碳未来城,建设清洁能源示范基地、同位素生产基地、核工业大数据基地、核电人才培养基地,谱写“国之光荣”崭新篇章,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徐岩   摄影:张录

责编:刘雨   审校:吕铭



RECOMMEND
推荐阅读

见·证丨自主创新是秦山核电的精神财富


见·证丨“以我为主,中外合作”,建设秦山二期核电站


弘扬“红船精神” 不忘初心使命 —— 秦山核电与华东监督站开展党史专题学习暨“不忘初心”联学研讨系列活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