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昊专栏:走进绘画的深处,从陈丹青“局部”回避的局部谈起
李昊专栏《走进绘画的深处》本月登陆新鬼app,专栏以视频形式呈现,共十五期内容,每期时长30分钟,目前已更新至第一期。
为此李昊专门写了一篇专栏开场白,详细讲述他开设“深处”专栏的缘起、他要谈的内容,以及他希望带领观众读者解决的问题,即通过着眼于绘画可以言说的、规律的那部分,走进绘画的深处,走向绘画的私密。
陈丹青《局部》回避的局部
——走进绘画的深处
李昊/文
为了开这个专栏,我专门找来陈丹青老师的《局部》看了一遍。他的节目提供了跟主流美术史、主流认知相偏离的观点,富有启发性。但是,在节目中他两次否定对绘画深入的解释。在他看来,“观看不讲道理也用不上道理”“重要的是惊喜而不是懂得”。这种很早就有的艺术鉴赏神秘主义如今非常泛滥,它有其合理性。但是完全否定对作品的好坏做出解释,这是一种消极的逃避,因为它几乎等于认可了艺术鉴赏的天才论。一味强调读者自己去体会等于让他们去迷信权威。虽然福尔摩斯告诉华生: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但是如果没有福尔摩斯的引导,华生的直觉怎么可能成立?试问有几个天才不是通过别人的启发而顿悟,继而进入自我学习的开挂阶段的呢?!
弗拉·安吉利科,《受胎告知》,湿壁画,意大利佛罗伦萨圣马可修道院二层耳室
相当数量的艺术从业者觉得讲清楚道理会阻碍人对艺术的感知,这当然是有其合理性的,但是我们的感受模糊、暧昧,我们在做出仓促的判断后往往感到不确定、不自信,也就很难将所见所感转化为我们自己的东西,我们的感知力并不会因此提高。
我自己的体验是,在悬搁作品不可解的部分,而对作品可以解释的那些部分进行深入分析、得到解释之后,这一眼脑的劳作最终强化了我的直觉,肯定了我的敏感,训练了我的感知力。并且这种对绘画的学习能力是滚雪球式不断提高的。
我想讲的就是被“不可解释神秘论”遮蔽的那么一小部分绘画中可解可学的东西, 我的节目就是要着眼于绘画可以言说的部分,走向绘画的私密。
因为我发现不论哪个程度的艺术欣赏者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困惑:要么作为绘画爱好者、艺术史论学习者,无法进入一件作品,学了很多年还是只会拿着书本听着导览用别人的眼睛看作品,同时复读机着前人的评论并貌似欣赏地频频点头;要么作为绘画学习者,虽然能够感觉到好但是不知道怎么向大师作品深入学东西,只能看着干着急,因为不明就里所以学不到精髓。而书本又并没有给我们提供在绘画内部足够专业的内容,来告诉我们如何向大师学习,或者如何真正专业地独立地欣赏作品。
我想做的不是单纯的艺术史、艺术发生学、符号学、图像学、视觉文化学、艺术阐释学等等这样的工作,不是阐释作品解读寓意,不是围绕作品兜学问圈子,虽然它们的工作可能都非常重要,但我觉得对绘画本体的学习其实帮助甚微,甚至可能是负面的。
我的专栏主要涉及我一直在关注的视觉规律,也就是我称之为绘画的视觉语法和视觉修辞的东西。今天的当代绘画有各种各样的面貌,它们大都使用当代图像的语法,所以会越来越少人了解前图像时代艺术家是如何看待绘画的,因此我想做的就是在一个图像化趣味已经占统治地位的时代,来梳理这些也许很快绝迹的东西。
专栏专注提供绘画最基本的干货,既有对绘画内部几乎所有问题的独立讲解,比如精讲几乎没有被真正深入讲解过的绘画构图,有我自己关于绘画的理论,有对并不精确的绘画概念的纠偏,也会取他山之石,比如泛读法国电影新浪潮和电影语法,有理论和案例的点线结合,也有典型艺术家个案单读……
我希望带你走进绘画的深处,能不能走出来就得看你自己造化了。
李昊专栏《走进绘画的深处》开场视频:
视频时长(片段):7分5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