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寻找永别的那一天

邸特绿 绘画艺术坏蛋店II 2022-08-20
 这是邸特绿影视公司推出的纪录片,毫无计划,随意拍摄,不设话题,最大可能地做到不精致。
初次见到黄彦觉得有点奇怪,他手里总拿着个小本子随时在上面记着什么,你不找他说话他也不主动,眼神划过之后他迅速低头记下点什么,感觉有点“不怀好意”。

到了喝酒的场合,我终于没忍住问他这是在干嘛,他说是他的一个题为《我的生活》的作品——把生活里发生的事随时随地记录在本子上,持续了十来年。那天我喝了点酒后问他,这样会不会导致手淫次数越来越少了?他想了一下说应该会的。我听他聊了很多关于这个记录行为的事,“记录”这个行为对他自身的言行、想法起到一种审视的作用。黄彦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他时刻关注最基本的日常,于是我跟他约了个时间去工作室再聊聊。


黄彦 工作室一角

黄彦工作室在北京宋庄某村,他说不喜欢住在都是同行的艺术区。现场聊天时我手机随拍了几段视频,分享一下。




黄彦:我的生活
我们围绕着《我的生活》聊起,黄彦说从2011年开始至今他只关注做这件事对自己的反馈,比如记录的状态改变,最开始做记录的时候会发现想象的自己根本就不是真实的自己,于是自己检查自己,后来记录久了,他找了个社科院的朋友帮助他把记录做成数据分析。现在他觉得自己的性格都有了比较大的变化,与之前比现在可以把很日常很细致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条。



2000多块使用过的婴儿尿布

“毕业之后比较惯性开始做雕塑,到08、09年做不下去了,怀疑自己做作品的方式,然后开始琢磨为什么要做艺术?艺术对自我意味着什么?我要解决什么问题?”

从雕塑、绘画,慢慢转向画一系列的绘画作品,我们还聊到13个映像项目,以及收集那些关于孩子成长的日常生活物品,比如两年多使用的2000多块婴儿尿布。




黄彦:寻找永别的那一天

“之前焦虑主要是想出名,所以后来做不下去。从附中到央美雕塑系,一路惯性下来的。雕塑系毕业在当时干活钱太好赚了。”

“做自己的事情才能不急不缓,有一种力量让我一直推进。”

再后来,我们谈到作品《寻找永别的那一天》。




黄彦  部分作品





我的生活 -书籍





我的生活 -原始记录本


2012 年11月1号,我开始记录我生活中的事件及发生的时间:我以分钟为单位(一天1440 分钟),记录自己每一个独立行为的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例如:0:00-0:09(品茶);0:10(步行);0:11-0:14(扫地)。这样,我生活中每一天的事件组成和时间分配就很具体的呈现出来。当回看这些具体的信息,发现我对自己的生活状况非常的陌生。这种发现促使我对时间、事件的思考,并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我生活中的时间分配。我将持续记录,以呈现一个真实的生命过程。












寻找永别的那一天  2014.10.1—


当我得知我妈妈去世的消息,朋友的爸爸去世的消息,身边的朋友去世的消息,我第一个反应是我想不起来我们的最后一次见面或者说最后一次交往的时间。我觉得,这个“第一反应”说明了他们和我的最后一次见面或交往对我很重要。所以我想做一件事情,就是通过记录确定那些我在意的人或物永别的那一天。







局部

2015年2月14号-2015年5月20号 布面油画



局部


2015.7.12-2015.11.22 布面油画


局部

2014.4.1-2015.7.3 布面油画


一块斑驳的墙,一片云彩,花的地板,我经常能在里面看见一些形象,我觉得这是直观的感受,也是潜意识里的一种取向。我在油画布上做好各种肌理效果,冷静面对画面,把直观影像到的记录下来,不管是不是我所喜欢的,我只做一个客观的记录,这也许能反映我的本性。每个作品都以时间命名(比如《2011年10月20号——2012年2月20号》)。同时我也进行短时间的记录,比如我的调色盘,一个石头,一个破碗,我把即时即刻在具体对象上的直观影像记录下来。


这是一个持续的计划,我想检验这些影像是否有所变化,当我的价值观在改变的时候,他们又会是什么;或者人生碰到重大转变的时候,他们又会是什么。这个计划是认知自我,感觉自我,呈现自我的一个方式。很需要注意的,是我在制作的时候,要尽量保持冷静和客观。






















收集炳戈生活废弃物

从孩子出生那一刻开始,我就收集他所有的废弃物——医院脚环,尿布,纸巾,脱落的脐带,剪落的指甲、头发,淘汰的玩具和衣服,各种婴儿车等等。我想等他到一定年龄的时候,集中整理呈现给他。不用言语,只呈物质,希望他对自己的成长有一种直接的体验。






13个映像-郝强


13个映像-何健丹


13个映像-黄彦


13个映像-金海慧


13个映像-赖圣予


13个映像-李锐


13个映像-李威


13个映像-李文峰


13个映像-厉槟源


13个映像-彭晖


13个映像-王一凡


13个映像-谢墨凛


13个映像-叶楠


13个映像-原始底稿


在若干个画布(统一尺寸20cm-20cm)上印上同一张图片(混沌斑驳,见原稿),再请若干志愿者(能比较准确的记录自己的直观影像)参与创作,请他们各自在画布上记录自己直观所见。我想通过这个实验检测不同的人在同一基础上的直观影像的差别。







黄彦,1978年出生于湖南,2004年毕业于中央美院雕塑系,现生活工作在北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