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苑 | 陈新仁:语用身份:动态选择与话语建构

陈新仁 语言服务 2023-04-16
点击上方“语言服务” 可以订阅哦!

本文为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及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985工程”三期改革型项目“当代西方语言学前沿理论研究与应用探索”(NJU985JD05)资助项目成果。

摘要
学界对于身份的认识经历了从本质主义向建构主义的演变过程,其中,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文化学者等的观点更多地代表了前者,而传播学家、会话分析者、语用学家等的观点则代表了后者。交际者的社会身份具有多重性,然而,特定场景交际环境下交际者从若干身份中选择甚至新建某个特定的身份进行交际是一个语用过程,通过特定的话语方式加以建构具有目的性和动态性。交际过程中交际者做出不同的身份选择和建构会对交际产生不同的影响。
关键词
身份;语用身份;话语;建构

1引言

身份(identity)是当前人文社会科学的一个热点话题。身份原本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指的是社会个体或群体的社会属性,如一个人的年龄、性别、出身等,或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位置或地位(如职位、资格),或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Stryker 1987),体现了特定社会中社会角色的划分(Hecht et al. 1993),或个体在社区里与其他个体的成员关系(如朋友、同学、同乡等)。一些学者从心理学角度界定身份,认为身份是一个人对他人和自我的社会定位(positioning)(Bucholtz & Hall 2005)。社会心理学家(如Tajfel 1981;Tajfel & Turner 1986)则将身份看作是一种对群体的认同倾向,社会中的个体一旦倾向于认同一个特定群体,就会保持自己作为该群体成员的高度自尊。随着传播学、互动社会语言学、会话分析、语用学等的兴起和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身份的理解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见Brewer & Gardner 1996;Antai & Widdicombe 1998;Tracy 2002;De Fina et al. 2006;Dolón & Todolí 2008;曹燕黎 2012;陈新仁 2013),新观点主要包括:1)身份未必都是交际、交往前事先给定的,也可能是在交际中建构、获得的;2)身份未必是稳定不变的,可能会在动态交际语境中被塑造、变更;3)身份不仅具有社会属性,还带有交际属性,通过话语建构,对交际产生影响;4)身份的选择不仅取决于交际者自身,还依赖于交际对象;5)身份的选择往往具有目的性甚至修辞性。本文拟提出的关于语用身份的一些论断就带有建构主义色彩,是对传统本质主义身份观的一种“革新”。

2语用身份的定义与分类

本文关注的语用身份是特定的社会身份在语言交际语境中的实际体现、运用甚至虚构。换言之,我们从言语交际或话语角度,关注说话人或作者发出特定话语所选择的特定(一个或多个)身份,听话人或读者在理解特定话语所选择的特定身份,甚至是说话人或作者发出特定话语中所提及的特定(一个或多个)身份。为了与交际者在进入交际前所具有的社会身份区别开来,突出相关身份的交际属性以及相关研究的语用属性,笔者将这种语境化的、语言使用者有意或无意选择的自我或对方身份,以及说话人或作者在其话语中提及的社会个体或群体的他者身份统称为语用身份(pragmatic identity或identity in use)。试比较下列一组表达(Verschueren 1987:64):[1]a.Congratulations.b.Jane and I would like to congratulate you on your new discovery.c.On behalf of Mr.Simpson,I congratulate you on your...d.Mr.Simpson congratulates/would like to congratulate you on your...如果上述话语都是由同一个人发出的,则显然该说话人是在用不同的身份说话,体现了不同的语用身份选择。在[1a]中,说话人使用的是自己的身份(可能是公司总经理,也可能是对方的亲友,也可能是对方的同事,视当前语境下与对方的身份关系而定)。在[1b]中,说话人同时选择了两个人(Jane和说话人本人)的身份来讲话,当前的祝贺来自两人,而不只是说话人。在[1c]中,说话人以Mr.Simpson的身份(可能是公司的经理,也可能是对方的生意伙伴)讲话,当前的祝贺不代表说话人本人的意图。在[1d]中,说话人同样如此,是代表Mr.Simpson讲话,所不同的是采用了更加直接的转述方式。交际者呈现的身份可以是真实身份,也可以是非真实身份。例如:[2](背景:刘先生的电话响起,话筒里传来一位女性的声音)女:(带广东口音的普通话)猜猜我是谁?刘:不知道啊。你是?女:(用很熟稔的语调)老同学,这么久没见面,连我的声音你都听不出来了?刘:(想了一会儿)是××吗?你不是在加拿大吗?女:是呀,我已经到厦门了,帮一个朋友买房子,但是现在手头缺钱,想向你借1万块钱。……(第二天)女:老同学,真不好意思。钱还不够,想再和你借5万。你放心,过两天到了上海马上就还给你。(《猜猜我是谁》,《今日说法》2006年6月11日播出)例[2]中的女子试图通过电话建构自己是刘的同学这一虚假身份实施诈骗。生活中我们不时会碰到诸如此类的电话诈骗。识别对方利用各种话语方式虚构的身份是避免上当受骗的关键。说话人或写作者给第三方呈现或建构的语用身份也可能是真实的或非真实的。例如,2011年7月8日《现代快报》刊登了一则消息:

伴随该消息的是一幅漫画,画中一个以篮球作头的南钢球迷手持喇叭呼喊:[3]小偷同志,把东西还回来吧!显然,这里“同志”的使用并非反映一个真实的身份。从定义可以看出,语用身份与社会身份存在多种联系:1)说话人发出当前话语使用的语用身份来源于其社会身份,是从若干社会身份中选择出来的一种(偶尔不止一种);2)说话人发出当前话语使用的语用身份并非说话人原本具有的身份,而是临时建构或虚构起来的一种社会身份;3)说话人发出当前话语使用的语用身份可能来源于他人的某种社会身份,如前面的[1c,d]所示。无论怎样,语用身份也是社会身份,只不过是语境化的某种具体的社会身份,是与特定话语相伴随的某一或多个社会身份。正因为如此,社会身份的各种属性与功能才会通过语用化过程对交际的发生及后果产生影响。与社会身份相比,语用身份具有下列特性:1)交际依赖性与临时性只有交际发生了,只有交际者发出话语了,语用身份才会产生,才可以谈语用身份的选择与建构;而一旦交际结束了,语用身份也戛然而止。因此,语用身份具有临时性。2)动态性和可变性随着交际的推进,交际者可能会随交际目的、需求、情境的变化而调整语用身份。出于交际需要,一个人可能一会儿以其职业身份讲话,一会儿又以其家庭身份讲话,还可能以朋友身份讲话。3)资源性在交际中,选择不同的身份会对交际产生不同的影响,这是由身份的社会属性决定的。正因为如此,交际者为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而刻意选择特定的身份。从这一点来说,身份是交际者为达到语用平衡(陈新仁 2004;张立新 2011)、满足交际需要可供调配的重要语用资源。4)主观性和目的性交际者在特定的交际阶段选择、建构什么样的语用身份是一个主观性的决定。这种主观性甚至体现在交际者选择、建构一个未必与其社会身份相符的语用身份。语用身份的主观性与其目的性有关:交际者选择、建构特定的语用身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其交际目标。因此,在一定的交际场合下,特定交际者对语用身份的选择与建构具有策略性。

3语用身份的动态选择

进入社会互动情境中的交际者往往拥有多种社会身份,是各种社会身份的集合体。然而,对于任何特定时刻的互动,尤其是发出或理解某个特定的话语而言,说话人往往只能选择一种身份(偶尔不止一种)与当前的交际目标发生关联。这时,其他的社会身份依然存在,但处于“屏蔽”状态,只有被选中的那个身份才会转化为语用身份。概括而言,语用身份的选择具有以下特点:1)对于说话人来说,无论愿意与否,喜欢不喜欢,只要在当前语境下说话,就必然要做出语用身份的选择。任何说话人说任何话,都是基于其已有若干身份中的一种(偶尔不止一种;偶尔所用的身份是虚构的)发出的。2)特定语境下说话人做出的语用身份选择是一个意识程度或高或低的过程。语用身份的选择可以是一个具有高度意识性的过程,也可能是一个几乎毫无意识的过程。即使在后一种情况下,我们仍然认为交际者进行了选择。传播学者Tracy谈到身份选择时也讲到:使用成员身份词语未必都是有意识、具有高度策略色彩的行为(Tracy 2002:58)。语用身份选择多数时候是一种默认的行为,没有凸显性(salience),只是在说话人刻意突出身份时才明显,但在两种情况下都发生了身份选择,前者不具有修辞性,后者具有修辞性(不妨称之为身份修辞)。例如(基于何自然,冉永平 2002:68-69):[4](语境:母亲唤女儿帮助晾衣服,女儿呆在房间里做自己的事,就是不肯出来。母亲于是发出如下呼唤。)Liz...Elizabeth...Elizabeth Anne...Elizabeth Anne Warner!我们知道,母亲呼唤名为“Elizabeth”的女儿一般会使用“Liz”。然而,该母亲在上述交际语境中却更换使用了几个称呼女儿的方式。尽管此时的物理世界没有发生变化,母女二人的社会身份关系是明确的,但通过先后使用不同的呼唤方式,母亲却在不停地重建彼此的临时身份关系:从亲近的母亲到疏远的外人,以此暗示自己的不满。如果我们从母亲后来使用的几个称呼形式来认识交际双方的身份关系,则会出现误读。3)说话人的语用身份选择是由其当前语境下的交际需求驱动的。Brown & Yule(1983)区分了语言的事务性功能和人际性功能。语言的事务性功能主要涉及事实性或命题性信息的传递,交际者关心的是信息的成功传递。与事务性交际不同的是,言语应对带有较强的人际色彩。依据Brown & Yule(ibid.)关于语言的事务性功能和人际性功能的区分,我们认为互动情境中的交际者具有至少下列交际需求:行事需求、人际需求、美学需求、省力需求。其中,行事需求和人际需求对语用身份选择的影响最为明显。Grice(1975)曾提及一个教授给某学生写推荐信的例子。该学生想寻找一个与哲学教学或研究相关的岗位。那位教授的推荐信是这样写的:[5]“Dear Sir,Mr.Xs command of English is excellent,and his attendance at tutorials has been regular.Yours,etc.”在这个例子中,该教授实际上面临相互冲突的行事需求和人际需求:一方面,他要答应该生帮助写一封推荐信,同时他又需要客观表达该生不适合应聘岗位的意思(行事需求);另一方面他又需要维护该生的面子(人际需求)。从他写的推荐信来看,他说了一些有关该生的好话,他所讲的内容(如Mr.X的英语水平、该生参与辅导课的情况)以及采用的称呼方式和收尾方式都可以建构教授作为推荐人的身份,而他在关键信息方面的保留则表明了他作为推荐人持有的保留态度。4)说话人的语用身份选择具有动态性。语用身份是交际者或当事人若干社会身份中某个(些)身份语境化、语用化的产物,这一过程具有动态性。相关身份在语境中的形成和呈现过程是动态的,不是参照固定不变的规则机械进行的,而是考虑流动变化的语境需要,可能会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由于交际需求会随语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语用身份的选择同样具有动态性。语用身份建构的动态性有时明确无误地体现在不同语用身份的临时切换或修正上。例如:[6]老张,噢,不,张局长。说话人从“老张”到“张局长”的转换反映了对于听话人身份的动态认知。相关研究可参见马文、纪云霞(2011)。语用身份的动态转化有时会在较长的话语过程中更为隐蔽地发生,考虑到篇幅限制,这里就不展开了。5)当前语境下说话人的语用身份选择会体现为各种相应的话语选择。语言使用者对于语用身份的选择会通过各种语言和(或)非语言手段反映出来。一般说来,从他所使用的话语方式我们可以判断他是在以同事身份还是以教师身份(抑或其他身份)说话,换言之,他的话语方式建构了他的语用身份(当然,前提是他具有足够的语用能力,也在按照一般的交际原则说话)。所谓“言如其人”,即我们说话的方式代表了我们(选择)的身份。6)当前语境下说话人选择不同的语用身份会产生不同的交际价值,进而会带来不同的交际效果。7)说话人所选择的语用身份是否得体、是否可靠、是否有效、是否礼貌等,取决于当前话语发生的语境,包括环境因素、场合类型、是否有第三方在场、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彼此交往历史、对方的价值观念。图1对言语交际者具体语境下语用身份选择的动态过程进行了概括:

图1表明,为了满足特定交际需求,交际者会进行特定的语用身份选择,并进而通过话语选择来加以建构,最终达到一定的交际效果。这一过程具有顺应性,即语言使用者往往需要顺应当前语境因素。

4语用身份的话语建构

对于话语如何构建交际者的(语用)身份,一些学者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研究。例如,Tracy(2002)指出,言语交际行为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话语实践(discursive practice)。话语实践与身份具有交互关系,即一个人用来交谈的身份会影响该说话人的交际方式;同时,一个人选择的话语实践也会“定型”其相应的身份。根据Tracy的归纳,说话人既会采用人称指示、言语行为、语音、语类混合等简单手段,也会通过掌控互动结构、直(间)接程度、叙述方式、立场等较为复杂的方式来构建身份,见表1:

Tracy(2002)对于话语与身份的关系的讨论和归纳将身份和话语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为分析言语交际中的语用身份建构提供了有益的框架。当然,该框架在描写的充分性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完善。按照顺应论(Verschueren 1987,1999,2008),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这些选择可发生在语言的各个层次:符号系统(semiotic system):在交际中,人们经常使用多模态的交际方式,包括语言模态和非语言模态(可以进一步细分)。符号系统的选择是由交际语境和交际目的驱动的。例如,人们在演讲时经常使用手势,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听众理解和掌握所讲内容。又如,在外语课堂中,教师有时会在外语和母语之间转换,以便讲解一些概念或理论。交际渠道(channel of communication):语言交际渠道可以是口头的,如谈话,也可以是书面的,如通信。语码(code):语言中由于社会文化因素的差异而存在一些可以提示使用者身份的特殊语码。例如,汤加语(Tongan)存在一套被称为“尊敬语”(language of respect)的语码,在几内亚(Guinea)存在一套被称为“狩猎语”(hunting language)的语码,在迪尔巴尔语(Dyirbal)里有一套被称为“丈母娘(或公婆)语”(mother-in-law language)的语码。语码的选择取决于交际对象以及交际场合。语体(style):语言使用由于交际场合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正式程度。比如,日常会话一般不太正式,而课堂交际则要正式许多(当然也要视不同类型的课堂而定)。书面语一般较正式,但一般书信又比商业书信要随便一些。言语事件(speach event,也可以称为活动类型,activity type):一个言语事件可以包括多种具体的语言行为(linguistic action),例如寒暄、闲聊、邀请、描述、评价、指导、做语言游戏、劝说、自言自语等。语篇(text或discourse):笼统地看,语篇有两大类,即独白类语篇和会话类语篇,前者包括说明书、法律文本、信件、文学文本、留言、讲座、演讲、各类报道等。后者包括各种场合下的会话,如父子对话、儿童会话、法庭里的问讯和盘问、面试、医生与病人的交谈、拉家常、广播电视上的谈话节目、打电话、谈判等。言语行为(speach act):言语行为是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包括断言类、指令类、表达类、承诺类、宣告类。每一大类下又可以划分为若干小类。命题内容(propositional content):这一层次涉及话语的语义内容等。句(sentence):这一层次涉及时态、体态、语态、语气、情态、命题态度、语义格、选择限制等。词(word):在这一层次上关注词汇构成、词性、词汇功能(如限定、强化、划类、前指、连接等)、词汇意义、词汇场等。语音:包括各种音段、超音段(如重音、语调)和韵律(如头韵、节奏、语速、停顿等)特征。基于Verschueren(1999,2008)对于语言选择发生层次的划分,笔者拟对Tracy(2002)提出的提示身份信息的话语实践归纳做一些修正(见表2)(有些层面不直接涉及说话人对话语的选择,如提示自己或对方身份关系的洗礼活动、授予荣誉博士活动等言语事件,所以不在考虑之列,但它们对于判断交际者的身份建构有帮助),以便更加全面地捕捉言语交际者用来构建身份的话语选择。

需要指出的是,在构建语用身份的话语方式选择上,说话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构建相同的身份;另一方面,选择不同语用身份的说话人会使用不同的话语方式,换言之,语用身份的话语构建具有变异性。不仅如此,建构一种语用身份往往涉及在多个层面的选择,单一层面的选择有助于构建某一语用身份,但未必能唯一地构建该身份。所以,除少数情况(如使用明确的称呼语)外,我们需要同时考虑多个层面的选择方可确定说话人所选择的语用身份。

5结语

如前所言,语用身份是一个人(特别是说话人和听话人)特定社会身份在具体语境中的(真实或非真实)呈现,是交际者(说话人和听话人)在发出或理解特定话语或语篇时选择的结果。交际者使用什么身份进行交际是一个动态的语用选择的过程。“交际的参与者,而不是分析者,可以决定并呈现特定的身份关系”(Antaki & Widdicombe 1998:4)。Davies & Harré(1990)提出的定位理论(positioning theory)也从理论高度指出,交际者的身份是在会话中通过对他人和自我的定位得以显现的。尽管一个人讲话时可以通过手势、姿势、服饰(如警察的制服、建筑工人的头盔、护士的白大褂)等非言语手段来体现自己的身份,一个人在交际中发出或理解特定话语乃至整个语篇时有意或无意选择的身份主要还是通过话语来建构的。话语建构体现为语言各个层面的选择。从语用学角度研究身份,不能只关注身份的类型、建构的话语方式与构成。不仅要关注话语与身份的关系,更要关注交际者为何选择与建构特定身份、如何将身份选择与建构作为实现交际目标的手段、通过身份选择与建构传达什么样的(说话人或听话人)意义及取得什么样的交际效果、选择与建构特定身份对交际双方人际关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身份选择与建构的动态过程中体现什么样的人际策略等。

本文来源:《外语研究》2013年第4期。本文已获得原作者授权。作者简介:陈新仁,1967年出生,江苏盐城人,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大学外国语言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语用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话语研究会副会长,East Asian Pragmatics及《外国语文研究》主编。发表论文120余篇,主编、参编30余部教材、教辅或词典,独著、合著11部,入选2008年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011年江苏省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语言服务微信号:Language-service投稿邮箱:yuyanfuwu@yeah.net详情可回复“投稿交流”了解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详情,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